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许昌艾庄铜器舞的文化特征与传承

2017-05-30宋亚敏

大东方 2017年9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

摘要:许昌艾庄铜器舞是一项风格独特且古老的民间艺术活动,从古发展至今已由民间艺术活动发展成为一项融民族鼓乐、舞蹈、舞龙、舞狮、戏曲等一体的民俗活动。艾庄铜器舞作为中华民族祭祀文化传承之一,以其久远的历史、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较强的娱乐性,在豫南农村广为流传,是人们在在传统节日、祭祀活动中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是人们将民族情趣寓于娱乐之中的活动方式。

关键词:许昌艾庄 铜器舞 文化传承

一、许昌艾庄铜器舞的起源概述

艾庄铜器舞是发源于许昌市艾庄回族乡的汉族舞蹈,汉族民间舞蹈绝大多数源于巫术与宗教祭祀活动,所谓"舞,允从雨"。铜器舞也属于一种祈求老天降雨的祭祀仪式。求雨时,群众常常把铜器般出来摆在街上敲打,以祈求老天会"开恩"降雨。这种形式随着历史逐渐演变,由简单的敲打铜器发展为后来的"铜器舞",并成为了人们娱乐和欢庆丰收的一种方式,每逢汉族民间集会或过年过节,当地群众便以舞助兴,深受群众喜爱和欢迎

而艾庄铜器舞形成之前便有宗教的祭祀和求雨仪式。乾隆年间,几经旱事。艾庄居民为求降雨便举行了大型的求雨仪式。求雨分三个阶段,首先,有一名偷水者反穿羊皮袄,跑到庙里的水塘边灌一瓶水,此时敲铜器的众人“发现”有人偷水便佯装追赶,一边敲打一边追赶,直到偷水者将水偷回家中撒出。最后,村民烧香祈求。据说这种求雨方式很是灵验,后又几经旱事,人们便将这种求雨方式固定下来,有了“专职”的求雨人和求雨器材,铜器舞的雏形便由此形成。

后来,在村里老族长鲁元的带领下,在铜器舞中融入了当时的民间艺术形式,不仅在敲打铜器时加入了一些跑、跳的姿势,同时制定了三个固定的敲打谱系。敲打谱系节奏由慢到快,使铜器舞具有了阳刚之气。这种固定的谱系和风格被村民世代流传了下来。在流传过程中,虽有乐谱,但缺少指挥,敲打的时间和节奏都受到影响,敲打时间一长,就会有人乱了章法,跟着别人乱敲,使铜器舞的音阶混乱。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村里的一位族长便举着一面小鼓统领大家,大家以他的鼓声为号开始或结束敲打,即为现在的肘子鼓。至此,铜器舞的组织形式基本确立,现代铜器舞的指挥者也随之产生。

二、许昌艾庄铜器舞文化特征及表现形式

1、表演场面的气势恢弘

艾庄铜器舞铜器舞的服饰以红色为主,以绿色点缀,增加了喜庆的氛围,增强表演效果。其中每组表演人数一般不少于30人,最少需要铙8面、钹8面、挑子锣8面、擂子鼓2面,另外还有鞭子鼓、肘子鼓、弓子锣、大钹、小钹等,由此铜器舞的宏壮气势尽显。演出时,队前设各色绸制三角牙旗20面,旗杆丈尺,旗面5丈,排列左右。铜器舞表演最大规模时有200多名舞者,铜器敲打的声音可以传到十里之外。

2、节奏铿锵、旋律悦耳

铜器声音悦耳震撼,在一开场只有一种节奏,声如洪钟,清脆、响亮,被称作《铜器冒》(又称《洛阳挂》);其次是《护心镜》渐入高潮,它共有3个节奏,在表演时节奏逐渐加快,鼓点嘹亮;最后是《黑虎下山》,也含有3个节奏,它的声势比《护心镜》更加强大,声如虎哮狮吼,势如排山倒海。

3、舞蹈奇特奔放

起舞时,火铳轰鸣,鞭炮不断。余者,鼓、锣、铙、钹、镲各持一色,随着锣鼓节奏的疏密和力度强弱,走出不同舞步,变换各种画面。同时在表演时,执鞭子鼓者立于中央,一手执三四尺长的鼓把将鼓举于头顶,一手拿鼓槌用力击鼓,围绕着鞭子鼓的是弓子锣与小镲,表演者肩背竹弓子,锣吊在竹弓子前端,再加上垫步、八字步、十字步等步法,具有一番活泼、花哨的美。高潮时抛槌、举锣、飞镲、扬拨,边打边舞,带有原始的奔放和质朴的乡村气息,打铜器有男女混合,演奏中既可配以各种舞蹈动作,又能在击打节奏中变换各种队,是集民间音乐和舞蹈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三、许昌艾庄铜器舞的传承现状

铜器舞作为一种散落在民间的文化艺术,影响着艾庄一代又一代的村民。过去,80%以上的村民都能在铜器敲响时随乐起舞,许多村民一提起铜器就眉飞色舞,对铜器的渊源历史及其演奏技巧更是耳熟能详。而现在,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生产生活方式有了很大改变。人们不再是一味地以农耕为主,出外打工、经商的人越来越多,老一辈大铜器能手也因年邁甚至是已经去世,而无法继续村里的大铜器活动的组织与表演,新一代的年轻人又不太会大铜器表演,最终参与大铜器活动的人员越来越少,队伍规模在缩小,活动次数也越来越少,这一历史悠久的民俗传统活动正在逐渐消退。

而铜器舞的传承主要是靠心中有谱,以及上辈人口述心授而保存下来的。虽然铜器舞有3个固定的谱系(即3个曲牌),但并没有形成文字形式的曲牌,更没有形成电子音像资料,它的传承都是以口授的形式,很多人从来都没见过关于铜器舞曲牌的文字记载,也从来没人把铜器舞的曲牌用文字记载下来,他们都是从小就看大人们表演,通過看、听,以及老人们教的曲谱,经过耳濡目染而慢慢就学会了。

四、总结

目前艾庄铜器舞是艾庄居民最广泛的一种娱乐健身方式,逢年过节,不仅有大铜器走街串巷地表演,而且还能参加一些比赛,并获得了一些奖项,但是铜器舞总体的发展现状并不容乐观。其中参加铜器舞活动的人员减少很多,表演时的内容也有所减少,设备也越来越简单。而且随着铜器活动的减少,对大铜器演奏方法、技巧了解的人也越来越少。因此保护与传承艾庄铜器舞刻不容缓,传承不仅仅局限于维持艾庄铜器舞的原有现状,传承人如果只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的固守,就会把原来活态的民间艺术变成死板的东西。艾庄铜器舞的传承贵在灵活的继承和延续,在不断的创新和反复的实践当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而不是因为简单的把艾庄铜器舞的传承束之高阁。同时也不能因为要传承而走向频繁的商业性质的演出,而致使艾庄铜器舞的传承失去了本来的色彩。

参考文献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10

[2].赵 毅 朱山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艾庄铜器舞的传承思考》[J].大众文艺 2010

[3].李慧娜《豫南农村大铜器民俗活动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10

作者简介:

宋亚敏(1990.10~),女,汉族,河南省许昌市,河南大学大学艺术学院,15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美术史论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文化传承
论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的教学
浅谈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
高校音乐教学在地方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研究
浅谈楚文化中漆器图形纹样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