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声世界响惊雷

2017-05-30廖灿勇黄婷婷

公民导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聋哑人笔录手语

廖灿勇 黄婷婷

双手如蝴蝶般灵活舞动,一旁的聋哑人看着他的手,时而比划,时而会意点头……这样无声的法律咨询,是大渡口区人大代表、重庆鼎圣(大渡口)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唐帅工作中再寻常不过的场景。而这样的沟通,花费的时间几乎是正常人的两三倍。

按照我国诉讼法规定,公民参与诉讼时享有自我辩解和辩护的权利,还可聘请律师进行辩护。但对于这些无声世界里的人而言,在诉讼中,他们既无法做到自辩,也无法与律师进行有效沟通,致使其维权变得异常艰难。

为聋哑人代言

作为手语律师,32岁的唐帅说:“这是上天给我最好的安排。”

唐帅出生在一个无声的家庭,受父母都是聋哑人影响,很小就练就了娴熟的自然手语。后来,他又学习了全国各地的方言手语以及国家普通话手语,并于2006年取得手语翻译证书。

2012年,西南政法大学毕业的唐帅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结合手语技能,成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名手语专业执业律师。

从2015年起,唐帅开始协助公、检、法等部门沟通处理涉及聋哑人的案件。

协助重庆以及广西、陕西等各省市公、检、法办理聋哑人刑事案件上千件;义务为重庆市大渡口区8个街镇残疾人普法;义务帮助残疾人诉讼维权50多起……随着名气的增大,慕名来找唐帅寻求法律帮助的聋哑人越来越多。

接待、答疑、接案,成了唐帅每天的“必修课”。与聋哑人沟通非常耗时,忙的时候,他每天从早上9点钟上班,一直要工作到凌晨1、2点才能回家。

为了方便更多的聋哑人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能及时联系上他,2016年,唐帅拿出全部积蓄,研发了一款名为“帮众律师”的APP软件,旨在为各年龄阶层的群众和各类残疾人朋友提供便捷的法律帮助。截止目前,这个APP的下载量达四万余次,其中1/4来自聋哑人,已帮助解决法律问题千余个。

然而,单凭一人之力,远远无法解决聋哑人诉讼难、维权难的社会问题。

聋哑人维权困局

目前,我国有3000多万聋哑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比普通人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交流,特别在案件发生时,各种信息的交流量直线上升,交流困难更加明显,维权存在诸多不便。

2016年5月,一位7旬老人走进唐帅办公室向他下跪哭诉,她女儿是聋哑人,因涉嫌盗窃被公安机关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但她认为,女儿是被冤枉的。

“由于家庭贫困,老人先是向法律援助律师求助,但却被告之律师没办法和聋哑人交流。老人求助无门,只好找我帮忙。”唐帅回忆说。

唐帅接下案子后,依法会见了聋哑嫌疑人。她告诉唐帅,她与手语翻译沟通不畅,且由于文化水平低,看不懂笔录上的内容,稀里糊涂在笔录上签了字。

了解情况后,唐帅到检察院依法调取了案件的所有证据,以及公安机关讯问时候的同步录音录像。经过对比发现,手语翻译和聋哑嫌疑人的手语存在普通话和方言手语的差别,导致笔录内容和嫌疑人的阐述有出入,笔录内容并非其真实意思表达。

在唐帅的建议下,检察院聘请第三方翻译机构对笔录内容进行鉴定。最终,检察院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对聋哑嫌疑人作出了不予起诉的决定。

这个案例只是目前我国聋哑人诉讼难、维权难的一个缩影。

在我国,通常公安机关在办理聋哑人刑事案件时会聘请聋哑学校的老师担任翻译,但由于我国现行手语存在普通话手语和方言手语的差异,聋哑学校的老师大多只掌握普通话手语,对方言手语不熟悉,加上不是法律专业出身,对法律术语也不了解,所以在案件翻译中可能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聋哑人而设计的诉讼程序,司法机关也没有专门针对聋哑人群体配备精通手语的司法专业人才,同时也没有第三方的权威鉴定机构,无具体的法定标准。因此,司法机关在对案件定性时,手语翻译的意思成为主要依据。

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副院长朱颖表示,由于司法人员大多不懂所翻译的语言,对翻译内容无法从实质上对其进行监督。一旦翻译人员出现误译、漏译,或者与当事人串供、隐瞒案件事实等,将影响案件最终的定罪量刑。

弥补司法漏洞

如何弥补无声世界司法漏洞?

针对官方手语与民众自然手语不统一、手语翻译人员法律知识欠缺、不受管辖随意性大,特别是在涉聋哑人案件中,聋哑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与翻译、笔录、视频之间意思表示不一致等问题,唐帅建议,应建立手语翻译协会,研究研发、学术讨论手语,促进我国手语统一;规范法律手语,制定和规范司法手语翻译标准;建立第三方权威机构,承担司法机关办理涉聋哑人案件中聋哑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与翻译、笔录、视频等的核实和鉴定工作。

重庆市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曹辉林则建议,加强法律援助中心和残疾人联合协会的合作,派驻法律专业人员在残联进行驻点咨询解答,或者由残联选派专业的手语翻译人员到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以便解决聋哑人法律援助的沟通问题。

“这一工作还要从基础抓起。”唐帅还提出,应在法学院等高等院校开设手语班,让有兴趣的大学生投身到手语的学习中来,培养更多既会手语又精通法律的专业人才;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招录法官、检察官时,应吸纳一些既精通手语也具备法律职业资格的人,科学建立专人办专案机制,探索设立涉残疾人案件检察室、审判庭,努力让他们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链接:中国手语体系尚不完备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英国、瑞典、日本等发达国家就已经陆续将手语作为一种独立的语言纳入国家教育体系,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还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关于手语翻译的培训、测试和鉴定体系,有的国家还成立了国家级手语翻译机构。

在我国,直至2007年1月,手语翻译才被列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新职业。此后,中国就业促进会手语实训基地才推出中国手语翻译能力实训和考试认证。但是目前,有关规范和完善该职业的配套法律、法规仍未出台。

中国手语的自身体系尚不完备,一些词汇缺乏,且未在全国达成统一。据调查,只有64.44%的聋哑人偶尔看手语新闻,原因主要是看不懂手语翻译,理解不了新闻内容。而被调查的聋哑人中78%——89%只能理解手语新闻中不足60%的手语。大部分人认为翻译新闻的手语与他们日常所用的手语差距很大。

我国尚未设立专门的手语翻译人员行政及行业监管机构,也沒有制定统一的手语翻译人员管理办法及执业规范,司法机关无法客观全面地掌握其个人档案资料,无从衡量其个人道德素质与诚信程度,没有可以对其参与刑事诉讼的活动进行监督的有效途径和合法依据,难以保证其能够切实依法依纪履行职责。

猜你喜欢

聋哑人笔录手语
手语学习,只为更懂你
总觉得哪里有问题
《小鹦鹉从教记》之得意忘形不听劝
自然手语在聋人大学生手语中的使用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体验10分钟黑暗
多吉从师记
陈述申辩笔录的格式规范
女神笔录
奇怪的手语图
聋哑人犯罪管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