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综合干预管理模式在糖耐量异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7-05-31陈海燕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

陈海燕

[摘要]目的 观察社区综合干预管理模式在糖耐量异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7月在我社区健康村体检中初筛出的68例糖耐量异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实行社区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社区综合干预管理模式。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血糖(FPG、2hPBG、HbAlC)变化情况及糖尿病发生率。结果 两组干预前血糖及血脂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FPG、2hPBG、HbAl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尿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综合干预管理模式能有效的改善糖耐量异常患者血糖水平,从而降低糖尿病发生率。

[关键词]社区;综合干预管理模式;糖耐量异常;糖尿病

糖耐量异常为糖尿病的前期,患者通常无任何症状。但作为血糖正常至糖尿病的中间阶段,糖耐量异常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或并发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比糖耐量正常患者明显增高。而糖耐量异常患者病情转归具有一定的双向性,现有的证据表明,通过饮食调节以及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等干预措施能有效的逆转患者的结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慢性病院外管理的主要承担机构,在多种慢性病的防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对糖耐量异常患者使用社区综合干预管理模式,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在我社区健康村体检中初筛出的68例糖耐量异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11例;年龄26~73岁,平均(48.8±12.4)岁;体质量13~28kg/m2,平均(19.26±3.65)kg/m2;文化程度:小学5例,初中11例,高中13例,大专及以上5例;合并呼吸系统疾病8例,高血压病3例,冠心病3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0例;年龄23~72岁,平均(48.1±12.2)岁;体质量13~26kg/m2,平均(18.91±3.14)kg/m2;文化程度:小学4例,初中10例,高中14例,大专及以上6例;合并性呼吸系统疾病7例,高血压病3例,冠心病2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1)符合糖耐量的诊断标准[6],即空腹血糖(FPG)6.1~7.0mmol/L,口服75g葡萄糖液后2h血糖7.8~11.1mmol/L;(2)长期居住在我社区居民,且能定期完成随访;(3)心、肝、肾、肺、脑功能正常;(4)认知功能正常;(5)具备完全的生活自理能力;(6)对本研究知晓同意且自愿参加。

1.2.2排除标准 (1)进行过系统性糖尿病及糖耐量有关知识学习者;(2)使用过降糖、降脂、降压及激素类药物者;(3)精神类疾病及意识紊乱者;(4)继发性血糖升高者;(5)血液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6)长期吸烟及酗酒者;(7)合并急性感染性疾病;(8)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9)对本研究不清楚或非自愿加入者。

1.3方法

对照组实行社区常规管理模式,即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每半年对患者进行1次血糖、血脂的检测,并做好记录。观察组实行社区综合干预管理模式:(1)糖耐量异常有关知识宣教。定期举办糖耐量异常有关知识的讲座,由社区卫生人员提前电话联系患者,督促其到现场学习;着重为患者介绍糖耐量异常发生的原因、高危因素、危害及预防措施,重点强调糖耐量异常与糖尿病的区别,使患者对糖耐量异常形成充分的认识;将糖耐量异常有关知识制作成形象鲜明的宣传册,定期为患者进行发放,以供患者阅读;向患者介绍控制体重、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以及戒烟戒酒的重要性,使患者认识到良好生活习惯对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性;根据患者个性特点、生活背景、文化水平开展个体化宣教,以帮助患者更好的认识自身病情。(2)心理指导。部分患者在知道自己糖耐量異常后可能会出现焦虑、紧张、害怕等心理,担心自己容易发生糖尿病,护理人员应除积极地向患者讲解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的区别外,还需做好患者的安慰工作,为其介绍控制效果较好的病例,使其认识到只要规范化的进行控制,是能有效的避免病情进展至糖尿病的,以消除其的不良心理;对于不重视自身病情的糖耐量异常患者,护理人员应适当向患者强调糖耐量异常可能造成的后果以及发生糖尿病后可能形成的危害,以引起患者的重视,从而以正确的心态面对自身病情。(3)饮食干预。根据患者体质量、体力劳动情况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按1:2:2比例分配到三餐中;告知患者及家属常见食物的热量,以方便患者饮食计划的制定;向患者介绍高糖、高脂肪食物的种类,嘱患者禁止摄人;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食物的正确烹饪方式,食用油的选择以花生油、菜油、大豆油等植物油为最佳,并控制食盐的摄入量,以<7g/d为宜。(4)运动干预。根据患者体质量、血糖水平及体力活动等情况为患者制定科学性的运动方案,运动方式包括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强度以患者微出汗而不感到疲倦为宜,单次锻炼时间以30min为宜;值得注意的是,运动应在患者自我感觉状态良好、无头晕头痛等不适及餐后1h以后开展。(5)生活习惯干预。向患者讲解良好的作息习惯对病情控制的意义,嘱患者按时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强调吸烟饮酒对病情控制效果的影响,劝患者戒烟戒酒。(6)家庭支持干预。鼓励家属陪同患者参与健康讲座以进行有关知识的学习,以帮助患者理解相关知识;鼓励家属日常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并多陪伴患者,给予其安慰和鼓励;告知患者家庭支持的重要性,嘱家属协助患者建立低糖、健康的生活方式。(7)定期监测和随访。每个月对患者进行一次血糖、血脂水平的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给予相应的指导;每2周进行一次电话随访,每1~2个月进行一次上门随访,了解患者的饮食、运动等情况,以及解决患者遇到的疑惑问题。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指标为两组干预前、干预2年后血糖变化情况及2年内糖尿病发生率。血糖指标为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糖尿病发生的诊断参照《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

1.5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由SPSS1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血糖变化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FPG、2hPBG、HbA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PG、2hPBG、HbA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糖尿病发生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糖尿病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膳食结构不合理、摄入热量过多、缺乏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及超重、不良生活习惯都是目前公认的引起糖耐量异常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糖耐量患者被视为潜在的糖尿病人群,国内有报道显示,在未给予任何干预措施的前提下,糖耐量异常患者6年内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约为15%。且糖耐量异常人群较糖耐量正常人群心血管疾病及中风的危险性都有明显的增加。因此,早期对糖耐量异常患者进行干预,对阻止患者病情进展和逆转病情结局具有重要意義。

饮食、运动、药物、心理干预、病情监测和防治知识教育是国际公认的对糖尿病进行治疗的金标准。糖耐量异常作为糖尿病的前期,我们也尝试以上述综合性措施为原则,进而制定综合性的干预管理措施,并应用到社区糖耐量异常患者中,干预2年后患者FPG、2hPBG、HbAlC水平分别为(5.16±0.93)mmol/L、(7.56±1.28)mmol/L、(6.54±1.35)%,2年内糖尿病发生率为29.41%,均明显低于同期社区常规管理的一组。社区综合干预管理模式的实施,护理人员首先通过健康讲座和个体化指导两种健康教育方式,使患者对糖耐量形成了充分的认识,明白糖耐量异常可引起的两种结局的差异性,进而主动形成预防和控制意识,同时配以心理干预措施,使患者既不过度担心,又充分重视,从而以正确的态度去看待和面对自身病情,为后续的干预措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饮食干预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膳食结构,使其每天热量的摄入与消耗能够达到平衡,在满足机体生理状态需要的同时减轻机体的代谢负担,防止胰岛素敏感性的降低。运动干预能加速脂肪的分解,从而减轻体重,并防止机体脂代谢紊乱,同时还可有效的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达到阻止患者病情进展的目的。家属支持能则能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指导,并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有助于患者不良行为习惯的的纠正,从而促进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定期的监测和随访有利于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灵活的运用干预策略,并为患者干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供充分的帮助,有利于患者依从性的提高。因此,本研究中实施的社区综合干预管理模式是改善糖耐量异常患者的血糖水平,从而阻止患者病情进展,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的推广。

猜你喜欢

糖尿病社区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论Ⅱ型糖尿病的形成与调治
影像社区
跟踪导练(一)(5)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Ending teen smoking
酷品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