APP下载

价值哲学视野下成教学生的教育价值取向

2017-05-31魏玉

经济师 2017年5期

魏玉

摘 要:教育是一种受主体需要制约、满足主体需要、追求某种特定价值的活动。成教学生的学习也不例外,同样伴随着价值的认识、选择、创造和实现的过程。真善美是人类的价值理想,是人类价值追求的三个方面。因此,学生应把“真、善、美的统一”,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审美发展的统一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来实现人生价值,使自己获得全面、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成教学生 教育价值取向 真善美价值

中图分类号:F270;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5-180-02

“人类的历史过程也是一个认识、选择、创造和实现价值的过程。”{1}而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价值。并且“客体的价值是相对于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主体而言的”。{2}成教学生的学习也不例外,同样伴随着价值的认识、选择、创造和实现的过程。

教育是一种受主体需要制约、满足主体需要、追求某种特定价值的活动。而对于价值主体来说,在价值生成过程中具有重大作用的是主体的需要。那么,成教学生的主体需要在价值生成的过程中就具有重要的作用。成教学生的主体需要应包括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这三方面的需要决定着成教学生的价值取向。而现在成教学生中存在着学习只是以短期的生存目标为需要,这决定了他们的学习仅取向于最低层次的功利价值,缺乏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

王玉梁曾指出,“客体的价值是对主体生存、发展、完善的效应,主要是客体对主体发展、完善的效应。从根本上说是对社会主体发展、完善的效应。”{3}所以成教学生的学习作为客体应该体现为对成教学生和社会两者发展、完善的效应。那么成教学生的学习价值取向也就应该是多元的并且是可持续发展的。

一、成教学生合理价值取向的基本点

不同社会、不同历史阶段总是要求人们做出合理的价值取向。对成教学生的学习也同样存在其要求。这些要求应该既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和社会政治方面的。而精神和社会政治方面的取向又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有利于提高自身使其能动性得以发挥;二是能够使教育的内在价值功能得以实现;三是要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那么成教学生合理的价值取向就有三个基本方面:

1.帮助自己提高和实现人生价值。人追求人生价值,是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实现的,不光指向自我发展的完善,也指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成教学生应在满足追求自身人生价值的过程中追求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2.使自身获得全面、和谐、自由的发展。成教学生提高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也是与他自己获得全面、和谐、自由和发展直接相关的。一般说来,人的主体素质发展得越全面,各方面的发展越和谐,发展得越自由,社会贡献也越大,人生价值的实现程度就越高。

3.使自己形成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理想人格。成教学生获得全面、和谐、自由发展的过程,也是形成真、善、美和谐统一理想人格的过程。人在发展主体性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和谐、自由的发展,实际上是人求真、向善、爱美活动的结果。

二、成教学生的多元教育价值取向

1.成教学生的物质功利性价值——低层次的价值。从价值哲学的角度看,功利性价值即“利”的价值,主要指物质价值,利是较低层次的价值,是目前学生主要追求的价值部分。成教学生的低层次价值取向表现在:其一,“唯学历化”的价值倾向。这是追求“短平快”的實惠,鄙视“漫长”的“精神提升”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只关注“利”和“害”,怎么做“有利”“不利”,其价值主体是他们自己个体。其二,价值理想的现实化。表现在把获得金钱、地位当成追求的目标,把学习当成实现目标的手段。有的学生认为金钱至上,把金钱作为奋斗的目标。其三,价值取向倾向于非理性。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趋向于市场化。社会的流行和时兴引导着他们自我存在的价值取向,失去了人本身的价值追求与自我的独特性。

2.追求真、善、美统一的高层次精神价值——功利性价值的提升。真善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是价值的理想境界。对真、善、美价值的追求,表现在成教学生的学习中就是对知识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的追求,而这些属于精神价值和较高层次的价值又是目前成教学生极少追求的。事实上,在学习的知识内容中,就涵盖了真、善、美三个领域:其一通过真理性的知识体系以及探索真理性知识的认识方法会体会到真;其二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真的追求及其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合目的性”、通过科学家道德因素与意志因素的积累能意会到善;其三通过各种形式的成果以及科学活动的动力机制引起的情感效应就感受到美。换言之,通过学习活动,认识真理,创造新知,不仅应学到智慧,同时也能培养高尚的品德和丰富的审美情感。

但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情况:当他接受教育并掌握了一定的知识,获取了知识的功利性价值之后,具备了一定劳动能力、甚至是熟练的技能人才,可又可能是精神生活贫乏之人,甚至有可能将其专长视为向社会讨要的资本,一旦私欲得不到满足,就有可能走向反社会的一面。在这些人中,知识是具备了,能力也提升了,但人格和道德却丧失了。由此可见,成教学生要想真正发展自己,在学习中就必须做到把追求功利价值与真善美价值完美结合。

再者,成教学生要追求真、善、美统一的高层次精神价值,是因为功利价值与真善美价值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而且能够完美结合:首先,功利是真善美的前提和基础。其次,追求功利要以真、善、美为指导,真善美是功利的基础。物质利益的获取,要以知识为指导,把握真可以促进利的增长。当公与私发生矛盾冲突时,就应该用道德和法律规范进行制约。

(1)成教学生应追求“真”的价值。首先,求“真”对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真”包括真实与真理。真实,是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包括现象和本质。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人们要想在实践中获得成功,必须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即掌握客观规律。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不掌握客观规律,就会遇到困难,甚至会失败,就不可能实现预想的目的。掌握的真理越多,能力越强。

其次,成教学生求“真”的过程就包含于教育过程之中。张开逊认为教育有三个层次{5}:第一层次是让受教育者知道世界是什么样的,成为有知识的人,属于“知其然”教育;第二层次是让受教育者知道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成为一个会思考有理性的人,属于“知其所以然”教育;第三层次是让受教育者知道怎样才能使世界更美好,成为勇于探索和创造的人,是创新型教育。

所以,求“真”的内容就应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主动追求真理,完善知识结构,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价值。其二,争取创新。美国教育家杜威说:“人类即使具有了广泛而正确的知识体系,他仍然面对着这样的问题:对于这种知识他将怎样办以及他将利用他所掌握的知识去做些什么。”{6}所以,成教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应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已有的东西,敢于怀疑具有权威性的结论,在怀疑的过程中创新发展。

(2)成教学生应追求“善”的价值。“善”是一个被人们普遍用来修炼自身、衡量人性和建设社会的综合价值范畴。人对社会道德规范、价值目标的遵守、认同和执行程度,是人求善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人追求社会主体性、追求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方面。成教学生在追求真理的同时,提升其伦理道德素养、求“善”也十分必要。

首先,提升伦理道德素养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一个人的学识和能力无论多么优秀其伦理道德都摆脱不了社会的熏染。随着社会阅历的丰富,人的伦理价值观念会随着环境变迁发生很大变化,现实生活中不乏有人虽然是高材生但又是罪犯。所以必须及时地促进伦理道德内涵的优化提升。

其次,成教学生个体特点的差异性决定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国际教育基金会专家汤姆·菲利普斯在中国人民大学演讲时的呼吁:科学技术不能解决所有社会问题,社会需要人格教育,部分人丧失了对国家、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这种道德混乱环境会使人良知变迟钝,并进一步带来社会混乱。

再次,现实社会伦理问题的复杂性迫切要求提升成教学生伦理道德。随着改革开放,虐待老人、婚外情、家庭暴力等伦理道德问题日渐突出,贪污腐败、弄虚作假、环境污染等,这些恶劣倾向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社会成员,这就为伦理道德内涵的优化提出了时代的迫切要求,那么引导成教学生向“善”的追求也就成为当务之急。

(3)成教学生应追求“美”的价值。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发展。”这是现代教育家对学校审美教育的期待和呼唤。

按照美学家李泽厚的主体实践美学的观点,在审美对象上,美是主观意识、情感与客观对象的统一;在审美性质上,美是对象的客观自然性质。成教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对真与善的追求从而吸取丰富的审美营养,以无拘无碍、轻松自由的心态,专注学习之中,在愉快的美的享受之中受教育,这一过程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因而具有重要的价值。

第一,有助于提高道德素质。现在社会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风尚,这就需要通过追求美来提高其道德素质。这是因为“追求美可以辅翼道德,美是道德的象征。”{7}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认为,人不仅追求真和善,而且还追求美。人的行为不仅受认识支配,受道德规范的约束,而且受审美情感影响。当人们把美作为目的和理想来追求的时候,就可以在真与善、认识与道德、现实世界与理想境界之间架起桥梁,通过美沟通真和善。

第二,弘扬人生价值,调节、丰富人的情感。人生需要追求美来昭示人生意义,弘扬人生价值,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正如梁启超所说:“我确信‘美是人类生活的第一要素,或者还是各种要素中之最要者,倘若在生活全内容中把‘美的成分抽出,便活得不自在,甚至活不成。”

第三,提高成教学生美的创造力。成教学生是社会经济建设者和创造者。社会产品除使用功能外,美感同样地满足着人的需要,并且有时高于其功能价值,例如服装就要求审美要与科技同步发展。

第四,引导消遣娱乐。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激烈,使人们在体力上和精神上都处在高度的紧张状态,因而渴望在工作之余使精神得到放松,体力得到恢复。但是,消遣和娱乐有高尚和低下之分,有积极健康和消极丑恶之别。追求美,可以引导成教学生建构积极、健康的消遣娱乐方式,提供美的精神食粮,有助于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使成教学生得到审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美学家朱光潜所谓的“慢慢走,欣赏啊!”则是创造人生意义的另一种方式。

注释:

{1}{2}{3}王玉梁.价值哲学新探[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第21,37,157,159页

{4}{5}张开逊.教育与创造[J].人民教育,1999(5).

{6}[美]杜威.人的問题[M].中译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第132页.

{7}朱志荣.康德美学思想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第68页

(作者单位: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日照 276800)(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