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校体育课堂开展啦啦操课程的意义及可行性

2017-05-30吴磊

体育风尚 2017年9期
关键词:啦啦操高校体育可行性

吴磊

摘要:文章首先从啦啦操运动在国内高校的发展现状入手,分别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高校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和高校文化建设的发展等方面对高校体育课堂开展啦啦操课程的意义做了全面阐述,然后基于学生的喜爱度和课程设置的优势等方面对其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对高校体育课堂开展啦啦操课程提出了几点自己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啦啦操;高校体育;可行性

啦啦操又叫做啦啦队运动,属于一种新型的体育运动项目,兼具娱乐健身、磨炼意志、培养合作精神等多种功效[1]。虽然在国内起步较晚,但在我国健美操协会的不断推动下,近年来我国的啦啦操运动发展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深受广大青少年学生喜爱。特别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新时期,对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多样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不断朝着传统项目的传承和新项目的增设的大融合方向发展。而啦啦操这种新兴运动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的开展,则不但能满足学生对体育课程多样性需求的要求,而且也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锻炼和健康成长,同时也与当前体育教学目标相一致,并能提升高校的体育文化教育成果。基于此,笔者对高校体育课堂开设啦啦操运动的意义及其可行性进行了如下分析。希望本文的浅见能为我国高校体育课堂改革和啦啦操运动项目的推广和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研究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一、啦啦操在国内高校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啦啦操运动项目是从2000年才引入国内的,备受青少年人群的青睐。尽管引入时间短,但在国内的各项赛事中出现的频次却很高。

1999年,我国的第一个专业啦啦队诞生,叫NANATEAM(呐呐),曾在CBA大赛的中场时段表演。到了2000年,“冰红茶杯”首届大学生动感啦啦操比赛举行,推动该项运动在国内的快速发展。2002年,“西部阳光杯”全国大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锦标赛举办,其中啦啦操就作为一个大项被列入其中,届时参赛高校有24个,包括北大、同济、川大和西南交大等,选手共计210人[2]。自此,啦啦队运动在国内发展得如火如荼。2004年,中国的啦啦操比赛已正式成为体育竞赛项目,同年制定了中国学生啦啦操专业评判员等级资格制度。此后,啦啦操比赛项目在全国高校中迅速发展起来。特别是随着体育职业化的不断发展,足球宝贝、田径宝贝等热词的不断涌现,啦啦操运动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球场文化,而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校园文艺,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打开了一种新方式,并开启了高校健康体育活动的篇章。

二、高校体育课堂中引入啦啦操的意义

(一)啦啦操运动能增强学生的个人体质

啦啦操这项新兴的体育运动,坚持锻炼是可以提升人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由于啦啦操是一种将多种体育节目融合于一体的新兴运动项目,其在运动过程中会使人的弹跳能力和动作速度、舞蹈动作、柔韧度和协调性等都得到全面的锻炼。而且一套啦啦操的完成时间大多为2min-2min30s之间,所以对运动人员的动作难度和身体协调性及舞蹈动作等要求都是非常高的,加之啦啦操运动是一种长期性的运动项目,需要学生不间断的去练习,所以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学生的意志力和运动恒心,这项运动坚持开展,会使高校学生的身体协调性、个人形体和身体健康等均有大幅提高。因此,啦啦操运动课程的开设,对增强高校学生的个人体质是十分有帮助的。

(二)啦啦操运动能提升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度

截至目前,已经有多项研究充分证实:人体在参加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能有效缓解内心的压力,坚持运动的人能通过运动来实现内心不良状态的一种调整,在预防各类心理疾病方面有一定的成效[2]。因此,啦啦操作为一项集舞蹈艺术、音乐艺术为一身的新体育项目,它除了具有动作协调优美的特点外,灵活多样的配乐伴奏也能满足多种不同内心状态的人的运动需求,这种运动可以说是能给人一种视觉、听觉和心理多层面心理需求的美好感受,而如果能在高校体育课堂上引入啦啦操运动项目,则能有效带动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这项体育运动中来,并将生活和学习中的不快情绪一扫而光,有效缓解学生的各种不良情绪和精神压力,使其能有更饱满和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去,同时也能提升其心理的健康度,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积极向上、努力进取、内心健康的新时代有用人才。

(三)啦啦操运动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啦啦操运动巧妙的将各种更高难度动作进行了完美的衔接,因此,对队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将精美的动作完美的展现出来,而为了完成这一目标,队员必须同时满足下列基本条件:强健的体魄、协调的肢体、柔韧的筋骨。这些都是美感展现和精神体现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3]。而相比较健美操等运动,啦啦操的局限性更强一些,要求运动设施更专业、动作编排更缜密,在富有创意的同时还必须要有合理的想象力,以通过体育运动的形式来发散学生思维,提升其创新能力。而学生在啦啦操运动表演时还必须对舞台及灯光效果、音乐的感染力、服饰和造型的美感等均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也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在有关调查中研究发现:学生在啦啦操运动比赛中音乐、舞蹈和运动的结合,对开发和提升学生的情商也是有一定帮助的。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啦啦操在高校课堂中的引入,对学生个人能力和道德修养等方面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是非常有益的。

(四)啦啦操运动有助于丰富高校的体育文化

体校园体育文化是通过多种形式展现出来的,除了课堂这种传统的方式外,课外体育活动也是一个重要的表现途径。而啦啦操运动不但可以在课堂上展现,而且同学们还可以在课下时间练习和展现。换言之,高校啦啦操课堂中所教授的内容也是可以在课外展现的,如运动会的开幕式表演等,这样不但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纵观国内当前高校,每年的运动会开幕式表演是被极为看重的,当前在开幕式上的团体操表演也大多选取啦啦操的形式,这样不仅使运动气氛更为热烈,而且很好的展现出了各自高校的体育文化。

三、在高校体育课堂推行啦啦操运动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一)学生的喜爱度分析

众所周知,啦啦操最初是一种观众在赛场上自发组织的啦啦队活动,由此演变而来的当前的啦啦操运动,实际上是满载青春活力的,而且具有积极向上的一种能力,能很好的体现出团队的精神,极具集体荣誉感。当前这项运动已经演变成了一项全民健身运动,其中将体操的跑、跳、走等基本动作和健美操的律动感都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而且还融入了一些现代舞和提舞蹈的腰胯动作,无论是站立姿势还是托举动作都均有涉及,因此,它除了具有艺术的美感外,还是富有个性的,更具有律动性,最为主要的是具有健身功效,其表现形式既刚柔并济,同时又热情奔放,与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是相吻合的,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求知、探索的好奇之心。在这种体育运动中更能传递给大学生一种敢于创新、自我挑战和超越決心和精神价值[4]。因此,笔者认为,在高校体育课堂上开展啦啦操运动,是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情怀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课程设置的优势分析

啦啦操作为一项公益性的体育活动,若能以高校体育课堂为阵地展开,是恰好符合“终身体育思想的确立、全民健身计划和素质教育的实施”的基本发展思想的[5]。当前的学校,对学生德智体美劳方面发展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一些高校还会组织高校之间的赛事活动,如CUBA比赛等,这些活动赛事实际上是给高校学生的啦啦操运动展现提供了平台,在已举办的历届活动中,其中的啦啦操活动形式备受学生喜爱,也深得领导的赏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思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的是当今的高校学生已经大大不同于往日,他们对体育健身开始变得非常重视,对自我形体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高校体育课堂增设啦啦操课程,并为此创建专门的运动场地是十分有必要的,此举不但能使高校体育课堂的运动类目更丰富,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也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高校文化的充盈是十分有帮助的。加之啦啦操运动作为一项集体运动,对团队的协作能力、组织纪律性都是有非常高的要求的。因此,该课程的引入必将提升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协作意识,提升其思想认知水平,可以说是一项将德育教育成功渗透到体育课堂的运动项目。而高校作为大学生从学校跨越到社会的一个重要跳板,他们对生活的趣味性追求和体育课堂类目丰富性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所以,在高校体育课堂开展啦啦操活动是十分有必要且可行的。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啦啦操作为一项在国内新兴起来的体育运动项目,集中了体育健身、团队协作、艺术美感和心理活动等多种因素,是一项在高校体育课堂中十分有必要开展的体育项目,高校也应积极落实体育教育战略目标,加快高校体育科目的创新和发展,以缩短与国际体育运动间的差距。综合上述分析,无论从学生心理还是生理需求的角度,还是丰富高校文化的角度,亦或是开设优势价值的分析方面,均表明了啦啦操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因此,是可行的。

(二)建议

1.课程设置要科学,教材编制要合理

而要在高校体育课堂开展啦啦操科目,除了校领导要对啦啦操项目特点和学生需求有充分的了解外,还必须提供课程开展的配套设备资源。此外,还必须先有一套教材,因此,在内容编制中应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生理特点,无论是教还是考都要科学合理,而在教材编制过程中,为了保证竞赛的公平性,规则制定必须科学,符合行业统一标准的规定。而为了促进高校啦啦操运动和课外体育运动相融合,还需将体育社团等相关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使啦啦操项目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2.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

在高校开设啦啦操课程之前,首先应培养一些具有专业知识和较高素养的指导人员,也可通过培养、引进等多渠道方式实行人才吸引,来提升高校啦啦队教师的优质资源,以便能对学生的啦啦操课程进行系统、科学的指导,并最终实现增强学生体质、净化学生心灵、磨炼学生意志、提高学生素养的教学目标。

3.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竞赛规则

当前,我国的啦啦操项目还没有成立专门的协会,多是由我国健美操协会和教育部大学生协会进行组织管理。而在美国,在校园中就有专门的团队和协会[6]。因此,建议我国成立专门的啦啦操协会,并在各省市地区成立地区性组织机构和俱乐部,以推动这项运动的普及发展,完善管理。

参考文献:

[1]谭丹华.我国啦啦操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体育世界,2008(06):19-20.

[2]律叶.简论开展高校啦啦操课程的意义[J].体育教育,2017,162(05):98-99.

[3]杨冉冉.公共体育课程开设啦啦操课程的可行性与意义研究[J].运动精品,2016,35(8):145-146.

[4]张映雪.啦啦操项目进入高校体育课的意义及可行性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30(05):145-146.

[5]李娅男.关于高校体育课堂中啦啦操的意义和可行性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16):77-77.

[6]潘红霞,周红霞,牛海英.试论在高校开展啦啦操课程的可行性[J].体育时空,2015(23):98-100.

(作者单位: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猜你喜欢

啦啦操高校体育可行性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
HDL-C,LDL-C,CK-MB和RBP使用朗道质控品作为室内质控品的可行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