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野生羌活驯化栽培技术

2017-05-30王苏林

甘肃农业科技 2017年9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

王苏林

摘要:从育苗、移栽、病虫害防治、收获与加工等方面总结了羌活野药家种驯化栽培技术,并从双重休眠、反常现象、发芽抑制物、萌发条件方面分析了羌活的驯化难点。

关键词:野生羌活;驯化;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1463(2017)09-0086-03

doi:10.3969/j.issn.1001-1463.2017.09.027

羌活是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及根茎入药,经济价值较高,市场缺口较大的名贵中草药。羌活喜高寒、凉爽、湿润的气候,喜肥、怕强光、较耐荫;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的壤土为佳,以酸性、中性土壤为宜。羌活野生种多生于海拔2 400 m以上的高山林荫湿地,分布范围较狭窄。在甘肃省主要分布于甘南、武威、陇南、定西等地,而定西市主要分布于岷县、漳县等地[1 - 6 ]。羌活生长期短,自然生长量小,成药周期长。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返青,年生长期随海拔升高而减少,最长110 d左右,最短90 d左右;由于生长期短,地上部分生长量大,故羌活的根及根茎生长缓慢,从种子发芽至长成商品羌活需3~5 a或更长时间。种子为深度休眠,休眠期较长,一般为8~10个月;发芽率极低,当年自然发芽率只有0.5%~0.6%。羌活具有散表寒去风湿、利关节之功效,需用量大,过去一直依赖采挖野生资源,使羌活资源量严重下降,濒临灭绝,供不应求,价格持续上扬。为挽救羌活这个种群,满足医用需求,人工驯化栽培羌活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深远的社会效益。

1 育苗

1.1 种子采集

主要采集野生羌活的种子,一般选生长3 a以上羌活植株所产种子。每年8月底至9月初采收,分批多次采集,将成熟度80%~95%的湿羌活种子用剪刀剪下,清除杂质备用。

1.2 种子处理

为促进种子和胚的后熟以及打破休眠,应进行变温层积处理。将采集的湿羌活种子立即加水及适量洗衣粉揉搓,然手用水清洗,重复6~7次,清除发芽抑制物。再用种子量10倍的湿河沙混合拌匀,湿度为60%~70%,在背阴通风处堆积,每隔10 d翻1次,直到冬天结冻为止。先暖温堆积3个月(9 — 11月),再转入低温3个月(12月至 翌年2月),经过高温向低温(自然温度)转变,前期暖温促进种子后熟和胚的发育,后期低温打破休眠,创造种子萌发的条件。

1.3 苗床播种

育苗地选在海拔2 400~2 600 m、年降水量500 mm以上的区域。以肥沃、质地疏松、阴湿、排水良好的阴坡棕色森林土为宜。3月上旬清除杂物,深耕30 cm左右。播前再浅耕耙耱1次,结合浅耕施入适量的草木灰、磷酸二铵600~750 kg/hm2、硫酸钾60~90 kg/hm2。采用高畦育苗,畦高20 cm、宽100~120 cm,畦间距25 cm,畦向与坡向一致,畦面略呈“弓”形,畦长可依地形而定。3月中下旬土壤解冻后露地播种,在整理好的畦面上按行距6 cm开沟,沟深1 cm,将处理过的种子均匀地撒于沟内,播种量75~90 kg/hm2。盖上细肥土,覆土1 cm,然后畦面覆盖作物秸秆3~5 cm遮阴保湿。

1.4 苗期管理

播种后如遇干旱,可在覆草的垄面上用洒壶浇透水,要求轻浇、勤浇,保持土壤表面潮湿,以利出苗。20 d左右即可出苗,出苗后及时挑松覆草,齐苗后选阴天分3次挑去覆草。羌活幼苗怕阳光直射,应用黑色遮阳网搭棚遮阴,直到立秋阳光逐渐减弱后可将遮阳网选阴天全部揭去。苗前期不宜除草,待长出真叶后进行中耕除草,幼苗过密时合理间苗。在苗高10 cm时追施充分腐熟的人畜粪尿或腐熟的厩肥,6 — 7月份追施磷酸二铵150~300 kg/hm2。多雨季节注意排水,以免积水造成根茎腐烂。冬季倒苗后可培土越冬,一般能自然越冬。

2 移栽

2.1 整地施肥

移栽地应选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肥沃的砂質壤土为好。质地粘重,低洼积水的土地不宜种植。移栽前一次性施入腐熟有机肥75 000 kg/hm2、磷酸二铵300 kg/hm2、尿素150 kg/hm2、硫酸钾90 kg/hm2。

2.2 适时移栽

土壤解冻后采挖种苗,选取健壮、均匀的优质种苗,于3月中旬至4月上旬移栽。

2.2.1 露地移栽 3月中旬在整理好的地块上,按行距40 cm开沟,将种苗按株距25 cm摆放在沟内,然后覆土,略露出芦头。采用独苗定植的方式,保苗97 500株/hm2。

2.2.2 膜侧移栽 选幅宽40~45 cm、厚0.015 mm的高压聚乙烯黑色地膜。4月上旬移栽,采用边挖沟斜栽、边起垄、边覆膜的方式。沿地边先挖1条宽15 cm、深10~15 cm的直沟,将沟内的土翻出一部分,留一部分作一斜向地边约45° 的坡面,把羌活苗顺坡向斜栽于坡面,按株距25 cm独苗移栽,将大小苗间隔摆置。种子田可按50 cm的株距双苗栽植,出苗后留壮去弱,间苗定植。坡面栽满后在距此行45 cm处再挖1行直沟,将沟内的一部分土翻出盖于前沟的羌活苗上,盖土约2~3 cm,再翻出一部分土于两沟之间作高5 cm、宽35~40 cm的微拱型垄,在垄上覆膜,把此沟做成与前沟同一方向且坡度为45° 的坡面,再栽苗,依次循环种植,这样每条垄沟内就斜植1行羌活苗,保苗87 000株/hm2。关键要掌握好栽植斜度和地膜边缘与羌活苗头的距离,使种苗栽植于两垄之间的垄沟内,即羌活苗的头部在垄沟内两垄地膜的夹缝中,苗身及尾部在地膜内。膜侧栽培的优点是减少了膜上栽植时的放苗环节,杜绝了烫苗烧苗、苗孔错位现象,保证苗全苗齐,减少了放苗、除草用工,避免了因放苗造成的地膜破损,有效地发挥了地膜的增温保墒效应和降低了生产成本。

2.3 田间管理

羌活齐苗后,应注意及早除草,以后视田间杂草情况随时清除。适时定苗、间苗,去弱留壮,单株定植,合理保苗。羌活喜阴湿,不耐旱,一定要视土壤墒情浇水保墒,每年10月下旬浇越冬水,第2年返青期和封垄期都是浇水的关键时期。阴雨天要及时排水,以防根茎腐烂。立秋前后追施尿素150 kg/hm2、磷酸二氢钾150 kg/hm2。膜侧栽植的可采用灌根的方式追肥,对露地栽植的冬季清洁田园后撒施一层土杂肥。以后每年追施返青肥1次,施磷酸二铵300 kg/hm2。羌活现蕾后,除留种植株外,应摘除花蕾,减少养分消耗,以利根部生长 。

3 病虫害防治

羌活病害较少,如发现按常规方法防治。虫害主要是黄凤蝶幼虫咬食叶片、蚜虫吸食组织汁液,发生时可用烟草、石灰、水按体积比1∶1∶10的比例配制的烟草石灰水喷洒防治,或用20% 杀灭菊酯乳油1 2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地下害虫严重时可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喷洒地面进行土壤处理。定植后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叶斑病,根腐病可用40%药材病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灌根防治;叶斑病可用40%药材病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

4 收获与加工

移栽后3~4 a可收获,一般于10月下旬羌活地上茎叶枯萎后揭膜采收。将刨出的羌活地下根茎,去掉芦头,去净泥土,晒干或烘干即可出售入药。种子田继续做好田间管理,翌年采集种子。

5 驯化难点

育苗是羌活野药家种驯化栽培的瓶颈,种子很难萌发,育苗不易成功。在自然条件下,羌活种子需经1 a才能萌发,而且发芽率极低。促使羌活种子完成形态、生理后熟,打破休眠,提高发芽率,是实现羌活野药家种驯化栽培的突破口和捷径。

5.1 双重休眠

羌活种子为胚后熟休眠类型,种子属于双重休眠,需完成种子和种胚的后熟才可发芽。

5.2 反常现象

完全成熟至干的羌活种子发芽率低,而成熟度只有80%~90%半成熟的湿种子发芽率反而较高,且有较强的发芽势。不完全成熟的湿种子由于有水分湿润,种子处于浅休眠状态,胚还有生长的意识,此时如保持适宜的温湿度,胚可继续生长,逐渐完成形态后熟。温度在15~20 ℃、湿度在60%~70%时,经40 d胚可长到2.5 mm,已有成熟胚的50%,再长20~30 d,可长到成熟胚的60%左右;如果长到70%就可完成胚的形态后熟,再经一定时期的低温处理,完成生理后熟后就能发芽。完全成熟至干的种子则进入深度休眠状态,此时要打破休眠让胚生长完成形态后熟就比较困難。

5.3 发芽抑制物

种子外果皮内存在发芽的抑制物质,这些物质的存在延缓了种子发芽的速度。

5.4 萌发条件

羌活种子发芽出苗对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环境条件要求十分严格,野生幼苗多生长在伴生植物的根际、禾草间、苔藓等湿润、疏松、腐殖质含量高的特定环境中。

参考文献:

[1] 高凌花. 羌活生态特性及施肥对其产量质量影响的研究[D]. 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7.

[2]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27.

[3] 宋平顺,赵建邦,郁 霞,等. 甘肃不同地区栽培羌活的质量研究[J]. 甘肃中医,2008(11):76-77.

[4] 董生健. 野生羌活驯化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1):28-29.

[5] 陈小莉,方子森,张恩和. 甘肃羌活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J]. 草业科学,2005(1):24-26.

[6] 何士剑. 高寒阴湿区羌活育苗移栽技术[J]. 甘肃农业科技,2012(11):62-63.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
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分析
兰山区义堂镇简易大棚蔬菜高效轮作栽培技术研究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