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绿色城市的发展方向

2017-05-30张小溪葛桦桦

中国商论 2017年17期
关键词:经济环境治理生态

张小溪 葛桦桦

摘 要:随着经济发展由野蛮式增长向可持续发展转型,绿色城市开始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对绿色城市目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和未来的预期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我国绿色城市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绿色城市 生态 经济环境 治理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6(b)-150-03

1 绿色城市

中国的城市发展正在朝着绿色化的大道前进。日益恶化的环境激发了公众对于绿色转型的强烈诉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教育程度和平均寿命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于绿色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日益增长。

宜居的环境空间是城市赖以发展的必要条件。当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之后,拥有富余资产的人会开始追求更高品质的生存条件,哪怕为此增加额外的支出。当某个城市的环境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时,人们甚至会开始用脚投票,迁移到他们认为适合生活的新城市,以获得高质量的生活。

而人口的流出将极大地影响一个城市的发展。政府税收会随之减少,房价也会出现下跌,经济增长乏力,城市发展缺乏活力,最终导致衰退。这种情况下,在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找到一条绿色发展的可持续道路,就成为政府的理性选择。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认识到,城市环境的改善是吸引人才流入的重要条件,绿色城市能够给城市带来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而这些人才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阵痛期,人力资本在拉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因此,绿色发展成为地方政府的必然选择。

2 当前存在的问题

第一,经济优先,生态滞后。当前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不顾生态环境的保护,发展至今,导致生态问题的严重突出。主要表现为:以经济利益为先,生态环境规划缺失。大部分地方政府将经济发展作为优先目标,往往是以经济为导向,为了眼前利益或短期利益,牺牲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投资就建设”、“有利益就开发”,进行无序地圈地建设,为经济利益舍弃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此外,发展规划,一般只注意概况分析、人口发展、资源调查、工业布局、商业网点设置、用地规模、公共事业、道路交通等方面,而对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还没有专列项目,或者根本没有把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精密结合起来。并且,经常出现以经济建设为先,生态建设严重滞后的情况。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的同步。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往往急于发展经济、忙于生产,但是生态基础设施普遍不足。以污水处理为例,居民生活污水都排入河道,造成水环境污染;工业污水处理能力很低,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城镇建设的发展。可以说,我国多数的城市发展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保护”的路子,环境规划严重滞后于城市建设。就现在的情况来看,我国很多城市的生态建设远远落后于其经济建设和城镇建设。

第二,空间布局,不尽合理。我国的城市发展存在空间布局不合理的情况,这些不合理为环境的污染埋下了伏笔。具体而言,主要体现为欠合理的工业区布局。有些城市的空间布局非常不科学,工业区与居民区交织在一起。这样既不利于生产,又给居民带来噪音、大气等污染,影响了居民生活的质量。以浙江省余桃市上亭镇为例,该镇在功能分布的设计上,把工业、商业、居住用地混杂在一块,严重影响居住的品质。不止如此,有的工业企业被安置于居民区的上风向,或者建设在水源的上游。废水、废气时刻威胁着居民的生活和身体状况。

第三,产业转移,污染转嫁。随着城市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一些重度污染产业也“改变策略”,从城市“转战”至城市边缘,尤其是城乡结合部。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伴随产业转移的是污染的转嫁,伴随经济发展的是生态环境的破坏。可以说,我国许多城市的发展史是生态破坏的血泪史。

第四,产业低级,影响环境。由于受技术、资金、企业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我國许多城市只能发展技术含量低、污染高、附加值低的产品,只能被动接受一些大城市产业层级较低业态,接受城市企业淘汰的产品技术工业和设备。而这些技术含量低,产业层级低的业态往往具有较高的碳排放量、较高的污染性。

第五,发展粗放,恶化环境。我国的城市建设存在发展模式粗放,以传统的掠夺式的生产方式为主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对树木的乱砍滥伐,对矿藏的滥采滥挖,对耕地、林地的大面积侵占等,粗放的生产模式造成对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等资源破坏和严重浪费,也进一步恶化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第六,缺乏财权,投入不足。我国大多数的地方财政收入统一上缴,自身并没有财政权力,城市建设所需款项由上级政府拨出。这种财税体系使得许多城市出现“小马拉大车”的问题,一方面是城市发展的任务重,另一方面是资金的匮乏,细化到生态建设的资金更是少之又少。财政的有限,严重地制约了城市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资金投放,导致环境治理能力的不足、环境监测能力低下等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很多城市缺乏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许多小城市甚至缺乏集中的垃圾投放点、垃圾处理站,没有专门的环卫工人,也没有专门的垃圾车定期处理垃圾。人员、基础设施、设备的匮乏造成垃圾的积累,导致环境的脏、乱、差,严重影响城镇的整体环境。此外,城市污水处理厂等基础项目的缺乏,不利于城市污水的净化,不仅不益于城市自身的生态环境,还有可能造成污染的扩散,影响其他地区的环境。

第七,素质低下,意识淡薄。目前,我国居民的环境保护观念普遍不强。部分城市的领导片面强调经济的增长,只追求经济利益长、GDP的提高,一切为经济让道,一切为GDP服务的观念已经根植心中,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够,仅停留在“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缺乏实际可操作性。对于居民而言,更是缺乏生态环境的保护观念,在他们的眼中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对生态环境破坏的感受不深,加之没有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对自己土生土长的城市生态的保护观念甚是不够。

3 发展趋势

从以往的发展经验来看,存在两种趋势:一是如果一个城市的监管薄弱,那么这个城市就会吸引污染企业进入,从而变成这些污染企业的避难所。二是发达城市如果实行相对严格的环境监管措施,污染企业也会进入到欠发达地区,以此来躲避监管。

换个角度来看,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推高了生活成本(房屋价格上涨)和生产成本(地价和工资上涨)。大量的生产性企业为了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只能向城市边缘地区或者向中小城镇迁移。在这一迁移过程中,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不断提高,高污染企业向外转移到高速公路入口和产业园区聚集,还有利于污染物的集中治理。与此同时,我国城市整体的产业结构也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在此过程中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也会促使不少外资企业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转移。

正在发生的产业转移的地理动态趋势并不是一个零和博弈。相反,随着高密度的沿海城市去工业化过程,以及内陆城市新建工厂使用更清洁环保的技术设备,这样的制造业转移可以创造社会净福利。

但需要注意的是,制造业的环境影响常常不受制于行政边界。空气污染可以跨地区蔓延扩散,工业用地污染也可以流向下游。比如中国的雾霾问题就是一个典型代表,河北的工业企业释放的污染物使得北京人民不得不“为人民服雾”。此外,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也是污染蔓延的结果。

4 未来的预期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在雾霾缭绕的日子里,我们好像忘记了诗意的世界是什么样。“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在灰色的现实世界里难寻踪迹。然而,总有一天你仍会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从中期来看,我国许多大城市将经历环境质量改善。

在环境经济学研究中,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常常被用来解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EKC曲线认为,经濟增长对于环境保护而言亦敌亦友。具体来说,当一个国家(或城市)从贫穷向富裕发展时,在起始阶段,经济增长往往伴随着环境恶化,这是因为起始的经济腾飞往往依赖于高污染的重工业。但是当这个国家(或城市)从中等收入过渡到富裕水平时,经济增长将有利于环境改善,其背后的逻辑是,越来越富有的人们会对生活质量有更高需求,因此会推动政府更加严厉地管制环境污染,并投入更多资本来治理环境。环境治理的关键,就是峰值能不能低一点、拐点能不能早一点。伦敦、洛杉矶、东京等一些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历程也的确如此。

在“传统”的EKC曲线中反映出:当人们越来越富有时,会更加重视教育和生活质量,希望后代在清洁、健康和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这种需求的增长会推动政府管制环境污染,也会激励厂商生产节能环保的产品,因此就出现了EKC曲线拐点。

而在“改进的”EKC曲线中,在人均GDP较低时,城市就有能力越过污染水平的拐点,也就是说这个拐点向左下方移动了。比如,机动车采用新能源动力,冬季取暖采用清洁能源,都属于这种情况。特别是在那些高等教育者聚集的城市,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对公共政策的热心也会推动这个拐点更早到来。

对EKC曲线的初步拟合结果显示,在有数据的85个中国主要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PM10已经跨越了拐点,有1.4亿人口居住在这些城市中。如果按照这种模型,随着城市收入水平的增加,余下的52个城市中将有23个城市在2020年之前也跨过拐点。

按照EKC曲线,我们应该在不断逼近临界点上的收入水平。这就意味着,环境质量的改善指日可待。现实情况也在证明这一点,“十二五”期间,我国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正在发生积极变化。4项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持续下降,超额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

5 发展方向

近年来我国城市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而且不少城市还出现雾霾等其他极端天气,对我国现阶段城市建设构成极大的挑战。建设绿色城市是我国现阶段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这不仅需要强化创新性思维,更需要攻破突破性工作的难点。

第一,设立城市绿色规划局,协调统筹绿色城市建设全局工作。我国绿色城市建设进程受阻,其突出问题就是缺乏强力核心部门的统筹运作。纵观国外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过程,其具有复杂性、系统性的特点,而设立公共规划机构是关键所在。例如,维也纳实行“智慧城市维也纳”绿色城市建设项目,涉及可持续发展、资源合理利用、空间合理布局、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的工作,而且还特别关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提供技术导向。为了指导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保障“智慧城市维也纳”的项目进程,当地政府设立了维也纳公共规划局,由此“智慧城市维也纳”绿色城市建设项目取得良好成效。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建议我国在接下来的绿色城市建设中各城市的环境保护部门发挥主导作用,设立由市长直接主持工作的城市绿色规划局,协调相关部门、统筹绿色城市建设全局工作,以此共同推进绿色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城市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等全面落实。

第二,绿色城市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以城市总体规划工作为支撑,实现理念、技术和平台的统一。在“智慧城市维也纳”项目中,维也纳城市政府以绿色城市为理念,以改善气候和能源利用效率为具体工作内涵,而以智慧城市建设作为绿色城市建设的工具框架。在此项目中,维也纳城市政府融合绿色城市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大力实现技术创新和改造,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智慧技术在城市各领域广泛采用并对城市进行系统性绿色改造。主要在新城区域开发新的绿色智慧示范项目,例如在生产和排放环节新技术的应用,环境污染的监测,节能技术的改造等,从而在整体上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绿色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全局性的工作,也是一个宏大发展理念,在此过程中要以城市总体规划作为支撑平台。在“智慧城市维也纳”项目中,维也纳城市政府结合维也纳未来城市发展规划空间内容制定“智慧城市维也纳”的愿景、路线图和行动计划。因此,我国在具体推进绿色城市建设进程中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布局和目标内容,统筹城市发展规划、城市环境保护、经济建设发展、交通设施完善等诸多领域的智慧改造和协调发展,从而形成各个城市独具特色的“绿色”城市发展道路。

第三,推动智慧、绿色技术的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并改善能源利用,顺应新一轮工业革命发展趋势。在“智慧城市维也纳”项目中,维也纳城市政府为了实现智慧、绿色技术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鼓励企业开发并采用智慧、绿色技术,推进产业转型与制造升级。例如,政府主动采购那些采用智慧技术、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企业的产品,采取相关政策措施有效地实现智慧、绿色技术运用与产业转型升级的结合。当前,智慧城市和绿色城市建设就是社会经济领域的全面转型和升级的过程,这必须从现阶段工业革命的发展趋势和内在要求出发,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的利用,促进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统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全面综合发展,坚持以智慧、绿色技术推进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能源利用的效率,同时也以产业結构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城市建设与智慧城市的发展,实现协调发展。

第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广泛采用智慧技术,提高运行效率并推进公共服务水平。绿色城市建设不仅要以改善城市空间布局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而且应该以人为本,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统筹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在绿色城市建设所亟待突破的几个重点领域更需要采用智慧技术提高运行效率和质量。例如城市能源利用的改善需要采用更加高效的能源生产和供应技术,改进城市“绿色建筑”的节能系统,改善环保、节能、低碳的城市交通系统和城市热能供应等。此外,在城市能源需求、城市交通系统、医疗卫生服务、行政管理系统等诸多领域也需要通过智慧技术实时监测工作质量并发布相关信息,调节这些领域相应的社会需求,实现与社会公众有效沟通,从而提升社会管理质量和行政服务水平,从而全面提升绿色城市建设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邵亦文,徐江.城市韧性:基于国际文献综述的概念解析[J].国际城市规划,2015(4).

[2] 仇保兴.复杂科学与城市转型[J].城市发展研究,2012(1).

[3] 汪辉,任懿璐,卢思琪,等.以生态智慧引导下的城市韧性应对洪涝灾害的威胁与发生[J].生态学报,2016(8).

[4] 赵冬月,施波,陈以琴,等.协同管理对城市韧性增强机制的影响[J].管理评论,2016(8).

[5] 郑艳.推动城市适应规划,构建韧性城市——发达国家的案例与启示[J].世界环境,2013(11).

[6] 郑艳,王文军,潘家华.低碳韧性城市:理念、途径与政策选择[J].城市发展研究,2013(3).

猜你喜欢

经济环境治理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新疆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研究
浅谈宏观环境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
现代会计发展对经济环境的影响分析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