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新时期下的国际贸易风险管理问题

2017-05-30孔朝亮

中国商论 2017年34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新时期风险管理

孔朝亮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国际贸易逐渐趋于频繁,尤其是新时期,国内市场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为我国企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国际贸易风险。因此,探究国际贸易的风险管理具有实用价值。本文概述了国际贸易的风险管理,并对新时期风险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强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时期 国际贸易 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12(a)-072-02

新时期,国际形势更加复杂多变,而且国际市场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各个国家互相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导致我国企业不断扩大国际贸易规模,促进企业快速成长与发展。同时,国际贸易中各种潜在风险对企业生存与发展造成威胁。如果企业不能有效控制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不仅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扰动国内市场。因此各个企业就应该不断探究国际贸易的风险管理问题,真正实现风险规避和控制策略。

1 国际贸易风险概述

1.1 国际贸易风险内涵及类型

企业从事国际贸易过程中,必定会面临着各种风险,这些风险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必定会影响企业经营绩效。国际贸易风险类型有三种:(1)政策风险;这方面风险来自各国贸易的摩擦不断加剧、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反倾销案件增多造成的。(2)操作风险;在国际贸易中,价格条款是采用贸易术语表达出来的,因此准确解读贸易术语,对维护切身利益非常重要。但是交易双方的贸易习惯与语言上存在差别极难消除,造成操作风险。(3)汇率风险;在贸易过程中,因外汇市场波动不定,导致贸易双方随着汇率波动而产生风险。

1.2 管理国际贸易风险的重要性

在新时期,国际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变化多端,因此我国外贸企业必定面临着贸易风险的复杂多变性。从金融危机出现后,进一步提高了国际贸易风险,一些国家因为信贷政策的变化,导致消费市场逐渐萎缩,削弱了进口能力,甚至有一些国家因汇率变动过大降低付款意愿的情况,在这些因素影响下国际贸易的各种坏账率不断增多,甚至我国数量超过发达国家10倍以上,因贸易风险受损而倒闭的公司不断增多。因此,我国就必须要加强研究国际贸易风险的问题,对风险进行控制,不断完善外贸企业的风险识别和防控机制,确保外贸企业能够正常经营与发展。

2 新时期下的国际贸易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在新时期,國际贸易环境逐渐复杂化,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对外贸企业管理工作而言,对风险识别、控制及防范属于管理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重中之重,但是从我国外贸企业现状来看,普遍风险管理意识不强。在各种短期利益诱惑下,一些企业盲目开发市场、抬高成交量、扩张经营规模,在交易过程中没有及时准确识别出存在的风险因素,即便意识到存在的风险,但是常常抱着侥幸心理,没有及时采用防范措施预防,从而造成巨大的影响。

2.2 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

健全的风险管理体制是确保贸易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只有风险管理体制健全的情况下才能够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但是从我国外贸企业现状来看,许多企业中风险组织存在问题,要么组织不健全,要么职能缺位,而且相关规章制度建设比较滞后。在许多外贸企业中,防范贸易风险常常依靠外销员的管理与监控,所以外销员的职业道德与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风险管理有效性,假如外销人员没有及时识别与处理风险,必定会给企业经营造成影响,乃至遭受巨大经济损失。

2.3 风险管理手段比较落后

从我国外贸企业管理风险现状来看,采用的手段比较落后。首先信用管理上所用手段的有效性不高,没有全面了解客户资信情况,客户利用假发票、单据及合同行骗的情况屡次出现;其次,一些企业收集风险情报的手段比较少,没有全面调查客户的注册和商业登记情况、经营状况及业务范围等,加上各个国家的政治、法律及人文等各种因素不同,导致企业极难及时规避、识别存在的风险。

3 加强国际贸易风险管理的对策

要加强国际贸易风险管理,就必须要采取相应策略进行控制。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建议从风险信息收集,风险转移及风险控制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强化。

3.1 加强风险信息的收集

风险意识是加强风险管理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加强风险信息收集,可帮助企业树立正确的风险识别意识。要实现这种要求,就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1)不断完善商业情报网络;外贸企业可采用协议模式与同行或有关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对商业情报联合收集,利用企业之间合作关系丰富收集渠道,从中获取国际贸易风险信息,及时采用合理的预警与规避措施。此外,企业还要依据自身业务调整,特别是产品类型,积极展开市场调研,了解市场消费者喜好及产品供求的现状,充分调查市场所处国家的经济、政策、法律环境等,为预防国际贸易风险提供依据。(2)拓展调查风险的渠道;外贸企业要积极主动拓展收集信息的渠道,比较常用的渠道有三个:其一,通过境内银行去了解对方的信用情况,以及所处国家汇率变化趋势;其二,委托专业资信调查企业,全面调查合作方信用情况;其三,通过驻外领事馆获取对方相关信息。

3.2 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1)完善企业的监督机制;随着外贸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张,不断推出各种经营产品,经营模式逐渐繁琐起来。只有加强企业监督管理才能有效抵御各种风险。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能够有效控制贸易流程,控制各部门风险因素,提高相关人员工作责任心,促使他们按照责任目标、制度完成工作任务。而且在涉外经营活动中,发现违规操作就要及时制止与纠正,造成不良影响者要依法追究责任,只有确保监督的有效性,才能够预防发生各类风险的发生。

(2)完善控制风险机制;企业控制风险常用措施就是极强风险监控;而外贸企业监控风险的对象就是涉外经营的风险因素、损失及事件,有一些已经呈现出来,有一些暂时还不确定。有效监控能够让贸易主体及时采用控制对策,将风险事态控制在可控范围内,最大限度降低危害与损失。

(3)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从国际贸易风险现状来看,这种风险存在极大游移性,风险变幻莫測,不可预料。对于突发风险,如果企业缺乏良好的反应措施,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要建立快速反应体系,一旦遇到立即启动,才能够变被动为主动,抵御意外风险的出现。

3.3 及时转移风险

在新时期,加强国际贸易风险的管理过程中,不仅要防范与处理,还要及时转移风险,降低企业的损失。

(1)购买货物运输保险;在国际贸易中,货物运输路途比较远,而且还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必定存在风险隐患,因此可以在发货前购买货物运输保险,将一部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即便运输中途出现损失,保险公司能够给予一定比例赔偿,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

(2)购买出口信用保险;这个保险是国家提供基金,经过国家指定保险机构对出口商提供的政策性、非盈利性的保险业务。通过出口信用保险能够承担企业一部分境外的政策风险与信用风险,确保企业出口商品能够安全、按期送达目的地,及时回收货款。

(3)办理国际保理业务;通过保理业务能够为买方客户提供有吸引力的条件,让外贸企业获取国外订单,提高产品出口几率。同时,保理机构还要用信誉额度为保证,所以外贸企业不用担心客户拒绝付款造成经济风险。

(4)银行保函;即为银行保证书;在国际贸易时,出口企业可对进口方的银行申请保函(延期付款),当进口方不按照规定时间支付货款时可代付款。当然银行的保函形式比较多,外贸企业要依据业务特征与类型灵活选择保函,让自己利益维护最大化。如果银行无法提供保函时,就要通过备用信用证进行弥补。

4 结语

在国际贸易中,是不可能完全避免风险因素,但是只要企业有效识别、合理控制与转移,就能够将风险对企业的影响限定于可控范围。因此企业就应该准确把握风险内涵,深入剖析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收集风险信息、控制风险及转移风险,不断提升企业规避与防御风险的能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温馨.加强国际贸易风险管理的建议[J].智富时代,2016(02).

[2] 傅勤.国际贸易风险管理浅析[J].上海商业,2011(12).

[3] 吴浩波.外贸企业国际贸易风险管理初探[J].大观,2017(14).

[4] 刘佩东,郑权.国际贸易风险管理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16(01).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新时期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2015年《国际贸易》月刊总目录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