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法治国背景下的高校法治文化建设

2017-05-31杨焱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法治文化依法治校依法治国

杨焱

(222061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江苏 连云港)

摘 要:构建高校法治文化,应当保证程序正义,实现民主管理。充分尊重高校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及建议权。校园内从管理者到广大教师和学生都应了解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为管理者依法实施学校管理、教师依法从教奠定基础。在宣传教育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重视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建立了普法责任制,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有总结。

关键词:依法治校;法治文化;依法治国;法治理念教育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教育发展与改革进程的加快,依法治校已成为我国学校管理的必然选择。构建校园法治文化,是依法治校的核心内容。

法治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对于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高校法治文化是指高校的学生、教师及管理工作人员对于高校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高校法治文化与其他法治文化一样,以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意识为本位,由隐性的理念性文化和显性的学校制度文化组成。因此,推进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必须从这两方面入手。

一、加强法治理念教育是构建校园法治文化的内在要求

大学法治文化应当树立法律至上、限制公权、公平正义、保障人权的基本理念。高校法治理念是指高校师生、管理者对高校法律生活所持有的意识、态度、感情、期待和信仰。大学法治理念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

(一)法律基础课程是法治理念教育的主要渠道

在开设法律基础课程中应当注意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与时俱进,满足不同时期学生的需要。

首先,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思想。其次,教学内容应当突出重点,在高校法治教育中,努力向他们传播现代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比向他们灌输大量的法律条文更有意义。再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发扬教育民主,积极营造宽松和谐、活泼互动的教学氛围。通过提问、组织学生讨论、辩论等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二)开辟第二课堂是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课堂教育无法完成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无法从感性上确立学生对法律的信仰。所以积极地开辟第二课堂,充分利用司法机关、社区和法治教育基地等资源,使学生接触和参与社会法治实践是增强学生法治理念的重要方式。

(三)优化校园法治环境营造法治理念教育的氛围

校园环境是无声的教师,优良的校风对于培养学生的法治理念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作用。在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的众多活动中可以打造一些“品牌”活动。推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向纵深方向发展。

充分利用广播站、宣传栏、校报、校園橱窗、墙报以及校园网络等平台宣传教育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形成了学法用法、依法办事的良好风气。

充分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以及新法出台等机会组织学生发放宣传材料、举办图片展、进行现场法律咨询等活动以营造浓厚的法制宣传氛围。

请政法系统领导到学校做法制教育报告,让学生通过鲜活的案例自觉主动地接受法律安全知识教育,增强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实现依法治校是构建校园法治文化的外在要求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和保障。建设校园法治文化的显性目标就是实现依法治校。实现依法治校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处理法与国家政策、法与学校规章制度的关系

学校对教师、学生等方面进行管理时,可把法律、法规延伸,制定规章制度,把学校法制能动地与学校内部规章制度相结合。依法治校体现的是一种精神,强调的是依法办事,并不排斥学校管理中运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及其他手段。

(二)建立健全依法治校的管理机制

有明确的组织机构和章程,有合格教师,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和设施、设备等,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各职能部门及所属员工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履行各自的职责。

学校保卫部门应依法保护广大教师学生的人身权、财产权、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的教务部门应依法招生、颁发文凭,监督管理不同层次的教学工作;财务、后勤和基建等部门应依法管理学校的一切物质财产;科研部门应依法申报、管理教师的科研成果;人事部门应依法搞好教师的晋选任用、职务聘任、培养培训、考核奖惩工作;外事部门要依法处理对外交流、合作事宜;学生管理部门要依法作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严禁教师打骂、体罚学生。

(三)以人为本依法管理

学校的管理强调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以人为本有利于调动学生和教师自我满意、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养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以人为本以刚性管理为基础,柔性管理是方法,刚柔相济是管理水平的最高境界。要想实现高水平的管理,必须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人文氛围,去引导师生提高素质,塑造学生形成良好的法治意识和法治文化修养。

三、构建校园法治文化始终坚持法治原则

高校具备优良的法治教育资源。具有高素质的法律教师队伍,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大量的学习资料,还具有优越的学习环境。学校管理者应该把依法治校上升到依法治国的高度,并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来认识。在实施过程中要力戒形式主义,坚持法治基本原则构建校园法治文化。

(一)学校管理者应树立依法治校的观念

作为教书育人、传授法治理念的教师队伍和执行依法治校的管理者队伍首先应当带头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治观念,努力提高法律素养,做到依法教育、依法决策、依法管理,深入推进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学校管理者能否树立明确的依法观念,认清依法治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是学校实施法制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二)坚持制度制定的合法与合宪性

近年来不断发生因为学校规章制度违背国家法律而导致学生状告学校的案例。这些案例的出现都是因为学校的管理制度违背国家宪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而产生的。所以学校在完善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树立以学生、教师权利为本位的立法思想才符合“法治”内涵的基本要求。

(三)坚持制度制定的民主管理与程序正义

完善的规章制度只有得到适用才具有价值,而制度的适用过程必须由正当程序加以规制,没有程序的正当性很难保障教师、学生的实体权利不被侵害。高校要加强依法治校,必须建立严格的程序制度,让程序正义贯穿依法治校的全过程。学校重大制度的制定必须充分发挥教代会及学代会的作用,只有经过教代会、学代会的讨论、表决、通过,才可予以公布实施。

四、结语

大学是传播精神文明的摇篮,而校园文化则代表着一定容量的先进文化。在现代社会,法治也是一种文化,大学也要做法治生活方式的布道者,引领全社会敬畏法律,信仰法律,遵守法律,让法治成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让法治成为中国社会的文化。

高校应该把法治课程放到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同等重要的地位,让学生接受法治教育,增强规则意识、程序意识、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把传授法律知识与培养法治观念结合起来,把专业教育和品德教育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将法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体系全过程。要充分利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加强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旳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要求,高校要认真思考如何构建符合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引导师生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教育教学体系和校院法治文化。高校法治教育是衡量个体社会化程度的一项基本标准,关系着我国未来的整体国民素质,关系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关系着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程度。要将法治文化内化于校园文化,增强师生员工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校园氛围,引导师生员工自觉遵循法律,承担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理性表達诉求和依法办事,使全体师生员工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大学的逻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33-42.

[2]刘和平,刑金岭.大学生法律教育与权益保护[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7:17-23.

[3]高金岭.关于中国教育法制建设的思考[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7(40):76-81.

[4]陈倩.关于高校依法治校若干问题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9:61-62.

[5]苏雷,陈立中.高校内部规章制度建设:实践与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4:453-454.

[6]徐同文.创建世界一流:体系还是大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06.2(27):26-29.

[7]胡四能.从法律的“人本精神”审视高校学生管理规定[J].辽宁教育研究,2006.9:45-47.

猜你喜欢

法治文化依法治校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中职学校学生维权的意义探析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依法治校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制度化建设研究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