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生性别角色现状与教育建议

2017-05-30颜雪艺

高教学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双性化性别角色师范生

颜雪艺

摘 要:向533名师范生发放刘电芝等人编制的《新编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50),调查结果显示:师范生群体中双性化比例逐步上升,但仍存在很大比例的未分化,传统的单性化(男性化和女性化)比例开始下降。广泛宣传双性化人格的内涵,提高教师教育者的性别教育敏感性,提倡民主、平等的家庭教养方式,正确认识自我,完善性别角色,可以帮助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性别角色,培养双性化人格特质。

关键词:师范生;性别角色;双性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3-0040-02

一、性别角色相关研究概述

性别角色是指每种性别在所属的社会和群体中占有的位置,以及被该社会和群体所规定及希望的特定的行为模式。[1]性别角色的形成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影响,具有较强的多样性和可塑性。

早期的研究把性别角色简单的分为男性和女性两类。1974年贝姆设计了第一个测量男女双性化气质的量表,把性别角色分为男性化、双性化、未分化、女性化四种类型。该理论认为:个体身上同时存在着男性化和女性化两种性别特质。双性化指个体身上既有男性化特质又有女性化特质,男性化指个体身上男性化特质高于女性化特质,女性化指个体身上女性化特质高于男性化特质,当个体身上未表现出明显的性别特质时就被称为未分化。

当前对性别角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各类性别角色量表对大学生群体的性别角色现状进行调查。纵观已有的研究,对于普通大学生的研究已颇为可观,但鲜有师范生性别角色现状的研究。为全面了解师范生的性别角色现状、积极引导师范生性别角色提供依据,作者进行了此次调查,并提出些许拙见。

二、师范生性别角色的现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选取某师范学院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师范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550份,回收533份,回收率为96.9%。其中有效问卷528份,有效率为99%。男生107名,女生421名。一至三年级学生分别为146名、257名、125名。年龄17岁-23岁。本科生377名,专科生151名。

2. 研究工具。采用刘电芝等人编制的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50),该量表由男生量表(16 个项目)、女生量表(16个项目)和中性量表(18个项目)组成。中性量表不计分,起干扰作用。让学生在“1 完全不符合”到“7 完全符合”七个等级上评定量表中形容词符合自己的程度。本调查中得到的男生分量表(M) 中位数为 4.8分,女生分量表(F)中位数为 5.0分。

3. 研究程序及结果处理。主试由全校教师教育类公共课程任课教师担任,施测时主试发放问卷并说明指导语,施测过程约15分钟,问卷完成后收回,所有数据通过 SPSS17.0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1. 师范生性别角色的总体分布。师范生性别角色总体分布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其中双性化占33.2%,单性化(包括男性化和女性化)占35.7%,未分化占31.1%。师范生主要的性别角色为双性化和未分化。

2. 不同性别师范生的性别角色分布。调查统计发现,在男性师范生中性别角色类型由高到低分别为双性化、未分化、男性化、女性化。在女性师范生中性别角色类型由高到低分别为未分化、双性化、女性化、男性化。男性双性化比例高于女性,未分化比例都较高,在单性化维度上,男生男性化比例显著高于女性男性化比例,女生女性化比例显著高于男生女性化比例。

3. 不同专业师范生的性别角色分布。文科师范生中男生和女生所占比例为:43.3%和56.7%,师范生中男生和女生所占比例为:35.2%和64.7%。艺体类大学生中男生和女生所占比例为:42.9%和57.1%。理科师范生女性化比例低于文科师范生,双性化比例高于文科,在未分化和男性化上没有显著差异。不同专业女性师范生四种性别角色类型无显著差异,男性化比例中,文科师范生明显高于理科师范生,双性化比例中,文科师范生低于理科师范生。艺体类师范生中女生的双性化比例略高于文科和理科女生。

(三)研究结论

1. 师范生中双性化比例和未分化比例较高。典型的男性化和女性化比例开始下降,说明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在师范生中开始逐渐淡化。双性化比例逐渐上升可喜可贺,但是未分化比例也较高,值得关注。

2. 男性师范生性别角色发展略好于女性师范生,女生师范生双性化比例开始增长。

3. 大学阶段是个体性别角色发展与完善的关键时期,性别角色的形成和完善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三、塑造师范生良好性别角色的教育建议

(一)广泛宣传双性化人格的内涵

社会应向群众大力介绍和宣传双性化人格特质,使其正确认识双性化人格的真正内涵。双性化是指具有男性正性特质和女性正性特质,且两者都强。[2]具有双性化人格特质的个体在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人际交往、学业表现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优势。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被社会广泛关注的中性化人格特质不是双性化人格特质,中性化主要是指个体性别特质不明显,即贝姆性别角色理论中的未分化特质,要改变社会中单纯认为双性化就是中性化的错误观念,中性化不能简单地与双性化划等号。

(二)提高教师教育者的性别教育的敏感性

师范生培养的质量与教师教育者的素质密切相关,为此教师教育者首先必须对社会变化引起的男女性別角色的改变及时做出回应,并将性别平等意识和性别敏感性渗入到他们个人行为和职业行为当中来。学校应该尊重男生和女生在生理、心理的差异,用“差异但平等”的社会公平观来取代原来的男女平等观,提倡社会性别公平教育。

除了改变教师教育者的观念之外,其次还应该加强师范院校的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性别敏感性和社会性别识别能力。学校为教师提供有关性别教育的教学资源和学习培训机会,促进教师形成正确的性别观念,向师范生传递科学的性别意识。在培训的课程中,一方面将性别教育的理念纳入到培训课程中,例如将女性主义、女性学融入到教师教育课程当中,为学生提供机会以促使预备教师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不仅让他们学会必要的教学方法,还应让他们明白带有性别偏见的教学将给他们的学生造成的危害。[3]另外一方面对培训方式进行突破,如瑞特曼指出,可以通过“敏感性训练”和“角色分析”等形式训练预备教师,促使他们对自己的经历进行剖析。[4]米勒也提出以小组讨论和深度访谈的形式指导实习教师,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教学经历进行真诚的讲述,通过这种方式来塑造学生的职业身份认同,[5]构建健康、平等、合理的性别观念,进而将这种观念传递给师范生。

(三)提倡民主、平等的家庭教养方式

家庭的教养方式会对个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同的父母在教养子女的具体行为和方式上存在诸多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子女心理和性别角色的塑造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民主型的家庭中,父母对子女保持温和的态度,合理接纳子女的意见和想法,亲子间采取开放的态度和方式进行沟通,子女大多数独立性较强,自尊感和自信心较高,喜欢而且擅长与人交往。在溺爱型的家庭中,父母将物质、感情无条件的给予孩子,以子女为中心,百依百顺,子女大多具有较强的攻击性,缺乏责任感,自控力和自信心也较低。

在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培养中,父母应该采用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子女,父母双方都要参与到对子女的教育中来,避免由“父亲的缺失”造成的“男孩危机”,如果身边有投入而关注的父亲,或者积极的男性榜样,孩子们对他人的态度就会更加开放、接纳和信任。[6]尝试让子女做一些突破其性别限制的行为,既要着力培养以个体独立、坚定、冒险和雄心为核心,助于个人成就实现的男性化特质,又要注重培养以理解、善良、温和助人为核心,利于和谐关系构建的女性化特质,达到两者的统一与综合,培训两者兼具的双性化人格特质。

(四)正确认识自我,完善性别角色

个体通过对自我的认知,形成自我期待,并通过积极的自我调节不断完善自己的性别角色。[7]性别角色的不断完善,依赖于个体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并做出相应的改变。师范生需要提高自我调节能力,积极主动地塑造自身性别角色。要对双性化人格特质形成期待,正确认识自身的性别特征,学习异性的优秀人格特质,加强与异性的沟通和交往,克服性别刻板观念,学会理性地面对不同性别类型人格的差异,扬长避短,促进人格完善,激发每个师范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展示和发展,培养师范生的双性化人格特质。

参考文献

[1]郑新蓉.性别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50.

[2]刘电芝.转型期我国青少年性别角色取向的偏移与引领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

[3]Jones,M.Gail.Gender Issues in Teacher Education[J].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No.1,1989.

[4]Reitman,Sandford W.Institutional Sexism,The Contemporary Teaching Crisis and Teacher Education[J].Journalof TeacherEducation,No.4,1975.

[5]Miller,Judith Harmon.Gender Issues Embedded in the Experience of Student Teaching:Being Treated Like a Sex Object[J].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No.1,1997.

[6]菲利普·津巴多,尼基塔·庫隆布.雄性衰落[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71.

[7]黄欣,刘电芝.当代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江苏高教,2011(5):146.

猜你喜欢

双性化性别角色师范生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教师对幼儿性别角色双性化发展影响的研究
管理人员的性别角色观念: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湖南省为例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小学男性音乐教师走向成功的双性化人格分析——以A学校音乐教育名师陈老师为例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教师对幼儿性别角色双性化发展影响的研究
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困扰程度的相关性
儿童对动画人物偏爱与性别角色认同相关研究
中国儿童性别角色观念及其性别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