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套文化推动巴彦淖尔市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

2017-05-30杨慧

中国商论 2017年19期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

杨慧

摘 要:本文通过介绍产业结构与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现状,进一步提炼出文化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系研究现状,这对深入研究河套文化对巴彦淖尔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河套文化推动巴彦淖尔市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可以获得新一轮发展的增长点,走出一条以文化产业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绿色发展之路,为政府制定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及相应的政策措施提供较为合理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河套文化 产业 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7(a)-130-02

1 产业结构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状况

1.1 国外研究状况评述

关于产业结构的研究最早应该追溯到17世纪威廉?配第的研究。配第发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中心将逐渐由有形财产的生产转向无形的服务生产。当工业的受益远远超过农业时,劳动力必然由农业向工业转移,当商业的利益远远超过工业时,劳动力会再由工业向商业转移,这也就是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的现象,而產业结构的不同是世界上各国经济发展处于不同阶段以及收入水平存在差异的关键原因。在配第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科林?克拉克于1940年提出了产业划分方法,第一产业是广义的农业,第二产业是广义的工业,而第三产业则是广义的服务业,克拉克的三次产业划分法被世界各国广泛引用,受到各国研究者的重视。

随着产业结构相关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理论界逐渐产生了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研究。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在《经济增长阶段》一书中提出经济增长阶段理论,按照该理论可以把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划分为传统社会阶段、起飞的前提条件阶段、起飞阶段、走向成熟阶段和大众高消费阶段,并阐述了经济增长阶段依次更替与行业依次变化之间的关系。罗斯托通过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的研究初步建立了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体系,为后人研究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0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对产业结构相关理论做出了大量研究,筱原三代平认为,经济发展不单是一个经济规模的扩大问题,而且还有一个结构问题,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产业结构也应该不同。经济效益不仅应从企业的成本、利润中寻找,而且必须十分重视从产业结构中去寻找。根据当时日本产业结构的状况,筱原三代平提出“收入弹性原则”和“生产率上升原则”,并用以规划日本产业结构。这是首次有学者研究产业结构优化措施,对产业转型升级相关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影响。

1.2 国内研究状况评述

国内关于产业结构问题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孙尚清较为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我国产业结构演变以及中国产业结构调整。认为发展战略对产业结构会有较大影响。李泊溪创造性地把数量经济方法、系统工程理论和思想以及现代科学方法应用于产业政策的研究中。周淑莲对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针对一些具体行业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这些研究都为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做出了贡献。

综上所述,产业转型升级和地区特定条件息息相关。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高层次的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2 文化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系研究

文化和文化产业对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较大的影响。发展文化产业,可以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通过提升劳动者文化素养、科学知识水平,又能间接影响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增长效率。最后,通过文化产业全覆盖,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伸长产业链条。优秀的文化不仅能够催生强大的文化产业,还能对其他产业提供强有力的带动和促进作用。

在这方面国内已经开展了一些研究。蒋依娴从文化经济的视角,分析了文化资源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研究了文化资源与传统产业生产活动相结合的可能性。李南阅研究了蔚县发展文化产业的具体做法,对研究绿色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具有借鉴意义。

3 河套文化对于巴彦淖尔市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

3.1 河套文化相关研究

河套地区从地理区位划分来看,是指被黄河“几”字湾如套锁般“套”住,故有“河套”之称。王天顺所编写的《河套史》一书中指出,河套地区地理范围包括:内蒙古、宁夏、陕西三省,略涉晋北沿河偏关、河曲等县。河套地区从区域文化体系来看,其地理范围至少应该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陕西北部,山西西北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银川平原以及甘肃东北部等地区。

河套文化代表了黄河文化和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北方文化中的瑰宝。河套文化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系,对于提高地区经济文化的竞争力、影响力、辐射力,促进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以及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2 河套文化对巴彦淖尔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

经济增长是世界各国各地区面临的头等大事,通常人们习惯于使用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各种经济指标来衡量经济增长,但是,真正标志经济增长内在质量特征的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进展。一个国家或地区发不发达,不仅体现在各种经济指标数量上的增长,更重要的是三产业所处的层次。“十三五”既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巴彦淖尔市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决胜阶段。近几年来,巴彦淖尔市按照“一产做精、二产做强、三产做活”的发展思路,通过全市上下的努力,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三产进入了一个增速平稳、结构优化、经济和社会效益不断提升的阶段。2016年10月,中国共产党巴彦淖尔市第四次代表大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部署了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奋斗目标和重大任务,向全市人民吹响了“绿色崛起、赛过江南”的嘹亮号角。面对新的奋斗目标,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凸显。河套文化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是引领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产业如何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面临的课题,现已成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学术界积极研究的热点之一,应从多方面思考其转型升级的途径。从河套文化的角度分析巴彦淖尔市河套文化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系,以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措施,能够拓展巴彦淖尔市实现“绿色崛起、赛过江南”理论研究的新内容,探索实现巴彦淖尔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途径,推动巴彦淖尔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入研究。

巴彥淖尔市作为传统的农牧业地区,历史悠久,河套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如何更好地在保护河套文化的基础上,作出合理的开发至关重要。这不仅有益于保护现存的河套文化资源,而且适当的开发与利用,还必将对实现“绿色崛起、赛过江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巴彦淖尔市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当前三产构成全新格局。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603.3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915.4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9%;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9.7:56.3:24.0调整为2016年的17.3:50.6:32.1;产业结构为“二三一”格局。同时也应该看到,巴彦淖尔市产业历史基础较为薄弱,产业发展总体属于起步和调优阶段。产业竞争力不强、产业发展较滞后、产业稳定性不高以及产业自主创新弱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具体来讲,农业比重大但附加值低,基础好但产业化水平低,是传统的农业大市但不是农业强市;工业产品科技含量比重小、产业链条短、农产品加工水平和规模有限,矿产资源精深加工不足,工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较弱,新兴产业发展滞后;具有现代产业结构特征的物流、旅游、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科技文化等第三产业支撑作用不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为破解发展难题,贯彻落实巴彦淖尔市第四次党代会和自治区党委李纪恒书记考察巴彦淖尔市时的讲话精神,围绕李纪恒书记“打造草原上的菜篮子、黄河边上的农艺园,鼠标一点行销天下”的新要求,研究河套文化资源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展开基于河套文化背景下的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解析,包括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战略目标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 王天顺.河套史[M].人民出版社,2016.

[2] 杨晗.产业结构理论的演化和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2012(10).

[3] 李南阅.依托文化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基于蔚县文化产业的调研和思考[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2).

猜你喜欢

产业转型升级
“一带一路”战略下台湾产业转型初探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产业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模式探究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乡村传统财会工作转型升级的思考
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思考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