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新路

2017-05-30何海兵

党政论坛 2017年7期
关键词:居民区区域化共治

何海兵

自2014年底上海市委颁布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1+6”文件以来,各个区、街道都将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摆在突出的位置,开展了调整组织机构、搭建联席平台、完善会议制度、加强队伍建设等多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本文通过对上海市16个区525位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解到当前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进一步探索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新路子提出若干对策思考。

一、当前上海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结构尚未完全成型

在街道层面,从党的建设系统来看,有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行政党组、社区党建办公室、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区域化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平台等;从社区共治系统来看,有街道办事处、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社区委员会、社区公益基金(会)平台等。但是,目前基层党的系统和社区共治系统如何有效对接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

在居民区层面,从对上海市16个区的抽样调查来看,绝大多数居民区都建立了区域化党建平台,但多元主体作用发挥的情况,不同类型的社区有所差异。商品房社区中,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的作用发挥一般;售后公房社区中,物业公司发挥作用最弱;动迁安置社区中,物业公司、业委会、社会组织的作用发挥都最弱。具体到业委会的运作情况,业委会正常运作比例最高的是商品房社区,勉强维持比例最高的是混合型社区,无法运作比例最高的是动迁安置社区。

2.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机制尚未良性运转

在街道层面,首先,总体来看区域化党建平台更多停留在共建的层面,驻区单位更多的是出钱出物给社区,承担单向的责任。区域化党建平台没有和社区基金(会)实现对接,驻区单位没有更多地参与到公共议题和公共项目当中来。其次,社区委员会的设立和运作,相当一部分停留在形式层面,实质性运作的很少。再次,每年实施的实事项目,更多注重结果导向,过程注重不够,没有在过程中有效引导居民参与,没有在过程中传递价值。

在居民区层面,居委会更多习惯于自上而下的传统工作方式,不太习惯于自下而上形成自治议题和项目,甚至少数居委会存在为报项目而报项目的现象。

3.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力量尚未充分挖掘

一是群团组织下沉社区发挥枢纽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基层群团工作表面化边缘化现象普遍存在,大多数社区群团组织工作的覆盖面不广。社区群团工作人员队伍的工作理念和整体能力还不适应社区治理的需要,作为枢纽型组织的群团组织自身能力建设还不够。

二是专业社会组织的作用发挥有待进一步提高。首先,从区域上看,社会组织分布不平衡,中心城区多,郊区少。截止到2016年6月,上海市区级层面社会组织有11558个,16个区平均722个,最多的浦东新区有1954个,最少的崇明区只有481个。其次,从服务内容上看,服务类社会组织数量多,社区管理类、专业矛盾调处类社会组织数量少。再次,从人才队伍上看,社会组织工作人员队伍在年龄结构、学历知识水平、社会工作专业能力等方面都有待于优化和提升。

三是社区党员骨干作用发挥有待进一步强化。一方面,目前虽然已经建立了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度,但对于党员到社区报到的后续情况跟踪和考核不够,同时也缺乏引导党员积极投身社区治理的渠道和平台。另一方面,部分党员在从事社区工作过程中,亮出党员身份的主动性不够,缺少以身作则宣传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意识。调查数据显示,只有35.57%的居民区建立了党员亮身份制度。

二、进一步探索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新路的对策思考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的要求和上海市委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1+6”文件的精神,进一步探索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新路子,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1.进一步完善社区治理架构,实现城市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的有效融合

一是实现城市基层党建平台与社区共治自治平台的对接。要切实完善社区党委建制,切实负责区域化党建和“两新”组织、居民区党建工作,推进“三建融合”。社区党委指导社区委员会,突出社区党委和社区委员会的联动效应,形成社区共治议题和项目,通过资源整合、工作融合,实现政府、社会、市场和居民的良性互动。

二是实现社区党建服务中心与其他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的对接。社区党建服务中心作为服务平台和窗口,其工作要能嵌入到社区服务和公共管理当中,要能融入到居民日常的活动当中。因此,在物理空间、服务项目、人员队伍等方面要实现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空间的有效衔接。通过党员志愿者带领社区志愿者,通过党建服务项目带动社区公益项目,通过社区党校引导社区学校,通过党建文化引领社区文化。

三是实现社区党建办公室与其他社区办公室的对接。对于居民区来说,街道社区党建办公室指导居民区党建工作,社区自治办公室指导居民区自治工作,社区管理办、服务办、平安办等办公室的业务最终都要落到社区,因此居民区要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自治,需要社区党建办公室和社区自治等其他办公室有效对接。

2.进一步完善社会协同机制,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共治的活力

一是通過党建带领群团组织发挥作用。以党建带群建,通过社区党建办公室推进党群一体化工作体系建设,采取阵地共享、活动共办、队伍共建的方式,形成党、工、青、妇组织相互支撑,同步推进的党群工作新格局。比如青年中心、妇女之家、职工之家联手共建,共同谋划,优势互补,既能避免各自为政、增加社区负担,又能资源共享,更好发挥服务群众的作用。

二是通过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培力增能。按照“应建尽建”的原则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增强社会组织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能力,帮助社会组织了解政府部门的运作规律和方式。通过党建联建搭建供需联动平台,推动四类社区社会组织融入区域化党建,参与到社区共治自治的格局当中。加强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社会组织工作人员持证的比例。适当增加社会组织代表在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的比例。

三是通过党建引导企事业单位跨界合作。首先,可以将区域化党建单位的主要成员推选为社区委员会委员以及社区基金(会)的理事,参与社区基金(会)的运作,共商共治议题和共治项目。其次,基层党建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众筹平台,吸引更多的单位投身到社区项目中。再次,一些开发区、园区的党建服务中心可以直接打造企业社区,开发项目,凝聚服务企业员工,同时鼓励企业员工积极参与社区公益志愿活动。

3.进一步完善基层治理方式,提升居民有序参与社区自治的动力

一是创新党组织组建方式。在居民区可以按照居民区、块区、楼组分别健全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形成居民区、块区、楼组三级“阶梯式”形态。以楼组党建引领楼组自治,唤醒沉睡的邻里空间,把邻里互动、安全防范、矛盾化解、规范约束等功能纳入楼组自治平台中,实现楼事共议、楼务共管的自治氛围,促进邻里共同体的形成。同时推动楼组党小组长、居民小组长(楼组长)、妇女小组长以及各类志愿者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力量建设,尤其要发挥党员在社区自治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落实党员社区评议制度。

二是创新居民自治团队建设。在推动居民自治项目的过程中,要注重通过项目化运作实现居民团队化、组织化。居民区党组织要大力培育特色团队和精品项目,比如环保绿色生态项目、健康体锻项目、亲子项目、社区厨房烘焙项目等,充分挖掘社区人才资源,形成一批团队带头人和骨干积极分子。要引导和推动活动型团队向功能型团队发展,营造社区文化,促进社区融合。

三是创立社区公共规则和秩序。在居民区党组织的引领下,大力推进社区民主协商。当前要把小区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与居民自治结合起来,既要改变小区外在的硬件环境,也要提升小区内在的软件环境,拆、建、治相结合。在实事工程的推进过程中让居民参与方案的制定、实施和监督,提高居民的协商议事水平和自治能力。通过居民参与和协商,共同制定楼道公约、文明养宠物公约、停车公约等。通过居民参与塑造社区公共精神、公共意识、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等,从而达到社区家园化治理的最终目的。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 矫海霞)

猜你喜欢

居民区区域化共治
“多元共治”乐融融
强化区域化管理 聚焦信息化建设
城燃企业区域化管理模式下技术创新体系搭建
阿尔金山西部区域化探数据处理方法对比研究
“熊”视眈眈
职工代表区域化协作管理的实践探索
集萌社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
是谁让危险品企业埋伏居民区?
探索代建制 共治团结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