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衣”持万:2016年度女性时尚单品的文化心理解读

2017-05-30刘嘉敏

关键词:单品时尚服装

刘嘉敏

摘 要:2016年最受女性欢迎的时尚单品有露肩装、紧身裤、阿斯达斯球鞋和飞行员夹克等,近几年流行趋势趋于一致,足以构成一种文化现象。服装单品本身作为一种符号蕴含着认知信息,女性通过消费这些时尚单品重新建构自身的身份认同、身体认同和个性认同。这些时尚单品在服装史中都标志着对社会禁阻的反抗,它们的重新流行预示着女性可能对现有的社会规范要做新的反抗。同时,女性消费时尚单品会受消费文化影响,造成“其实不适合却人手一件”的现象发生。

关键词:2016;服装;流行;女性;文化心理

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346(2017)02-0022-07

国际知名时尚导购平台Polyvore根据用户一年来的搜索数据,做了一个2016年最受欢迎时尚单品类榜单(图1)。Polyvore集合了很多来自各大时尚电商网站的商品,像一个时尚单品的搜索引擎,2015年月活跃客户超过2000万, 俨然成为观察大众潮流的一个窗口。

从榜单数据可以看出2016年最受女性欢迎的上装有露肩装(Off-the shoulder,Cold-shoulder)、露脐上衣与卫衣( Cropped Hoodie ,Crop Top)、蝴蝶结衬衫(Pussy Bow Blouse)、宽领带(Choker)等;最受欢迎的下装有紧身牛仔裤(Skinny Jeans)、丹宁工装裤(Denlm Overalls)、阔脚裤(Palazze Pants)、喇叭裤(Bell Bottoms)等;最受欢迎的鞋有阿迪达斯超级明星款(Adidas Superstar)、Nike Air Max Thea 系列跑鞋、透明跟高跟鞋(Clear Heels)、防水台运动鞋(Platform Sneakers)、过膝靴(Over the-knee boots)等;最受欢迎的外套有飞行员夹克(Bomber Jacket)、人造毛皮大衣(Faux Fur Coat)、皮衣(Leather Jacket)、驼色大衣(Camel Coat)等。为保证数据的可信度,笔者搜索了多个时尚网站的数据,得出的结果出入不大。

这些单品对于时装界来说都不陌生,2014年、2015年的流行单品里就有它们,2016年延续流行,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们都曾在20世纪引起过流行旋风,但在新世纪淡出女性时尚的视野。近几年它们以群体的姿态再度回归流行,掀起的文化冲击比以往的流行都要大。当今女性为何重新青睐于上述时尚单品?社会流行观念发生了怎么样的转变?詹姆斯防澄脑凇斗胺绺瘛芬皇橹行吹溃骸懊扛鋈硕家┮路路肴死嗟闹督萄谎际窃谙韵秩嗣堑男牧樗枷搿!薄 澳持址暗牧餍斜昝髁松缁嵴飨蟮谋湟煊肴嗣侨现勰畹母隆!薄》治稣庑┦鄙械テ返姆乓庖澹颐强梢钥媒改昱员浠姆拔幕睦砗拖盐幕睦怼?

1 当今女性服装文化心理

1.1 女性认同的重新建构

现代性文明的表征之一是性别平等。女性在男权社会中不断争取自己的社会价值,转换自己的性角色观,这是社会不断进步的表现。欧美经历过两次大的女权运动后,如今欧美社会正进行着“性别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的过程――具有性别平权视角的政策,正在变成一种常规操作。 在这个过程中,女性不再喜爱用“女性主义”的标签,对自身的认同也发生了转变。“以人体为表现主体的艺术创造,都融凝着人类性心理的文化代偿作用” ,服装便是代表性的艺术创造,因此,从女性近几年穿的服装,可以看出女性如何重新建构对自身的认同。

1.1.1 个性认同――“双性化”思维调和个性

美国学者海登和罗森伯姆提出了男女性别角色双性化的概念,女性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性别角色限定,女性不仅可以做到优雅性感,也可以做到不羁帅气。无论在什么年代,主流的女性时装总是着力于让女性变得更优雅更温柔,更符合女性身份,比如各种各样裙装(图2)的设计,实质都是为了舒缓女性的步态,使女性看起来柔美。以往女性也尝试通过女着男装(图3)来实现自己的价值,比如女作家乔治桑,但这本质上是女性在穿着上对自身性别角色的放弃,对男权社会的完全屈服。传统的时装让女性或者千篇一律遵守女性的角色,或者放弃自己女性的身份,两种选择的结果都是丧失了自己的个性。近几年的时尚单品却让人看到了背离传统的女性:一方面女性坚守着自己的性别符号:露肩装、露脐装、蝴蝶结、高跟鞋,一方面女性尝试有雄性风范的服装:飞行员夹克、皮衣、运动鞋等,创造了两个高话题度的穿衣风格:oversize风和男朋友风,见图4。波伏娃的著作中有一句话很适合形容当今的女性:“她并不希望放弃为人之权利,但她亦不愿被剥夺‘女性;她选择参与男性之世界,甚至利用它。” 女性利用男性服装符号和女性服装符号在身上混搭比例的不同区分出了自己的个性:不同性别角色的符号有多样的组合方式,每个女性组合的比例和样式差异反映着每个女性自身性别角色中的男女混合化的程度。在性别发展差距缩小的今天,女性在职业与生活中需要拥有更多传统意义上的男性特质,女性对“双性化”这个概念愈加认可,她们选择用服装强调这种个性上的认同。

1.1.2 身体认同――舒适化穿着回归个人

2016年的时尚单品还透露出一个讯息:女性再次回歸对身体的重视。女性在着装上对身体的认同经历了3个时期:忽视身体――重视身体――超越身体。第一个时期女性被社会规范限定审美规范,穿束胸等行为扭曲身体自然的美感;第二个阶段女性身体被解放,但是女性马上跨入了第三阶段,即超越身体的精神层面的追求,也就是追求个性。此时她们再次背离了身体,为了目标形象的塑造,可以使身体处于不舒服的状态。比如冬日宁愿贴满暖宝宝也不愿意多穿衣服,宁愿被冻得通红也要露腿;明明穿高跟鞋走得一瘸一拐的,也要坚持追求风姿,明明穿迷你裙随时可能走光也要坚持可爱形象。但近年的流行却对身体十分友好,这无疑是女性重新建构对个性的理解后发生的转变。

首先是露肩装和露脐装(图5)的流行绝非如世俗观点认为的一般,是女性为了追求“诱惑”的效果而暴露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女性寻求时髦有其生理因素。“舒适性服装的第一认知概念,即合乎人的生理机制与行为需求。” 从生理角度分析,女性的色彩观感和触觉敏度比男性高,这就是女性对服饰面料的要求比男性更高的原因。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写道:“华丽衣裳的功效之一,是满足女人触觉上的欢快。” 适当地暴露身体的一部分,其实潜在地减弱了衣服对身体的触压感,让女性觉得更为舒适。肩线和腰线是女性身体除了性特征曲线外两条重要的身体曲线,社交媒体从2015年便风靡“锁骨放硬币”、“反手摸肚脐”、“A4纸腰”等秀身材的办法,女性有完美肩部线条和腰部线条是健康美的体现。而女性敢于展示自身的肩部线条和腰部线条,大胆展现自己身体的健康美,衣服的魅力让位于人身体的魅力,是女性对自己健美身体的自信和认同。

其次是女性对保暖的重新重视,皮衣和飞行员外套最卓越的功能就是防寒,驼色大衣的廓形设计几乎将全腿包裹起来,喇叭裤和阔脚裤盖住了裙子的风头,过膝靴把腿的大部分都遮住了,“社会文化期待建构的女性意识,不仅决定着他们的着装,也决定着他们的审美评价” ,过去社会期待女性的性格是柔美的,那么女性在冬季穿得齐全一点都会被视为臃肿。而当今社会赋予女性更大的自由决定自身的性格规范,当女性学会保护身体,将保暖放在时尚的准则里的时候,在冬日里女性再也不需“美丽冻人”,把自己裹得暖和就是一种美丽。

1.1.3 身份认同――机能化衍变面向社会

机能性服装是指有实用功能属性的服装,传统的机能服包括户外装备、行业制服,如军服、校服等。“机能”这个概念广泛运用于男装,设计师将军服、制服的实用性元素运用到日常服装上,设计出有附加值的日常时装。而今年女性的时尚单品中大部分都有机能性的元素,由军装、工作服、体育服改造而来,往年拥有华丽结构炫美色彩的形象逝去了。

1)皮衣、飞行员夹克――军装的机能性引入女服(图6、图7)

将军装的机能性引进女装,在一战、二战时期便已经流行。男性前往前线打仗,战争后方缺乏劳动力,女性代替男性承担各种各样的工作。女性因实际工作需要,开始抛弃“繁复、奢华、束缚”的古典服饰,换上从男性军装借鉴而来的技能性强的服装。长衣短裙的式样,耐脏耐用的尼龙面料,双排扣、口袋、翻领的军装元素成为后来女性外出服装的样式。战争后女性不愿意回到原来的状态,极力摆脱依附男人的状态,将穿机能性服装的习惯沿用下来。直到现在,Burberry还在反复开发使用战时军服的各种素材,每年发布的风衣必有军装元素,在牛津字典中用“Burberry”做风衣的代名词。

皮衣和飞行员夹克设计,最初目的是为飞行员御寒和防风。之前的飞机机舱不是封闭的,喷气式飞机没有发明之前,空军飞行员配置皮衣御寒;喷气式飞机发明后,飞机可以飞得更高,高空温度更低,如果皮衣被雨水打湿,飞行员会非常难受,从而威胁安全,此时,保暖性更好、防雨雪、轻质的飞行员夹克便应运而生。皮衣并没有被弃置,机车骑士将其运用成防风夹克,这便是风靡了一个世纪的机车夹克。飞行员夹克和皮衣丧失其军事效用功能之后,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成为朋克文化的代表元素。可能正是其被赋予了叛逆的文化含义,它一直是潮品,但却没有成为女性大众时尚。而今经过设计师的再设计,充分挖掘其机能性,再添加装饰性元素,使之符合女性审美,它们才在2016年成为爆款。

2)紧身牛仔裤、工装牛仔裤

众所周知,紧身牛仔裤和工装牛仔裤的发明和美国的历史关系密切。工装牛仔裤发明自十九世纪中叶的淘金时期,近年来再次成为时尚和潮流;紧身牛仔裤发明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美国贫民窟的平民为了省布料将裤子制作成贴合身体曲线的式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当局还把牛仔裤指定为美军的制服。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女性在欧美国家穿裤子是违法的,牛仔裤的风靡只是男人的时尚。“历史上常常出现依靠战争完成交流的服装样式,大多是一些机能性的服装取代了非机能性的服装。” 由于战争的契机、外出就业的契机,女性才得以拥有机能性极强的裤装。裤装并没有消解美感,由于它和身体的贴合性,而显露女性的青春感和俏皮感:性感但又显得含蓄。

3)Adidas、Nike 运动鞋

一提起女人的时尚,不可不谈的就是高跟鞋。但高跟鞋的装饰作用远远强于它的穿着功能,它让女人前凸后翘,它让女人走路小心翼翼,激起男人的保护欲。进入21世纪后,女性的活动场域开始大大加宽,女性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也大大提高,强调动感美与健康时尚。女性不再只能穿着精致的高跟鞋保持“静态的美”,而是能穿着与男性同款的篮球鞋与跑步鞋健步如飞,甚至能在体育场上与男性决一雌雄。

机能性服装的出现已有很长一段历史,当女性热衷于机能性服装,就意昧着她们离社会生活又进了一步。服装同化是社会变化的一种看得见的符号, 整齐的服装象征着对社会事业的热心, 軍队、警察等国家机构是以男性为主架构的,军装、工作服、特殊职业装只有服务社会的人员才能穿,男性趋向社会意识的心理让他们更倾向于统一的单调的机能性制服。近年来,女性不再将繁复的装饰性作为着装的主要元素,而是大规模将机能化服装作为穿着的要素,这正体现了当今女性在参与社会生活与群体生活的数量和质量上已与男性差别不大,女性对参与社会事业、服务社会抱着越来越热切的向往和雄心。女性致力于立身社会,并寻找自己的正确定位,她们用自己的穿着在向这个社会宣告着自己的社会价值。

1.2 又一次冲破“社会禁阻”的预示

近几年大众看到这些单品在T台或者街拍出现,总会说“某某风又回来了”。 2016年的时尚单品每一件都是时尚的回潮,都有其辉煌的历史。在复古风大行其道的今日,我们不禁要思考,复古的意义在哪里?是没有可创新的了吗?回溯这些单品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每一件都有其社会意义,都带着女性反抗的意味。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欧美女性开始以裸露腰部、腹部、肚脐为时髦装束。60年代,美国一位设计师开发了“透视风貌”,发明直接穿在裸体上的服装。服装魅力让位于人体魅力。《世界时装史》写道:“把服装设计的核心放到强调女性身体本身的美上,导致服装设计的转折性革命,催生了现代的时装!” 这些时髦是女性用一次一次与社会禁阻抗争得以实现的,“至40年代比基尼泳装成为女性时髦以后,美国的服装禁忌被彻底摧毁了。” 到了60年代,轰轰烈烈的妇女运动对社会道德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这才有了上空装的出现。

皮衣、飞行员夹克、喇叭裤、宽颈带是朋克文化的代表。“六十年代是锣鼓喧天、挥洒精力的时代,十多岁的青少年手中掌握着权柄,全世界都听他们的指挥。”一一时装大师缪格勒(T稭ugler)这样评价那个时代对他的影响。 直至80年代在资本主义社会,这些服装符号包含的价值观是“叛逆、反抗、坏小子”,而当时受朋克文化影响,上自好莱坞明星下至前卫女性都穿着朋克时装,和穿着朋克时装的男性一样,都要让社会听见自己不满的声音。(图8、图9)

穿着方式是女人表现她对社会态度的方式 。“如果服从社会习俗,她会穿着体面;如果蔑视世俗,便会標新立异。” 女性服装的体面便是合体,服从社会的审美规范,而曾经代表一代人蔑视世俗的服装符号又一次回归流行,被大众接受,足以看出近年来女性对社会的态度发生了改变。随着社会平等化程度加深,各类思想交织影响,女性不愿意被旧有的社会规范框定,不愿意再被看成是男性的附庸,她们向往着更加自由更加独立的发展,这是女权运动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实现的又一次进步。她们的反抗从衣着开始。前些年比较流行的服装品牌都太贴身了,Thom Browne到Saint Laurent Paris等品牌的过热导致女性的穿衣要求变成:越瘦越好越高越好,其中的性暗示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而近年来流行的风格颠覆了以往的审美规范。女性通过穿不合身的衣服重新冲淡性别差异,故意表现出性冷淡风来反抗以往过于强调女性特质的流行。曾经的女性时髦用“紧身、短露”的服饰符号向封闭的社会阻断挑战,既否定了女人是男人附属的传统性别观,又突出了自身的女性身份。而现在越来越过分的“紧身和暴露”反而丧失了这两项作用,必定遭到新的反抗。在当时代表着叛逆、反抗的服饰重出江湖,便预示着女性要再次表达自己的反抗。

2 服装消费文化心理

一款服装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但是,“只有当人们穿上它们,并用它们来表现自己时,才称得上是服装消费文化。” 尤其是新自由主义对女性主义的影响很大的当今社会,“在新自由主义消费理念下,她们更关注自己的个性能否通过消费手段表达,个体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或者如何通过阶级特权来完善自己,在资本市场上‘向前一步(Lean In)。” 面对近几年轰轰烈烈的潮流风尚,“其实并不适合却人手一件”的现象比比皆是。是什么在左右女性对服装的消费呢?

2.1 女性心理因素的影响

男权社会仍在用不同方式强化女性追求时髦的心理,以分散女性对抗男权的注意力。女性的心理因素使她们对时髦无法抗拒。首先,社会意识影响女性的价值判断。“服装在众多人体上显示出一种总趋势,经常会向着装者发出强烈的心理暗示,告诉着装者,怎样的着装是符合现今社会、团体或时代的服装。” 其次,女性的心理易于转换,易于接受外界刺激,难于抵制环境的诱惑,更容易受到社会时髦的冲击。再其次,男性侧重社会意识,女性侧重生活意识,女性在生活上的感情投入和心智投资都较男性深广。女性在生活中形成的以形体美为价值的女性意识,使女性特别注意自己的着装,形成了女性之间的服装竞争。因此,玛娜麦曾经说:“时髦是仪容的女神,时髦更多倾向于女性。”

2.2 消费社会的影响

2.2.1 符号和意识形态的诱惑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解消费的视角。商家销售的不再是商品本身而是商品的符号价值,潜移默化中消费者能够对此种符号作出不由自主的价值认同,陷入消费文化的圈套。近年来,流行单品的符号价值我们在第一部分已经分析过,自身认同、社会反抗是符号价值的核心。有了符号价值还不够,“一种时髦的倡始,暗示的使用,如在别的任何情形一样,一部分靠着暗示者之内部的权威,一部分靠着他所暗示的能影响的程度”。 如何使符号价值被大多数女性受众读懂,才是商家销售的重点。

日本研究消费社会的知名学者堤清二在《消费社会的批判》一书中写道:“作为消费者的视听者,如果真正从日常生活需要的立场去看,那就意味着商品在眼下卖不出去,因此,广告必须把他们引向幻想的爱情和欲望的原野。” 只有明星才能营造出想象中美好生活的意境。女性消费者通过一个个明星传达的信息,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领会符号价值。如飞行员夹克,最初的流行是由于好莱坞明星阿汤哥和梦露在影片和画报中塑造的或硬朗或性感的形象;而今重新成为炙手可热的单品,也是由于时尚博主、各个国家的明星的穿着而重新回到大众视野。设计师和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很微妙,往往是设计师捕捉到了消费者思想的异动,将其设计成服装,而后消费者领悟到服装中的价值判断和自己的思想是一致的,再进行购买活动。

2.2.2 工业化社会的快节奏

女性消费者能做到人手一件流行单品,还要依靠于先进的工业生产。大工业社会使时髦得以大量的复制,延续了阶级社会的创造平民时尚的“模仿”。服装是财富与阶级身份的象征,这就是阶级社会建立的服装观念。但是上层阶级只要生产出新的服装样式,平民社会马上就会有消解区别的行为――模仿。平民用不同面料和不同颜色的尝试与上层阶级做到了服装同化。当今社会也一样,只要某个大牌发布了新装时装秀,马上就会有各个中小型商家制作相似的衣服,号称“平民版的某某牌”。无数快时尚平台的服装同化倾向十分明显,飞行员夹克是女性消费者在逛任何一家商家的时候都会看到的款式,印象自然会深刻。消费社会最大的助手便是商业化的大众传媒,尤其是时尚产业的传媒,当今社会最大的特点是自传媒的快速发展。某样时尚单品拥有快速的信息传递渠道,能给予消费者新的兴趣和刺激;它还拥有无数重复宣传的机会,今天这个媒体介绍了这项单品,明天这个媒体又进行推荐,再理智的消费者也抵不住讯息的狂轰滥炸,更何况是本就容易动摇的女性消费者?

綜上分析,在消费社会的背景下,当今女性正在用消费表达与以往不同的价值判断。近年来具有一致性的女性潮流,预示着又一场与社会禁阻的斗争即将开始。

参考文献

[1]阿利森仿?解读服装[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2]刘云筠.认知与服装[D]. 青岛:青岛大学,2009.

[3]一格.为什么西方女权更“低调”时,中国女权运动愈发“激进化”?[N].澎湃新闻,2016-08-02.

[4]孙嘉禅,王璐.服装文化与性心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5]波伏娃.第二性[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

[6]李楠.由“重”到“轻”:欧洲女服的机能性衍变[J].服装导刊,2016(16).

[7]王受之.世界时装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8]宁俊,马迁利.服装消费文化理论研究[J].纺织学报,2006(7).

Everyone has One: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Cultural Psychology of Women's Fashion Item in 2016

LIU Jia-min

(School of Humanities,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32,China)

Abstract:In 2016, the most popular women's fashion items are off-the shoulder, skinny pants, Adidas superstar and pilot jacket, etc. In recent years, the trend tends to be consistent, sufficient to constitute a kind of cultural phenomenon. As a symbol of the product itself, clothing contains cognitive information. Women build their own identity, physical identity and personality identity by the consumption of these fashion items.In the clothing history,these fashion items represent the revolt against social forbiddance. Their coming back indicates that women may want to make a new rebellion against the existing social norms. At the same time, women's fashion items will be affected by consumer culture, resulting in the fact that everyone has onethough it is not suitable for everyone.

Keyword:2016; clothing; fashion; women; culture psychology

猜你喜欢

单品时尚服装
让人心碎的服装
OFFICE LADY之娇美清新型美妆必备单品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热卖单品
超难搭配的单品也可以轻松驾驶
环保很时尚
美妆fun时尚盛典
时尚首次触电
最火的单品款式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