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身边的小能人”教学实录与评课沙龙

2017-05-30吴勇顾春雨曹丽芳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开瓶展示台瓶盖

吴勇 顾春雨 曹丽芳

【教学实录】

目标预设:

1.拓展“能人”的内涵,引导学生从学习、生活等方面去发现自己身边的“能人”。

2.学习展现“能”的写作知识,并尝试在书面表达中进行运用。

学情分析:

1.一提到“小能人”,学生习惯性地将视角放在班级里多才多艺、品学兼优的同学身上。可是在一个班级里,像这样的“能人”凤毛麟角,更多的孩子平淡无奇。怎样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能人”,成为本次习作的主角,这是我们本节课应当关注和思考的。

2.将“小能人”的“能”充分凸现出来,并能够写具体,这是学生最大的言语困境。尽管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写人的言语知识和技能,但对于如何表达“能”仍显得笼统模糊,不够针对。

教学重难点:

運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去展现小能人之“能”。

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略。)

一、我们都“能”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从刚才谈对我的感受来看,没有一个同学的感觉是相同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超能的地方,你相信吗?

生:相信!

师:今天咱们班就来了两位小超人,是吴老师从南京带来的。找找看在哪里,在台下吗?不在。在抽屉里吗?更不在。到底在哪里呢?让他出来。(出示)

“邓伟杰!邓伟杰!”吴老师又在叫他了。这可不是因为犯了什么错,而是教室里饮水机上的水桶空了。整个五(5)班,能够独自搬起15升水桶的只有他一人。

师:大家说说看,邓伟杰“能”在何处?

生:搬水桶,只有他可以。

生:力气大,全班独一无二。

师:没错,别人都做不到,他却能够做到,这就是“能”。给他一个说法,就是我们常说的——

生:人无他有。

师:这就是能人。第二位比他更能,比他更神,谁来了?(出示)

“哒哒哒”,教室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埋头写作业的徐阳阳头也不抬地说:“吴老师来了!”果然,不到五秒钟,吴老师就一脸严肃地出现在教室门口。

师:徐阳阳又“能”在何处?

生:我觉得他的听力很好,他能根据脚步声判断人。

师:我听懂了,每个人的耳朵都能听见东西,但是徐阳阳同学听得特别远,特别真。像这样别人有的,但是他比别人更胜一筹,我们称之为——

生:人有我胜。

师:总结得有水平!同学们,在咱们班上,像这样“人无我有”“人有我胜”的小能人有哪些呢?(稍停片刻)吴老师给大家参考参考,(出示)看到了吗?咱们先来个对号入座,看看谁能拥有这些称号。

跑步特别快(飞毛腿)

足球踢得好(金刚腿)

点子特别多(智多星)

记忆力特好(活字典)

特别喜欢吃(美食家)

作文写得好(小作家)

唱歌唱得好(百灵鸟)

最会讲笑话(幽默大师)

手工做得好(小巧手)

手劲特别大(大力水手)

眼睛特尖(火眼金睛)

人缘特别好(百得胶)

投篮特别准(小姚明)

懂得特别多(百科全书)

……

生:乔志志是我们班的金刚腿,足球比赛进球最多的总是他!

师:原来球王贝利在我们班上,是谁?站起来我看看。(生站起)小能人,了不得,未来的球王。

生:陈宇翔是我们班的“小姚明”,个子高,投篮准。

师:站起来亮亮相。(生站起)个子确实很高,下一个“姚明”就是你!

(生继续说。略。)

师:咱们班真是藏龙卧虎,能人荟萃!原来每个同学都是“小能人”!

二、“能”者风范

师:最近吴老师建立了一个网站,在网站上开辟了“小能人展示台”栏目。各位同学,想不想让你心中的“小能人”在上面露露脸?

生:想!

师:是呀,一旦展现,小能人不但全班同学知道,全校同学都会知道,全国更多的小伙伴也会知道。那该怎么表现他们的“能者”形象,让大家心服口服呢?

生:写作文。

师:把他的“能”写出来是不是?但是如何用文字表现他们的“能”呢?(板书:表现)最近,网站上推出了第一位“小能人”,想不想认识他?他可是“大师”级人物哦!(出示)是哪一方面的呢?

哎,我的墨水瓶又打不开了!同桌杨晨过来帮忙,他使出吃奶的力气,瓶盖纹丝不动;后排的“女汉子”顾明月主动请战,任凭她满脸通红,瓶盖依然没有动静。只得向“开瓶大师”陆星播求救啦!陆星播毫不犹豫地接过瓶子,轻描淡写地说:“交给我吧,小意思!”只见他左手拿着瓶子,右手握紧盖,用力旋转,可是小瓶盖像长了根似的紧紧抱住瓶子,纹丝不动。“开瓶大师”不慌不忙,拿来了“秘密武器”—— 一块干净的抹布。他自信满满:“垫块布,增加摩擦,一定能成功。”说罢,他把布裹在瓶盖上,深吸一口气,咬紧牙关,真像一位气功大师,将全身的力气都用到了瓶盖上,只听得“呀”的一声……“搞定!”他不紧不慢地将旋开的墨水瓶递了过来。

——摘自《开瓶大师——陆星播》

生:开瓶大师!

(一)正面描写

师:小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开瓶大师”陆星播的“能”的?

生:通过动作描写。

师:把相关动作找出来。

生:“左手拿着瓶子,右手握紧盖,用力旋转”。

生:“把布裹在瓶盖上,深吸一口气,咬紧牙关……将全身的力气都用到了瓶盖上”。

师:(将动词标红)全班起立,我说动词,大家一起做动作。(师说动词,生动作演示。)你们做的动作还有些生疏,而“开瓶大师”呢?

生:非常熟练!(师板书:熟练动作)

师:是呀,熟能生巧!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了他的“能”?

生:“毫不犹豫”。

师:这是写的哪一方面的“能”?

生:神情。

师: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哪些?

生:“轻描淡写,不慌不忙,不紧不慢”。

师:把这四个词语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读出它们的含义。

生:(齐)毫不犹豫,轻描淡写,不慌不忙,不紧不慢。

师:大家读出了什么?

生:这位小能人具有久经沙场的沉着。

师:这就是——

生:淡定。

师:大师就是大师!再大的困难也不退缩,再大的失败也不放弃!(板书:淡定神情)除此之外还有体现他的“能”的描写吗?

生:语言描寫。

师:你来读一读。

生:“交给我吧,小意思!”

师:读出什么了?

生:很自信!

生:“垫块布,增加摩擦,一定能成功。”

师:读出什么了?

生:也是很自信!

生:“搞定!”

师:读出什么了?

生:自信!

师:大师真是很有底气,语言是那么的自信。(板书:自信话语)同学们,“熟练动作”“淡定神情”“自信话语”,这是小作者从正面描写出开瓶大师的“能”。(板书:正面描写)除此以外,小作者有没有用其他“招数”来写出大师的“能”呢?

(二)侧面烘托

生:(读)“同桌杨晨过来帮忙,他使出吃奶的力气,瓶盖纹丝不动;后排的“女汉子”顾明月主动请战,任凭她满脸通红,瓶盖依然没有动静。”

师:我很不明白,你要写“开瓶大师”就写“开瓶大师”陆星播,为什么还要写同伴的表现呢?(板书:同伴表现)

生:这是“侧面描写”,为了更好地突出“开瓶大师”的“能”。

师:侧面描写也叫侧面烘托。(板书:侧面烘托)同学们,请想一想,除了“同伴表现”,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能进行“侧

面烘托”呢?考验你们的时候

到了!

生:(读)“他使出吃奶的力气,瓶盖纹丝不动”。

师:这就是“同伴表现”,没有深挖的价值了。看来有困难,我来提醒一下大家:当陆星播第一次拿到瓶子却没有拧开,当时谁最着急?

生:作者呀!

师:对极了,如果你就是作者,心里会怎么想?

生:这个“开瓶大师”靠不靠谱呀?

生:这“大师”的名号是吹出来的吧?

师:第二次,人家将瓶盖成功打开,你心里又会怎么想?

生:“开瓶大师”果然是名不虚传呀!

师:其实,作者的“内心活动”(板书:内心活动)就是另外一种“侧面烘托”。“侧面烘托”有没有第三种呢?陆星播终于把瓶盖打开了,如果你是在场的观众,你会怎么说?

生:哎呀,陆星播,你真让我们大开眼界呀!

师:这是观众甲的声音。

生:“开瓶大师”果然没让我失望!

师:这是观众乙的声音。

生:陆星播,有你这个大师在,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打不开墨水瓶了!(全场笑)

师:这是观众丙的声音。在场观众的评说也是一次侧面烘托呀!(板书:观众评说)

师:同学们,当我们表现一个人的“能”,可以通过“正面描写”——

生:(齐)熟练动作,淡定神情,自信话语。

师:还可以通过“侧面烘托”——

生:(齐)同伴表现,内心活动,观众评说。

师:有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小能人的“能”就可以完美地呈现出来!

三、“能”人展台

(一)提出要求

师:现在我们就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心中的那个小能人吧。为了使他能够顺利登上 “小能人展示台”,有这样几个基本的要求——(出示)

1.选取最能表现“能”的事情用一段话写下来;

2.从“自信话语”“熟练动作”“淡定神情”三个方面正面写出小能人的“能”;

3.选取“同伴表现”“内心活动”“观众评说”其中一个方面从侧面写出小能人的“能”;

4.时间为8分钟。

师:(生读要求1)只用一件事,暂且不写开头。

师:(生读要求2)“正面描写”的三个要求全要达到。

师:(生读要求3)“侧面描写”只需要选用一个即可,如果有能力用两个,我们也非常欢迎!

师:(生读要求4)既要写得好,还要写得快!开始动笔吧!

(二)自主写作

(师巡视,即时指导。)

(三)现场交流

师: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小能人展示会”,这是“小能人展示台”。(出示图片)你想推荐谁?

生:我推荐我们班的“金刚腿”乔志志。

师:乔志志同学,请站在展示台上。(生上台)你觉得自己能一站到底吗?为什么?

生:我觉得能,因为我相信他的推荐稿!

师:各位同学,现在你们的身份变了,都是小评委。作为评委,要做到客观公正,必须靠什么来保证?

生:有评选标准。

师:对,好专业的评委!这就是标准!(出示,见下页。)达到一项,就可以得到一颗星,四颗星全部得到,就意味着挑战成功!

生:比赛开始了,“看我的,我一定能将球踢到对方球门里!”我们班的“金刚腿”信心十足地上了球场。只见他敏捷地接住了球,向对方的防护圈冲击,对方的两个球员挡在他面前,但乔志志非常镇定,丝毫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他一个下滑灵敏地躲了过去,将球带到了球门旁,飞起一脚,球化作一支离弦的箭飞了出去。(师点评:好的足球解说员已经在我们班诞生了。)但对方的守门员是大师级人物,乔志志的一举一动他都看在眼里,当球飞到球门,一下就被他强壮的身体挡了回去。乔志志没有气馁,他脸上丝毫看不出任何慌乱,稳稳地接过同伴传过来的球,他一会儿左拐,一会儿右跑,最后一个飞射,守门人措手不及,球进了!连教练都惊呆了。场上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师:各位小评委,乔志志能否登上“小能人展示台”?

生:我觉得能,小作者对他的熟练动作进行了描写,如:“左拐右跑”“下滑”“躲过”“飞起一脚”。

师:“拐”“跑”是一个意思,为什么作者用了两个不同的词语?

生:这样写可以避免重复,让表达更加生动!

师:原来写作小能人就在我们身边!“熟练动作”这颗星可以得到了!

生:有自信话语的描写:“看我的,我一定能将球踢到对方球门里!”

师:第二颗星成功得到!

生:有淡定神情的描写:第一次接球“非常镇定”,第二次接球“脸上丝毫看不出任何慌乱”。

师:第三颗星也收入囊中!

生:“连教练都惊呆了。场上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这属于“观众评说”,是侧面烘托!

师:四颗星全部得到!乔志志成功登上“小能人展示台”!掌声响起来!(生鼓掌)我们班上第一位“小能人展示台”上的明星诞生了。(对作者)他是“金刚腿”,而你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写作小能人”!第二位是谁呢?

生:我准备推荐我们班的“小画家”李佳逸。

师:李佳逸在哪里?请上台。(对李佳逸)你能否成功登台呢?

生:应该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对好朋友的写作能力有信心!

师:(对作者)你觉得可以得几颗星?

生:四颗!

师:有信心就有力量!各位评委们准备好了吗?不要还陶醉在“金刚腿”的世界里,现在将注意力对准“小画家”!

生:(读)咦?那边一堆同学围在那儿干吗呢?原来是小画家李佳逸在作画呢!只见她拿着画笔神态自若地画了起来,不过两三分钟,一匹栩栩如生的马便跃然纸上。“哇,好漂亮,天哪,简直是神笔马良!”同学们赞不绝口。“这算什么?我也来画一匹马。”一位挑战者公然“踢场”,全班同学的目光都聚焦了过去。挑战者很快画完了,可不管是神态,还是色彩,都与李佳逸差远了,最后在同学们的一片“嘘”声中灰溜溜地离开了。小画家李佳逸真是名不虚传!

师:可以得几颗星?评委们,请发表意见。

生:三颗星。

师:哪一颗没有得到?

生:“熟练动作”没有写

出来!

师:好专业的评委!你觉得应该怎么添加呢?

生:她挑选了一支毛笔,磨了点墨,先在纸上反复试墨,觉得深浅合适了,便开始构图。她先勾勒骏马的轮廓,然后蘸上颜色,反复渲染,不一会儿,马的尾巴、肌肉、骨骼、鬃毛全都出现了。最后用动人的一笔点上了马的眼睛,马竟然“活”了。

师:好娴熟的绘画动作,好专业的艺术评论家!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除此以外,还缺点什么?

生:我觉得没有自信的话语。

师:在哪儿添加呢?小作者,你想好了吗?

生(作者):只见她拿起了笔,对大伙儿说:“画马,我最得心应手,看我来露一手!”

师:加得好!看来别人在评点时,你自己也在反思呀!我觉得尽管“正面描写”有些单薄,但是“侧面烘托”却异彩纷呈,一连用了“同伴表现”和“观众评说”两种方法,很了不起!你愿意修改吗?

生:愿意!

师:我觉得你从善如流的精神,完全可以得到四颗星!同学们,大家推荐的小能人当之无愧!看来最近网站上的“小能人展示台”一定会星光闪烁!同时,我还发现,原来各位还是写作上的“小能人”!

四、“能”说会道

师:同学们,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逐一展示了。我发现,你们在写作上也是小能人呀!其实呀,要登上“小能人展示台”,仅仅靠这一段话,完整吗?

生:不完整。

师:是呀,一篇完整的推荐词,我们在第一段要写上小能人是谁,他“能”在何处;第二段通过一件事重点来表现他的“能”,注意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第三段再一次赞叹这位小能人,这篇推荐稿就完成了,写完以后请你跟这位小能人要张照片交给自己的老师。让老师把文字和照片帮吴老师一起发在网站上。行不行?

生:(异口同声)行!

师:这堂课要结束了,按照吴老师跟全国各地学生告别的规矩,你们知道我要做什么吗?我要送礼给你们,要不要?

生:(异口同声)要!

师:全体起立,请接礼——(出示)这是写好“小能人”的锦囊,也是我们所有写人的习作秘诀。请齐读。

(生读)

写人关键抓亮点,

围绕亮点选事件。

動作话语一线牵,

捕捉神情不可免。

同伴表现来对比,

观众评说面对面,

作者内心把赞点,

正面侧面齐贡献。

师:同学们,这个礼物满意吗?

生:(异口同声)满意!

【评课沙龙】

参与嘉宾:

顾春雨 曹丽芳

顾 莹 曹 英

杨 诺 陈秀红

俞鸿瑛 李 燕

当前,小学习作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的现象。学生拿到作文题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教师在教学中不知道要指导些什么、该怎么指导,习作指导常常很难落到实处。日前,无锡市新吴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室组织部分骨干教师观摩了特级教师吴勇的习作课“我身边的小能人”,并进行了教学研讨,试图通过对这个课例的研究,探寻让习作指导走向实效的奥妙。

一、目标定位化虚为实

顾春雨: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是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习作教学更是如此。目前,习作教学课的目标大都是模糊的,各年段、各文体的目标互相穿插,教师常常稀里糊涂指导一通,学生于是云里雾里乱写一气。如何让目标定位变虚无缥缈为脚踏实地呢?

曹丽芳:确实,目标定位一定要“精准”,而“精准”就是吴老师一贯的教学主张,只有靶子瞄得准,指导才能有的放矢。“我身边的小能人”是五年级的一篇习作。这堂课,吴老师的目标定位就非常“精准”,十分符合五年级学生的年段特点。首先,体现在他对“能人”一词的解读上。课伊始,他告诉学生:人人都独一无二,都有超人之处,即人人都可能是别人心目中的“能人”,以激发学生的“写作自信”。随即,通过两则习作范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提炼出“能人”的特点:有过人之处——“人无我有”“人有我胜”。这个解读,对于五年级学生的认知实际来说,不高也不低,刚刚好。其次,本堂课的“习作知识”(即“写作秘诀”)——写好小能人,需要正面描写(“熟练动作”“淡定神情”“自信话语”),还需一些侧面烘托(“同伴表现”“内心活动”“观众评说”)。这样的要求已经在中年段的要求上有所提升,又相对比较浅显,符合中高年级衔接阶段的要求。再者,吴老师让学生在课上写好一个片段,着眼于“段”的训练,符合一堂课教学的容量,使训练落到了实处。可以说,正因为他的目标定位精准,所以整堂课扎实有效。

顾 莹:是的,关于习作教学目标的确定,吴老师一直强调要有清晰的“年段目标”意识。教师教得越充分饱满,学生越会感到眼花缭乱,如堕五里雾中,习作教学的无效、低效就是这样造成的,所以习作教学一定要将“跨大步,一教到底”转变为“积跬步,点点落实”。本节课,吴老师只将“通过细节展示‘能处”作为教学目标,就是从学生的年段实际出发来设计确定的。

吴老师还提出了“边界意识”这一概念,即每一篇习作教材要根据年段特征,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做到适可而止,不重叠前面已教过的,不逾越后面将要教的。每次教学都要做到目标单一,步步为营,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言语表达能力训练的循序渐进。

顾春雨:是啊,每次听吴老师的课总是有同样强烈的感受,他的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能完美地做到小而精准,他的每次“教”都显在明处,落到实处,教得深入,教得透彻,干干净净,扎扎实实!

二、方法指导化虚为实

顾春雨:定好了目标后如何展开教学?这一点也常常让我们感到困扰。我们的指导过程如果面面俱到,就容易千人一面;如果泛泛而谈,就留不下痕迹。我相信,吴老师的这堂课也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曹 英:我觉得吴老师的“巧而实”就在于他非常清晰准确地拎出了他所要教学的“习作知识”。吴老师一直强调,当前习作教学很大的问题在于对习作知识的淡化,那种遮遮掩掩的粗放式“指导”,是習作指导费时低效的首因。习作知识既然客观存在,就必须正确面对。就本课来说,吴老师要教的习作知识是明确清晰的,即“自信话语”“熟练动作”“淡定神情”的正面描写和“同伴表现”“内心活动”“观众评说”的侧面描写。一方面,吴老师把这些习作知识巧妙地放进例文《开瓶大师——陆星播》之中,让学生慢慢品读、发掘;另一方面,他也用创编儿歌的方式,把习作知识编成顺口溜作为礼物送给学生,让他们直接诵读、记忆。这样的策略,让学生从“悟法”“明法”到“践法”“评法”,环环踏准踏实,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习作知识,指导过程简约、高效。

杨 诺:曹老师提到吴老师在课堂中利用“例文”来落实习作知识,这一点我有深深的共鸣。不得不说,吴老师对例文的处理真是太巧妙了。首先,例文唤醒了学生对现实生活世界的再现。课堂中有个学生说:“吴老师,你很有童心,真像个孩子!”吴老师特别自然地接着说:“是啊,我就是一个长不大的大男孩!”再看,吴老师课堂上和学生交流的语言,他所列举的那些小能人的名称,都是多么儿童化,或者说,多么“童化”!再看他选择的例文,所呈现的都是鲜活的、真实的儿童生活场景。什么扛水啊,开瓶盖啊,孩子们谈论起来津津有味,存在于他们内心世界里的一个个类似经验的故事在沉睡中被唤醒,孩子们自然有话可写。其次,从例文存在的功效来看,吴老师的指向是明确而精准的,即在例文中提炼适合儿童言语发展的习作知识,并通过例文来传递这些习作知识。通过一篇《开瓶大师——陆星播》,习作知识变得不再笼统、模糊,而是更加具体、可感、易于操作。吴老师所举的这些例文,有的来自于学生的优秀习作,还有一部分是自己的下水文——他让抽象的习作知识有血有肉,让传授习作知识的课堂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陈秀红:我还有一个发现,从例文呈现的样式来看,吴老师所举的例文大都以“片段”的方式来呈现——不只是这一课,在我听过的很多吴老师的课例中,都有这样的特点,这也是颇值得注意的。片段短小精悍,比较适合短平快的课堂教学节奏。多篇片段的综合运用,一方面加大了课堂的容量,在内容、形式上都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巧妙分解了所要落实的教学目标。比如这一堂课,前两个片段,短短几行文字,就让大家明白了一位是“大力士”、一位是“顺风耳”,其目标指向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能人”,从而使其打开自己的思路;而“开瓶大师”这一片段的出示,则承载着习作知识输出的重任。每段例文的教学各有侧重,彼此之间互相照应和补充,更加扎实有效地实现了本节课所要落实的教学目标。应该说,吴老师在习作教学中对例文的运用,已然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顾春雨:确实如此,这堂课也坚定了我的一个信念:习作教学要站在儿童的立场,教给其适宜的“习作知识”。教师要善于梳理“习作知识”,巧妙地利用例文,让习作知识更便于理解和传播。

俞鸿瑛:我还觉得,吴老师对于例文的处理,在微观的操作层面上,也很有讲究。以《开瓶大师——陆星播》为例。起先,他请学生读读例文,夸夸例文的闪光点:小作者是如何表现开瓶大师的“能”的?五年级的学生一下子就从例文中找到了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这也是一般写人习作的基本方法。如果仅仅停留在此,例文的处理还是笼统的,而教师作为引领者必须点得更透。吴老师将“熟练动作”“自信话语”“淡定神情”这些正面描写的具体要求以及作为“同伴表现”的侧面烘托的方法在课堂讨论中渐渐呈现,使其成为指导学生写好“小能人”的“能”的实实在在的写作营养。

随后,他又让学生再读例文,去寻找例文的“空白点”:除了用“同伴表现”来对比突出开瓶大师的“能”之外,还能用其他方面来侧面烘托吗?于是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写一写在陆同学打开墨水瓶前后自己的心理活动和围观同学的评论,也能起到侧面烘托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吴老师适时提炼总结:有了多角度的侧面烘托,小能人的形象就能更加完美地呈现出来了。

吴老师通过对精选例文的恰当处理,让学生在写作时有料可写,有法可依,有“规矩”可循,教在点子上,导在关键处,理在模糊处,如此细致的分解与指导,使学生切实得到了思路的启迪和写法的积累。

三、习作评价化虚为实

顾春雨: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在习作过程中,不少老师是缺少作中评价这一环节的,这种缺失评价的习作教学,使学生缺少了自主感受和自我修正的空间。如果学生在习作前和习作中都没有得到教师的有效评价,只是在完成习作任务后得到教师的几句评语,那么学生便会处于一种“被匡正”的状态,习作能力的提高就没有“助推力”。而吴老师在整堂课中却舍得花时间用于习作评价,对于习作评价这个话题,大家有没有什么看法呢?

李 燕: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老师,在习作教学中,让我感到最为难的就是教学评价。谁来评?老师评,学生就显得被动;学生评,又往往评不到点子上。什么时候评?课上评,缺乏深入思考则评得太浅;课后评,评价不够及时则印象不深。评什么?想面面俱到,等于无的放矢;想专攻一处,又往往找不到方向。听了吴老师这堂课,我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刚才各位老师已经谈到了,吴老师的作文课步子小,目标准,内容精。因此,习作评价的时候,吴老师一以贯之地把评价的点集中在了对于“习作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他用一张评价表,将教学内容前后照应,集中火力,条条落实。严谨的设计带来的明显效果,就是学生会写、会评、会改。

在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之前,评价表已经出示。对照着评价表来听,听的过程就是检验习作知识是否落地的过程。所听习作是“三星”

还是“四星”,学生很清楚,所以,他们会评,评得准、评

得全。

同时,这张评价表也为学生修改习作提供了依据。比如第二位同学,对照评价表,大家立刻发现她对于“小画家”的“熟练动作”描写还不够。因此,吴老师进行了针对性的引导。这时,无论是小作者,还是其他同学,对于如何落实表格上四顆星相对应的内容,拥有的不仅仅是一种清晰的认识,而且还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能力。

好的教学,从来不会只停留在“技术”的层面,它还是一种“艺术”,在如春风化雨般自然无痕地丰富知识、提升能力的同时,一定也滋养了学生的精神和心灵。为了激发学生们写作的热情,吴老师告诉学生,他特意在网站上设立了“小能人展示台”,并且让每一次被推荐的“小能人”站到“小能人展示台”上,并且幽默地问:“你觉得自己能一站到底吗?为什么?”“我觉得能,因为我相信他的推荐稿!”在听完第一位学生的习作之后,吴老师真诚地说:“他是‘金刚腿,而你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写作小能人!”第二位学生的动作描写略有不足,在讨论之后,吴老师又引导大家关注:我觉得尽管“正面描写”有些单薄,但是“侧面烘托”却异彩纷呈,一连用了“同伴表现”和“观众评说”两种方法,很了不起!并最终给了小作者四颗星。……这样的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写作技巧的促进,更是对写作热情的唤醒、写作意义的落实。这样的评价,是会永远留在他们心里的。

顾春雨:吴老师曾说:习作教学最大的存在价值就是对在场每一个儿童言语困境的“扶助”,而“扶助”不仅仅是精神层面的鼓励,更重要的是技术层面的指导。吴老师的这节课在科学的写作课程视野下紧紧围绕习作的言语结构确定所教内容,变无形为有形,精准定位教学目标,合理选择、运用例文,精确提炼习作知识,扎实细致地进行方法指导。一方面,他鼓励儿童运用习作知识学习迁移;另一方面,他通过具体、细化的习作评价引导学生自我修正,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习作能力。希望大家能从吴老师的教育智慧中汲取养分,在习作教学之路上越走越坚实。

责任编辑 郭艳红

猜你喜欢

开瓶展示台瓶盖
瓶盖配对
设计巧妙的瓶盖
药瓶内干燥剂开瓶后应丢掉
开瓶男神
才艺展示台
我看见的
开瓶盖
葡萄酒喝不完如何保存?
葡萄酒开瓶后能存多久
才艺展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