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市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支持政策优化研究①

2017-05-30

中国商论 2017年34期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成都市

摘 要:成都市围绕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定出台系列支持政策,但存在层级较低、扶持政策不统一、范围未涵盖所有类别、对中小微企业倾斜不够等问题,需要更新支持理念,梳理全市统筹保护理念,强化扶持政策法制化工作,制定统一的扶持政策,加强事后救济、中小微企业、托管服务、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培育建设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建设。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 支持政策 成都市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12(a)-170-04

近年来,成都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出台系列知识产权保护支持政策,加快知识产权“版图”布局,多举措推进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极大改善了成都市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

1 成都市知识产权保护支持政策现状

1.1 支持政策以市级为主、区县为辅

为落实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成都市大胆创新,出台一系列知识产权保护的优惠政策。据课题组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成都市制定出台专利资助、知识产权试点示范资助、科技金融资助、科技与专利保险补贴、举报假冒专利行为奖励等专利保护扶持制度6项;制定出台版权服务工作站、版权示范单位和示范园区(基地)评选、优秀版权作品和版权示范单位园区、工作站)奖励等著作权保护扶持制度4项;围绕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创造,制定出台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科技人才培养、协同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提升国家中心城市产业能级知识产权政策措施、全面推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指导意见、知识产权纠纷仲裁调解试点等十余项制度。

同时,区县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特别是集中大量创新资源的高新区,制定了相当数量的扶持政策,如《成都高新区推进“三次创业”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成都高新区推进“三次创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实施细则》《成都高新区推进“三次创业”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力度空前”的优惠政策出台,极大调动了企业申报知识产权保护的积极性,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不过,支持政策以市级为主、区县为辅,各县区因物力财力不同,对知识产权重视不同,导致政策制定力度和扶持力度均有差异,部分区县结合市级的政策,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政策,部分区县没有配套政策;制定配套的区县,在具体配套措施、内容上也有较大差异,财力强的区县往往支持力度更大。

1.2 财政资金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围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专利申请与授权、科技金融等,成都市积极运用财政资金调动企业知识产权的积极性,设立市级专利资助资金,知识产权试点示范资助资金,科技金融资助,科技与专利保险补贴资金,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资助与版权示范单位、版权示范园区(基地)、优秀版权服务工作站奖励资金,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专项资金等。以《成都市专利资助管理办法》为例,根据专利申请、授权的成本和难度,区分申请、国内外、职务非职务、区域等要素,分门别类地设计不同的资助标准,形成了系统全面的专利资助体系。成都还出资2.3亿元引导建立创业天使投资基金,出资2.5亿元引导建立债权融资风险资金,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和信用贷款等融资服务,2015年全市正式签约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合作银行11家、合作担保机构2家,菲博斯科技、汉科计算机、鑫豪斯数控等243家科技企业,利用知识产权实际获得银行贷款总额5.64亿元,老肯医疗、奥菲克斯、孔辉汽车等企业投保专利险133单,成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专利险发展在中西部地区均处于前列[1]。成都版权部门也加大计算机登记资助,2016年受理计算机软件登记资助5796件329.09万元,较去年分别增长82.4%、37.2%[2],2017年上半年,共审核登记资助1959件金额755860元。

成都高新区也紧随其后,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对知识产权申请、获得、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给予全方位支持。如《成都高新区推进“三次创业”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对企业建立专利联盟、专利池,开展专利预警分析、专利质押融资,认定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等给予最高50万元资助;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在成都高新区开展专利申请代理、知识产权维权、知识产权托管等服务,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奖励;《成都高新区推进“三次创业”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实施细则》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维护高新区企业知识产权合法权益过程中的维权援助、专利无效宣告、专利诉讼等进行补贴,按委托代理合同实际发生的代理费给予1:1补贴、单个案件最高不超过1万元,每家服务机构每年最高不超过10万元。《成都高新区推进“三次创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实施细则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標、市著名商标称号的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10万元、5万元一次性补贴。2015年,高新区累计受理2232家(次)申请人的23618件知识产权资助申请;近3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5500万元推动知识产权工作;60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获得融资7.47亿元[3] 。

1.3 专门培训提升企业保护能力

为提升成都市企业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能力,成都市各部门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多样性的知识产权专题培训。2016年成都市知识产权局举办6场“菁蓉汇—知识产权”专场活动,举办专利布局和专利信息分析利用实战班、企业贯标外审员培训班,为企业和高校院所培训知识产权人员300余人次。2016年,成都市文广新局展开版权培训超过54次,参加培训的人数超3260人次,2017年上半年,针对国有和民营博物馆、市属国有企业等单位,开展专题培训与宣传超50次[4]。

高新区先后组织“天府高新知识产权大讲堂”“2017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班暨IPMS认证主题研讨会”“智汇川蜀知识产权论坛”“知识产权与城市创新发展的国际研讨会”“知识产权实战分享会”等活动,为园区企业提供各类知识产权保护所需法律知识、风险防范、保护技巧等,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2 成都市知识产权保护支持政策存在的问题

2.1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层级比较低

成都市早在2016年就制定了《成都市专利保护和促进条例》,以地方性法规的方式推进专利的保护和促进工作,但这一方式未能拓展到其他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促进工作。成都市政府各个部门也制定了不少的知识产权扶持政策,但这些扶持政策都是采用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的方式进行,文件存续时间短,且内容快速变更,不利于提供稳定的知识产权保护预期。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角度看,这一做法有待优化,需要将其上升到地方政府规章甚至地方性法规层面。

2.2 全市知识产权保护扶持政策尚未统一

就现有的扶持政策来看,政出多门,工商局出台商标资助办法,文广新局出台版权资助办法,知识产权局出台专利资助办法,不同部门之间的支持力度不统一,支持手段和方式也各异,没有形成全市统一的知识产权支持政策,不利于全市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打造。同时,不同部门之间制定的政策在落实中也会形成一定的障碍,如成都市知识产权局2017年发布的《关于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提升国家中心城市产业能级知识产权政策措施的实施细则》虽然经过市政府的批准,也使用知识产权政策措施的术语代替专利术语,从文件本身的字面意思来理解的话,其所含的中介服务机构、维权援助等扶持政策能够惠及所有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即从事版权、商标代理、维权等业务活动的中介服务机构应该也能得到相应的优惠扶持。然而,这一文件是知识产权部门发布的,在商标、版权职能外置于其他行政部门的现实状况下,专门从事商标、版权代理而不是综合代理知识产权的中介服务机构想要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可能就存在较大障碍。

2.3 资助范围未全面涵盖知识产权类别

据项目组的实地调查,目前成都市民营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需求已经从专利、商标、著作扩展到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等方面扩散。然而成都相关部门并未充分对此趋势做出应对,就扶持政策来讲,主要还是集中在专利、商标、著作权支持上,尚未对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知识产权制定详尽的专门扶持政策。

2.4 资助政策对中小微企业倾斜不够

所有的扶持政策主要集中的面上,对所有企业都适用。考虑到中小微企业的财力物力较弱,前期研发已经花费了主要的资源,很难再有丰裕的资源进行后续的保护工作。相比大中型企业而言,中小微企业更需要后续的知识产权保护扶持。尽管成都市的相关扶持政策也注意到这一点,出台了针对中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托管等举措,但未能直接针对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制定更为优惠的扶持政策。

3 优化成都市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建议

3.1 更新知识产權保护支持理念

3.1.1 树立全市知识产权统筹保护理念

知识产权保护作为系统工程,唯有树立全市知识产权统筹保护理念,多部门协同合作,同一部门上下联动,才能为企业知识产权撑起“保护伞”。市委市政府应以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为抓手,将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战略加以考量,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全市的重点工作统筹安排布局,统一行动。相关部门应明确各自职责,准确把握这一决策部署,加快制定出台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措施,大力弘扬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形成全市知识产权统筹保护理念,制定协调一致、统筹兼顾的知识产权保护扶持政策。

3.1.2 强化扶持政策的法制化工作

在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背景下,依法行政是成都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必然要求。知识产权保护的首要大事就是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成都市可借鉴深圳制定《深圳经济特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若干规定》、山东省制定《山东省知识产权促进条例》、武汉市制定《武汉市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南京市制定《南京市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的做法和经验,通过强化立法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制度支撑,在现有《成都市专利保护和促进条例》基础上,制定《成都市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或者《成都市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工作条例》,完整涵盖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地理标志等内容,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知识产权保护职能,在损害赔偿标准、惩罚性赔偿制度、举证责任、证据收集等方面先行先试,推动解决知识产权案件取证难、赔偿低、惩罚轻等突出问题。同时根据成都市知识产权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相关的专项保护办法,如根据成都展会的发展情况,制定《成都市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就展会、展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定详细的规则;结合当前互联网专利侵权的特殊状况,可研究制定《成都市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并同步将《成都市举报假冒专利行为奖励办法(暂行)》修订为《成都市举报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奖励办法》。通过制定一系列知识产权地方性法规规章,力争形成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则,切实维护知识产权权益人利益,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

3.1.3 探索建立国际国内两套保护机制

有实务人士认为,在企业和竞争国际化、全球化背景下,知识产权主要有国际国内两个功能,国内功能是保证本国市场的公平竞争能力,国际功能是保证本国企业全球的竞争力[5]。美国专门为此设置了两套保护机制,制定了两套法律制度体系,联邦法院系统主要保护国内公平竞争,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通过“337调查”保障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从我省、我市民营企业未来国际发展的需要出发,成都知识产权保护应在重视国内公平竞争维护的基础上,从国际贸易和国际竞争角度出发,研究借鉴美国的经验做法,积极探索建立一套保障和提高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制度体系,提升相应的制衡能力,为国家建立相应制度和机制提供经验素材。

3.2 优化扶持政策

国家知识产权局条法司在2015年有关PCT申请的调查中发现,国际阶段官费减免比例越高,对申请意愿的促进作用越明显,当费用减免90%时,用户表示申请量可能会增长68.8%,显著高于减免75%时的44.5%(减免50%时为26.4%,减免25%时为11.6%)[6],可见,知识产权保护费用的降低能显著提升企业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积极性。因此,优化扶持政策,想方设法降低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费用,可以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成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点。

3.2.1 制定统一的知识产权扶持政策

按照全市统筹保护的理念,统筹整理分散在各个部门的扶持政策,按照轻重缓急原则进行取舍、优化,并对标沿海发达地区经验,制定统一的知识产权扶持政策,全面适用于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地理标志等,研究统一的国际国内申请注册的支持标准。

3.2.2 加强知识产权事后救济资助政策研究

跟踪分析现有补贴部分诉讼代理费的成效,研究扩充新的补贴方式;扩大补贴范围,研究仲裁代理费补贴的标准以及行业组织维权补贴标准。积极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或者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发挥维权援助作用。设立企业海外知识产权重大维权援助基金,对事关我市行业或产业重大利益的企业海外维权进行相应支持。

3.2.3 专门研究制定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

现有扶持政策主要是事后扶持,无法满足中小微企业降低知识产权成本压力的需求,可探讨研究中小微企业一定条件下的事前扶持,即在一定条件下,申报注册知识产权之前或者维权过程中,申请政府相关扶持,提前获得资金支持,有助于降低中小微企业的成本压力,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的积极性。

3.2.4 增加托管服务扶持政策

制定《成都市知识产权托管服务机构资助管理办法》,支持知识产权托管服务发展,培育一批服务优质、信誉良好、贡献突出的知识产权托管服务专业机构;综合采用多种方式分门别类扶持企业入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者补贴费用方式,积极鼓励托管服务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无偿服务,引导托管服务机构为大中型企业提供有偿的专业托管服务;鼓励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托管知识产权,对入托企业予以相应的优惠扶持。

3.2.5 完善人才支持政策

定期发布知识产权人才需求信息,将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纳入《成都市急需紧缺人才和高端人才目录》,最大限度整合现有人才优惠政策,吸引一批国内优秀的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的知识产权专门人才落户成都;围绕知识产权服务业态发展,加大研究知识产权保险、托管、运营等服务人才的引进政策。出台补贴政策,鼓励中介服务机构从国外、省外引入高层次知识产权专业人才。

3.2.6 增加中介服务机构培育建设支持政策

我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人员配备有限,力量薄弱,面對专利检索、专利申请文件撰写、专利挖掘与布局、应对知识产权诉讼等专业性非常强的知识产权相关业务,企业往往力不从心,迫切需要借助外力的支持应对,这为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中介服务机构不仅可帮助企业缩短申请或注册的时间,还可以帮助企业发现侵权行为、收集侵权行为的证据,以有效打击侵权[7]。可以说,中介服务机构是企业做好知识产权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8],成都市中介服务机构发展虽然快速,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整体力量薄弱,发展水平有待提升,服务能力有待提高,行业组织还没有有效发挥作用,需要加大中介服务机构培育建设力度。需要围绕知识产权申报、注册、转化、维权等业务,对接国内外知名中介服务机构,积极争取在成都开设分支机构,提供全球、全国水准的知识产权服务;实施中介服务机构培育工程,细化现有扶持政策,鼓励更多专业机构进入知识产权服务领域;对新设立的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或引入国内知名的知识产权中介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的,给予一定的经费扶持;丰富现有中介机构补贴政策,增加代理国外知识产权维权成功的补贴标准以及获评全国星级代理机构的奖励标准。

参考文献

[1]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促进创新创业发展[EB/OL].http:/ /www. cdst.gov.cn/ReadNews.asp?NewsID=19079.2016-04-27.

[2] 成都市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办公室.2016年成都市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EB/OL].http://www.cdip.gov.cn/ ReadNews.asp?NewsID=13142.

[3] 成都高新区人民法院发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EB/OL]. http://www.sohu.com/a/70692600_119665,2016-04-21.

[4] 担保式版权服务平台在四川成都上线[EB/OL].http:/ /www.ipr. gov.cn/article/gnxw/bq/201706/1906699.html,2017-06-07.

[5] 宋柳平.企业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J].法治社会,2016(3).

[6] 国家知识产权局条法司.PCT制度在中国实施状况的调查报告(2016年)[EB/OL].http:/ /www.sipo.gov.cn/zscqgz/2017/201703/ t20170324_1309021.html,2017-03-24.

[7] 龚一士.论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构建——以泉州地区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为视角[D].华侨大学,2014.

[8] 中介服务如何与企业需求一拍即合?[EB/OL].http:/ /ip.people. com.cn/n/2015/0202/c136655-26490240.html,2015-02-02.

①基金项目:本文为成都市工商业联合会2017年重大调研课题“成都市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知识产权保护成都市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成都市锦江区:从“心”出发 开展“六锦”社保服务
成都市青少年宫作品
2019年1~9月 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山寨现象与知识产权保护
中国—东盟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机制的完善
普通中学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