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整国有资本布局的建议

2017-05-30袁东明

国企管理 2017年1期
关键词:商业性新兴产业市场化

国有资本布局过宽过散。调整国有资本布局,既要充分考虑国有资本的“逐浪”和“逐利”特性,让不同的国有资本实现不同的功能,更要建立国有资本布局调整的决策机制,探索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加快存量国有资本的调整,使得国有资本布局调整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常态的要求。

袁东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所长助理、研究员

国有资本布局调整的主要特征

国有资本不断向基础行业、重化工业和社会服务业集中,但布局仍过于分散。航空、铁路、公路、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国有资本增长速度显著高于总体增长速度;煤炭、石油石化、电力、冶金等四个重化工业,国有资本规模快速增长;社会服务业的国有资本投入也在大幅增长。尽管过半国有资本布局于基础行业和重化工业,但仍有40%多的国有资本处于一般生产加工业和商贸服务业。几乎所有国民经济行业都有或多或少的国企存在,如皮革制品、纺织服装、家具制造等一般加工业,仍有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1%左右的国企。一些行业的国资规模不大,但国企数量众多,如商贸餐饮业。

国有资本在一些重要行业中的比重大幅下降,在具有垄断地位的行业中仍保持着极高控制力。在国务院国资委确定的国有经济要保持较强控制力的钢铁、有色、装备制造、建筑、化工等重要行业中,国有资本的比重已大幅下降。在煤炭开采、石油天然气开采、烟草制品、石油加工、供电供水等工业领域及电信、民航、铁路、港口等服务业,国有资本仍保持着极高的控制力。国有资本在上述领域保持极高比重主要是基于行政垄断。电信、民航、石油、电力及部分市政公用事业改革虽已启动,但只是实现了政企分离、形成或初步形成国企之间的相对竞争、初步建立了行业监管框架,在放宽市场准入方面,改革仍不到位,非国有资本难以进入。

国企总体效益有所改善,但与其他企业间的差距在扩大,尤其是一般性行业的国企竞争力持续弱化。从纵向比较来看,国有工业企业业绩指标有较大幅度改善,以利润总额测算的净资产收益率由2000年的7.4%,提高到2014年的10.3%。从横向与其他企业比较,2000-2014年间,外资和私营工业企业分别由11.6%提高到18.9%、由11.4%提高到23.6%,均远高于国企。这一特征与国有资本大量布局在重资产行业有关,但同时也表明国企与其他企业间的效率差距在扩大,尤其是在食品制造、纺织服装、家具制造等一般性行业,甚至钢铁、煤炭等重要行业,国企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持续弱化。

国有资本布局调整产生上述特征的内因

国有资本与其他资本一样,具有“逐浪”和“逐利”的特性。首先,在工业领域的国有资本中,煤炭、石油石化、冶金、电力、机械等重化工业的占比一直都非常高,保持在70%以上,中间几年还有较大幅度上升;其次,城市化快速推进使得房地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国有资本在房地产领域进行了大量布局,在总量中的比重由2.4%上升到7.8%。尽管国家多次要求大多央企退出房地产,但国企仍趋之若鹜,根本原因就在于房地产具有高额利润;第三,大型国企尤其是央企,基本都将金融作为主要业务,这些对企业的利润贡献率非常大,如之前的宝钢集团,很早就将金融业务确定为重点发展的非钢业务,利润贡献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上。

一些过去由国企主导的重要行业逐渐被非国企主导。非国企占主导的行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相对下降的行业,如轻纺等一些传统制造业,国企没有优势,大量退出让位于非国企;二是新成长的行业,如仪器仪表、通讯设备制造等,对国企和非国企来说都是蓝海,但非国企更具有冒险精神、创新精神,从而占据了主导地位;三是在国企具有资源优势、资金优势和装备优势的行业,由于破除了行政垄断、允许非国有资本进入,非国企的地位越来越强,如电解铝行业,过去一直由国企主导,但随着政府管制的取消及民营资本的壮大,国企主导地位随之丧失。

发展新兴产业,非国企拔得头筹,占据主导。发展新兴产业,国企背负着转换成本过高、风险容忍度低等历史包袱。在资本投入方面,民营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同样可以获得充足的资金;在技术来源方面,新兴产业都是全球性产业,技术来源多样化,国企过去的技术积累可能无用武之地;由于一些新兴产业有可能改变甚至颠覆原有产业格局,大企业转换成本高,对新兴产业会本能地抵触。同时,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保值增值”压力下,国企风险容忍度很低,很难承受发展新兴产业的风险。

调整国有资本布局的建议

我国要求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这个方向不仅是国有资本增量投资的方向,也是存量调整的方向。为此,国有资本应投向公共服务领域,投向能引领未来的战略性领域。

商业性国企实现彻底市场化,放弃商业性国企的产业引领功能。如果不刻意要求商业性国企发挥产业引领功能,那么商业性国企从绩效目标考虑,就会形成该退出的退出,该整合的整合,该发展的发展的状况,自然也就能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商业性国企彻底市场化的核心是实现管理体制市场化,关键是要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一是多途径推进一级商业性国企的股权多元化改革,可以引入包括社会资本在内的战略投资者,也可以实现整体上市;二是形成国企治理的商业化机制,国有资本出资人机构要以所出资本为限依照《公司法》参与企业治理;三是建立更加市场化的企业领导人管理体制,原则上企业经营管理层都应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董事会成员也要逐步扩大市场化选聘比例。

积极探索利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加快存量国有资本的调整。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要有所作为,必须处理好上述问题。首先,国资监管机构要放权,让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成为真正的市场化出资人;其次,要规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对出资企业的管理,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不直接从事任何生产经营活动,不干预出资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仅以出资额为限对出资企业行使出资人权利;第三,实体国企要改革到位,國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所持国有股份必须可流动、可变现,没有特殊的历史包袱和社会负担。

设立一些特殊国有基金和特殊法人国企,主动发挥产业引领功能。设立特殊的国有主导基金,不仅可以发挥杠杆效应,更重要的是能够作为国家的“指挥棒”,引导更多资本投向促进产业升级的方向。如深圳2015年有200亿元国有资本规模的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市场化运作,对生物、机器人、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发展起到了极大地推动和支撑作用。设立特殊法人国企完成重大专项任务。三峡总公司和商飞公司都是很好的先例,可以发挥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传统。

明晰国有资本需控制的领域,采取多元化控制模式。对“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要有比较透明和清晰的产业目录,在此基础上,再确定国有独资、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对国家明确需要控制的领域,也可以实现国家特殊规制或特殊管理股。特殊规制可以体现在进出口制度、行业规制、企业章程等方面,如对军工企业,可以采取派驻军代表的制度,对军工产品出口也可以制定特定的出口制度。

编辑/张佩玉

猜你喜欢

商业性新兴产业市场化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装置艺术在现当代艺术中的商业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对欠发达地区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的调查与分析——以阜阳市为例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
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