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考

2017-05-30马炳章

体育风尚 2017年10期
关键词:创新大学

马炳章

摘要: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补充形势,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水平,体育教育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教育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大学体育教育也开始不断的进行改革,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方面开始尝试创新,适应新时代学生对体育教育的要求。近年来,健身活动十分流行,大学生对于健身运动也十分热爱,因此,只有创新体育教学模式,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本文主要探讨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大学体育教学的创新。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學;创新

一、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概述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教学观念较为落后,侧重体育知识的教学讲解,以体育运动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依靠理论知识指导学生进行运动实践,以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情况,做为教学评价标准。传统体育教学,教师有着固定的教学思维,难以改变,也不容易进行创新。体育教师依靠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进行体育教学,虽然可以确保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但是形成了固定教学思维,限制了教师的创新能力,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化需求有所忽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体育知识,被动接受体育知识考核,没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进行体育项目的选择。

二、现阶段大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硬件设施问题

受到建校环境和资金的影响,国内部分高校在体育硬件设施的投入方面,力度不足。硬件设施的不完善,限制了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大学体育教学对于实践要求极强,只有依靠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掌握运动技能,而高校硬件设施投入不足,限制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影响体育教学效果。例如,以游泳教学为例。国内许多高校都设置了游泳课程,但是没有设置游泳池,单纯依靠教师进行游泳动作教学,而不进行游泳实践,学生则无法掌握游泳技能。部分高校,选择去游泳馆,开展体育教学,不仅增加了学习成本(学生游泳的费用),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往返路程时间),硬件因素成为限制体育教学的重要因素。

(二)学生体育认知问题

当前国内高校体育教学,侧重于体育技能的传授,依靠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式开展体育教学,忽视了学生对体育知识的认知,学生单纯的模仿动作,却不明白动作的含义,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能锻炼什么,自己动作是否到位等等,学生带着疑问去模仿体育动作,反复的模仿训练,会增加学生对体育动作的排斥心理。此外,大学体育课,大多在室外进行,例如,足球场、篮球场等,室外教学的方式,环境较为开放,受到环境影响,学生容易听不太清,导致教学效果较差,而且课程的进行,容易受到气候影响,天气不好,课程就会取消。

(三)考评方式不合理

体育教学考评是衡量学生体育学习效果,教师体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传统的教学考评,主要依靠学生的测试成绩做为评价依据,这种考评方式,较为片面,无法体现出学生的综合素质,未将学生身体的差异性考虑进来,有着一定的不合理性。例如,对学生进行游泳测评,部分学生本来就会游泳,游泳测评自然不在话下,部分学生不会游泳,而且比较怕水,即便很努力的练习,依旧不如别人游的好。成绩考评的方式,只是针对结果的简单考评,无法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内在潜能等方面的能力,这种方式容易使学生对该项教学内容失去兴趣,自暴自弃。

三、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更新体育教学理念

体育教学理念的更新,需要改变传统体育教学的应试教育性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当代大学生需要具备全面的素质,才能满足新时代的人才需求。大学阶段,学生经历了高中的过分管制,进入大学,在疏松的环境下,放纵自己,熬夜、通宵的情况经常发生,导致身体素质的不断下降。因此,大学阶段要重视体育教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此外,在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

(二)调整体育教学目标,提升教育质量

传统的体育教学,让学生掌握某项运动技能做为体育教学目标,未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因此,国内高校需要进行教育目标的调整。体育教育目标的调整主要表现在体育课程的调整,改革体育课程,将传统的封闭式、达标式教学转化为开放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理念,在体育教学中,挖掘学生的体育潜力,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确保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此外,提升大学体育教育质量。大学体育教学需要处理好五个关系:“压力与动力、统一与个性、需求与要求、课内与课外、达标与参与”。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不能单纯的以学生体育技能是否达标、学生体质是否达标、学生是否掌握相应体育知识等做为判断标准,而是应该以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为评价标准,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做为教学目标,同时加强体育同其他学科的关联,努力提升大学生的运动技能,塑造良好的身体素质。此外,大学生体育教学,除去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在体育学习时的心理状态,保证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三)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应该避免学生被动接受体育教育的局面,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收集。不同学生对于体育教学活动有着不同的需求,有的学生热爱篮球、有着热爱足球、有着热爱网球等等,体育教学活动应该保持内容的多样化,而不是延用传统教学内容不予改变。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开展时,应该对高校学生进行需求调研,了解学生对于体育教学活动的期望,在充分挖掘学生体育潜能的同时,最大化的尊重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个性化需求。大学教育是学生进入社会前的最后阶段,在此阶段,加强大学生的体质锻炼,提升大学生的运动技能,让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还应该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价值和乐趣,让学生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此外,大学生依靠体育运动的学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大学生的意志以及环境适应能力。

(四)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过于的片面和单一,主要根据学生最终的测评成绩来进行衡量,这种测评方式会大幅度的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应该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完善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内容。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方法和能力不同,在设置教学评价时,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以及学生原有的技能水平,建立测试结果和学习过程两方面的评价体系,客观公正的进行教学评价。为了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大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各项指标,加入到教学评价中,依靠科学的教学评价,客观反映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学习情况。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阶段学生处在一个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离开了家长和学校的管制,加上学生自律能力较差,不健康的作息习惯会降低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大学阶段体育教学很有必要。国内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着教学观念落后,学生被动学习运动技能、硬件设施建设落后,学生缺乏体育实践、忽视学生个性化需求、体育考评方式不合理,注重最终成绩测评,忽视体育学习过程等问题,为了提升大学体育教学效果,需要创新大学体育教学模式,首先,更新体育教学理念。将体育教学从传统的技能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改为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学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其次,调整体育教学目标,提升教育质量,注重大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最后,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此外,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将测试结果和学习过程纳入教学评价体系,保证测评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宋积萍.关于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几点思考[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3):83-83.

[2]焦艳娟.高职院校冬季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的思考[J].冰雪运動,2009,31(5):82-84.

[3]潘玉梅.高校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创新思考[J].品牌月刊,2014(11):81-81.

[4]尹方波.民办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思考[J].考试周刊,2017(82).

[5]郭佩佩.大学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科技展望,2015(12):80-80.

[6]蒋凌云.体育教改背景下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考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7(27):23-23.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创新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征稿简则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午睡里也有大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