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冠中笔下的江南

2017-05-31

新城乡 2017年5期
关键词:吴冠中池塘村民

今年2月,一组东梓关农村回迁房图片在网上引得人们一片惊叹:吴冠中笔下的水墨江南,竟真的走进了现实。

东梓关村是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场口镇西部的一个古村,富阳籍作家郁达夫,曾在文中这样描写道:“东梓关在富春江的东岸,钱塘江到富阳而一折,自此以上,为富春江,已经将东西的江流变成了南北的向道。”

近百年时光流逝,东梓关还是人们记忆中的那个模样。曾经熙熙攘攘的古码头仍在,郁达夫为着治病曾来小住过的许家大院也在,骨伤科名医张邵富治病救人的医馆“安雅堂”还在,加上那些大大小小的水塘和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路,让人恍如穿越了历史的烽烟。

旧时的村子

走进东梓关,古建筑群以一个长条形池塘作为核心,向东西两边蔓延,供销社的食堂为最繁华的据点。东梓关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建造院落和建筑的构造都完全不同。民国以前的式样是以走马堂楼为主,前后两进,中有天井。民国以后的则流行三间二弄,不再看中雕梁,而是以一间堂屋为核心,厅屋组合院落。有些老民居的门楣上依稀还有“九世同居”的祝福话。

但是新中国成立后,家族私宅已经被村民们分掉了,一户大院居住七八家居民是常有的事,所以想从现状来追寻房屋的历史并不可行。

近几年开始,古民居受到了保护,村民不能拆改老宅,政府对老房子里的村民统一迁出安置。

事实上大部分村民并不留恋这些院子。80年代以后,村民们开始拆掉自家旧宅建新居。而这些自建房不再满足于原址的拆建,相对于沿着河岸和池塘的老宅,自建的房与房之间几乎没有一丝空隙,并且开始靠近公路。村民许友纯说,8年前自家建房时,是用过去老屋的宅基地置换了一块,而老屋拆除后修建了村里的菜市场。新家面对着村里最主要的车道,经过的车辆发出的噪音充斥着生活,另一边紧挨着防洪沟,与弟弟的家对面而居。许家大院、许六房、八房、安雅堂等院落,也都是因为间距过密面积有限被放弃了拆除。

在这密密麻麻的房屋中,村民的生活日复一日平静地过着。

从旧时老照片里看,东梓关池塘和如今的样子看起来似乎没有变化,但东梓关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新的东梓关

密密麻麻的古建是鄉愁,但不再能满足村民增长的物质需求。

2013年以来,东梓关开始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规划共分3期,现完工的一期是池塘周边39幢古建筑整治、环境改造以及新建46幢杭派民居。打造的目标是将整个村庄建成一个集古典与现代于一体的江南古村落。

比起“美丽”来说,对于村民,经济实用是最关键的。

传统建筑中的灶台、天井和后院要保留,储藏农资和农具的专用空间也要有,最好还有个停放电瓶车的地方,造价不可太高……负责东梓关村新居打造的公司把村民的诉求一一记在心中。最终形成了设计方案:形式上,借鉴了画家吴冠中水粉作品中的江南民居式样;材料上,则选用最为经济的砖混结构形式,减少木头、夯土和石头的用量,既能有效缩短施工周期,又便于村民日常使用与维护。

新居建成后,村民只需花1376元/m2的建造成本价,便能入住新家。

现在,大多数村民们还忙着新房的装修。但也有个别“心急”的村民在春节前就完成了装修。方炳鑫、梁罗英一家便是如此,“就是为了赶在新居里过年。”这是一栋三层的小楼,院子里有一片小花园,宽敞的落地玻璃透着中式风格的堂屋,让人眼前一亮。堂屋和后院中间有天井,卫生间设计了砖格花窗,十分亮堂。二楼走廊上的墙用落地玻璃窗和外层木质格栅代替,既保证了采光也注意到了私密性与美感。大露台上可以晒衣物与干货,三楼还设置了储物间。

新建的回迁房不仅给方炳鑫一家人带来了新的生活,还带来了很多游客。方炳鑫说,人多的时候,一天有十几拨游客来他家参观,而且绝大部分是省外的。

这新建的46户房子分为四种户型,参差相邻,互为角度,彼此照应。吴冠中笔下抽象的微曲而优雅的屋顶线条,与实墙成了视觉切入点。常见的对坡屋顶和单坡屋顶,被重构成了连续的不对称坡,针对单体建筑的形体塑造屋面线条轮廓。单元的独立和群体屋面形成微妙的连续感,若即若离。

窗户总分有四种尺寸,窗口大小不一。老建筑白墙上也开了小窗,圆形、方形都不大,以往的生活经验是“邻家起火了,只要用湿棉被堵住窗户,就可以保住自家”。一楼的墙外是不大的漏窗和透雕装饰。在外仿佛觉得这画一样的屋子没几扇窗。运用窗户的设计,二楼阳台上晒的腊肉,只有通过二楼的栅栏才能看见,而隔壁的房屋只有一个不取景的窗户朝向自家阳台,视线的高低恰好避免了碰头的尴尬。

文化权力的地域表达

在两年前,村民们还为此次的改造担忧。

“我以为这肯定是后面跟着房地产开发商。”村民许友纯毫不遮掩自己两年前对于“设计”这两个字的排斥。和他想法一样的村民还有很多。这种早期的模式已经不再被乡村接受。

曾经的“古镇”模式,采用大批征地拆迁和旅游、房地产开发之后,对于农村生活的破坏无法再修复。一直偏安一隅的东梓关,对于外来资本和关注总是保持着距离,直到等到这种适合自己的设计。

如今,三三两两总有人聚集在池塘边的凉亭里。这是上世纪初,村里老人许十房子孙们捐资修建的一所给过路人休息的地方,取名“继善亭”。这个在战乱之中为父母祝寿修建的亭子,大多是行旅之人受惠。水路商贸往来的频繁造就了东梓关码头文化和豪爽善良的民风。

村民许静允正抱着小女儿在路边水渠里玩水。“这是我小时候经常玩的,后来就成了臭水沟,池塘也堵了,去年死水变活水以后,我妈妈、奶奶都要来水里洗菜。”因为习惯于边洗菜洗衣服边聊天,东梓关的妇女把池塘水渠作为社交场所,现在洗衣服由机器代劳了,就只剩下洗碗是八卦的好时机。

东梓关如今虽然成了“网红”,但热潮一退,将来怎么办?后发优势是什么?这是个长期的话题。

乡村建设是为谁而建?近两年逆城市化的趋势,农村在生态环境、空气质量、食物安全和人际关系上越来越显出了相对城市的优势。在中国目前城市化率还不高的情况下,逆城市化趋势在很多地区却日益增强。

东梓关的美,从不因乡村是一个没有改变过的地方,而是一直在时代变化中,保持了原真性。

猜你喜欢

吴冠中池塘村民
吴冠中的点线面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热闹的池塘
吴冠中 山一程,水一程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吴冠中最负盛名者最遭物议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吴冠中《荷塘》为什么能拍出1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