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对美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①

2017-05-30资树荣邓思瑶

中国商论 2017年17期
关键词:文化产品影响

资树荣 邓思瑶

摘 要:近年来中国对美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保持了增长态势。本文试图探讨制造业出口对文化产品出口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对美国的制造业出口促进了中国对美国文化产品的出口,制造业出口对文化产品出口存在持续的正向作用。制造业出口的增长将继续促进我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和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

关键词:文化产品 制造业出口 影响

中图分类号:F75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6(b)-056-02

1 引言

中美两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也是当今两种经济力量的融合。美国已是中国最大的货物出口市场。与此同时,中美文化贸易也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那么,是哪些因素在影响着中国对美国的文化出口贸易呢?如何正确分析中国对美国文化出口贸易的增长状况?这些需要学术界进行探讨。实际上,世界文化贸易的快速增长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文化贸易的影响因素已成为研究的重点。

国内外学者分析了文化消费需求、文化距离、经济规模等因素对文化贸易的影响程度。例如,李怀亮(2003)、欧阳有旺(2005)、赵有广(2009)等研究了文化消费需求的偏好相似对文化贸易的影响。Marvasti(2005)、Waterman等(2007)、曲如晓(2010)、李嘉珊(2010)、姜潇潇(2015)实证研究了文化消费规模对文化贸易的影响程度。C.Samuel Craig(2005)、Fernando Ferreira(2010)、曲如晓(2013)、许和连(2014)、卫迎春(2016)实证研究了文化距离对文化贸易的重要影响。

然而基于制造業发展的视角,研究制造业出口对文化产品贸易影响的文献很少。本文旨在以中国对美国的文化产品出口贸易为研究对象,把中国对美制造业出口作为自变量纳入进来,实证分析制造业出口对文化产品出口的影响程度。

2 制造业出口对文化产品出口影响的一般分析

制造业出口对文化产品出口的影响机制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制造业的发展会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制造业为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以及为文化服务业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例如古代造纸业的发展促进了出版印刷业和文化传播,当代电子、电器产业的发展为音乐、电视剧等视听艺术的普及和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又如,钢琴制造业成为钢琴文化发展的物质保障。一些文献通过实证研究表明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制造业的发展具有相关性,意味着制造业的发展能够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5]。那么,一国文化产业发展了,就会创造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该国文化出口贸易自然也就会发展。

其次,制造业的发展还会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与文化的融合往往能创造出新的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为文化消费提供新的对象。如电子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可以体验到4D影院这种高端的文化消费。

再次,制造业技术进步还能够极大地促进文化传播。例如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能使各国在不进行跨境流动的情况下通过电子媒介享受到他国的文化,大大降低文化消费的交易成本。显然,文化产品的传播也离不开制造业技术的升级革新为其提供更广阔的平台。科技水平越发达的国家越能享受到以高科技作为载体的全球优质文化产品,进而带动文化产品的国际需求。

最后,制造业的出口本身也会促进文化出口贸易的发展。一方面,制造业发展了,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增强,工业制成品出口自然增长。而制成品出口会带动一个国家的文化对外传播,并且这种文化传播具有累积效应,从而有力地促进该国文化出口贸易的增长。另一方面就我国而言,作为制造业大国,在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效应下,制造业领域的出口能带动诸如文教体育用品、乐器制造、家用视听设备等文化用品、文化设备和文化器材等文化产品的出口。

3 实证分析

3.1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本文构建的模型为时间序列模型,根据上文的分析,建立一个实证研究中国对美文化产品出口的模型。选取一定时期内中国对美国的文化产品出口额数据(EXcta)为因变量。根据前面的分析和已有的实证研究文献,自变量由这样几个变量组成。(1)美国人均GDP和中国人均GDP之差(GDPPCac)。收入水平决定文化消费水平,决定文化消费规模,基于偏好相似理论,选取了两国人均GDP之差来反映收入水平对文化消费、文化贸易的影响。(2)中美文化距离(CD)。(3)中国对美国的制造业出口额(MEXcta)。(4)美国互联网使用率(INTat),反映互联网技术进步对文化贸易的影响。

为满足估计的需要和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对数据取自然对数,所以模型为:

Ln(EXcta)=α+β1Ln(GDPPCat)+β2Ln(MEXcta)+β3INTat+β4 Ln(CD)+μcta

为保证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完整性,所选取的样本时间区间为1992年~2015年。中国对美国文化产品出口额和制造业出口额依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统计整理,产品分类标准均遵循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第三版标准分类。中美人均GDP之差和美国互联网使用率则由《世界发展指标2016》计算整理得到。文化距离由霍夫斯泰德官网给出的6个文化维度指标即权力距离、个人主义、阳刚之气、长期倾向性、放任约束和不确定性规避进行综合测算。通过计算得出中美文化距离为45.47,是一固定值,不具有变化趋势,因此在实证中予以剔除。

3.2 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3.2.1 协整检验

协整关系简单来说可解释为变量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在进行协整检验之前首先确定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通过对变量建立无约束的VAR模型并运用AIC和SC准则来判定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检验显示,滞后阶数为1阶时,AIC和SC为最小值,LR、FRE等5个指标均显示模型建立滞后1阶的模型为最优,故我们认为模型最优滞后阶数为1阶。协整检验的为没有趋势项没有截距项的形式。

协整检验要求同阶单整的变量,故需先进行平稳性检验,经检验所有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因此可以进行协整关系分析。检验结果表明模型中4个变量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均衡关系,并得到正规化长期均衡方程:

Ln(EXcta)=-1.1769Ln(GDPPCat)+1.3151Ln(MEXcta)+1.2042I NTat+μcta

从协整方程来看,长期内中国对美国制造业出口额和美国互联网使用率促进了中国对美国文化产品的出口,其中制造业出口额的作用大于互联网使用率。而中美人均GDP之差呈负向作用,因为只有两国GDP之差越来越小,即两国经济水平越接近时,才更有动力促进文化产品出口。

3.2.2 脉冲响应

进行脉冲响应分析的前提是VAR模型要保证是稳定的,通过建立无约束的VAR模型并对其检验发现,模型全部根的数值都小于1即均位于单位圆内。因此我们可以说该模型是稳定的,可以进行脉冲响应分析。

基于VAR模型,建立刻画4变量之间的脉冲响应函数,限于篇幅,脉冲响应图略。脉冲响应分析表明,本期给美中人均GDP之差和中对美制造业出口额一个正的冲击,前4期中美文化产品出口额反应较迟钝同时伴随小幅下降,从第5期开始,对二者的冲击均使文化产品出口额产生正向的响应,随后基本稳定。而本期给美互联网使用率的冲击使文化产品出口额在第2期有回落,随后第3期开始上升,并基本稳定。

分析进一步表明,美中人均GDP之差、中对美制造业出口额和美互联网使用率的变动在未来时期对中美文化产品出口额仍会产生正向的影响。就反映速度来说,美互联网使用率会在第一时间作用于文化产品出口额。对于人均GDP来说,一国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才会开始追求文化消费。美国为发达国家而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后期随着两国的人均GDP之差越来越小时,对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的作用才会明显。而文化产业本身作为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一方面制造业对其发展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去接受这一产业,另一方面两者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使得其融合需要时间。但一旦双方相互认可之后,制造业出口必会带来比美人均GDP和互联网使用率更大的推动力。

3.2.3 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考察了当将VAR模型内一个变量的方差分解到各个扰动项时,其对模型内各变量的相对影响程度。本文利用非限制约束的VAR 模型进行方差分解。通过对未来10期LNGDPPCat、LNMEXcta、INTat与LNEXcta的方差进行分解。结果表明,LNEXcta在第1期的单位标准差变动中,其自身贡献为100%,即对于LNEXcta,未来1期内只有来自自身的冲击会对其产生影响。其后不断下降,至第10期稳定在60%左右。而其他因素对LNEXcta的贡献不断上升,其中LNGDPPCat和LNMEXcta在第6期对LNEXcta的贡献有一个显著提高,到第10期,LNGDPPCat和INTat达到了7%左右,LNMEXcta对中美文化产品出口的贡献更是达到20%以上,说明中对美制造业出口额在未来对中美文化产品出口的影响将持续上升。

4 结语

本文主要目的是检验制造业出口对我国对美的文化产品出口的影响程度。检验结果与对影响中美文化产品出口因素的分析与预期基本相符。重点引入的制造业出口额也很好地拟合了模型,说明中国对美的制造业出口的确促进了两国的文化贸易,其方差分解也进一步证实我国对美制造业出口对中美文化产品出口存在持续的正向作用。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中国依然是制造业出口大国,制成品出口的增长将继续促进文化产品的出口和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未来我国文化产品出口将保持较大的增长潜力。

参考文献

[1] Felbermayr G,Toubal F.Cultural Proximity and Trade[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10,54(2).

[2] 刘杨,曲如晓,曾燕萍.哪些关键因素影响了文化产品贸易——来自OECD国家的检验证据[J].国际贸易问题,2013(11).

[3] 许和连,郑川.文化差异对我国核心文化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基于扩展后的引力模型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4).

[4] 韩顺法.文化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效应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7).

①基金項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文化消费需求对我国文化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11YBB349)。

作者简介:资树荣(1970-),男,汉族,湖南耒阳人,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化经济与国际贸易;邓思瑶,女,汉族,湘潭大学商学院2015级国际贸易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文化产品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两点思考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两点思考
运用新媒体开展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途径研究
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还需迈过几道坎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