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新能源汽车研发网络环境研究

2017-05-30马宁

时代汽车 2017年9期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化

马宁

摘要: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汽车的出现及使用标志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传统燃油型汽车数量的逐渐增加,城市的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给我们的生存空间带来了严重的危机。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彻底改变了二氧化碳的零排放问题,还提高了发动机燃烧效率,这就使得我国加快了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速度,本文着重从新能源汽车研发网络环境分析,对影响新能源汽车研发网络的环境因素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研发网络;产业化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不污染或者很少污染环境的原料作为动力源,结合基础设施如电池、充电桩的应用,使用先进的技术原理,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物燃料汽车。生物燃料是可再生利用的原料,我国对再生资源利用的发展空间非常大。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具有很多优点,如:尾气排放无污染、运行声音小、经济环保等。

1.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之一。发展新能源汽车,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释放,是我国汽车领域发展的目标需要,同时也能提高我国在世界汽车行业的领先水平。新能源汽车是应用电驱动作为动力源,使用基础设施,如电池、充电桩等。加速了汽车产业链的发展方向,满足了人们追求安全环保的理念。从2001年到2009年,我国加快了对新能源汽车的宣传示范工作,政府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的投资力度,放宽了政策,对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一定的补贴,提高了市民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热情。对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后期的维护工作政府都大量的投入资金补助措施。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市场领域,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也初具规模,电商也在一定程度上开发网络应用平台。所以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还是令人非常欣慰的。

2.新能源汽车研发网络概述

2.1提高零部件生产技术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较欧美国家晚,虽然有些地方已经有了提高,但是整体的水平还不足,尤其是在零部件的研发上,水平还很低。要加快实现对零部件生产技术的突破,推动各企业、科研院校协同研究,开拓创新,使零部件生产技术、性能更加试用于新能源汽车。

2.2没有完备的配套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充电站、充电接口设备不完善,数量少,新能源汽车配套服务标准不统一,技术路线和运营模式不明确,缺乏安全性的规范。新能源汽车配套服务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利用的条件,配套设施跟不上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进程,就会阻碍新能源汽车的运行。

2.3新能源汽车研发网络规模不统一

我国汽车领域因各地的产业规模不同,整体缺乏一定的规划,市场监管力度不够,技术标准不统一,产业发展不协调,这些直接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工作。新能源汽车分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三种,由于这三类汽车在研发时间和使用上的不同,所以制定的标准也不统一。

3.中国新能源汽车研发网络环境分析

3.1基础设施环境

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中,就是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它是保证我国新能源汽车能稳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充电基础设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起着重要作用,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因此项基础设施环境建设涉及到许多政策问题又没有具体的规范要求,使工作开展困难重重,如在盈利方面、电网使用上以及土地规划上,各部门不能协调统一,就影响了基础设施环境建设。所以为保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顺利实施,政府要建立完善的规范体系,要有严格的市场监管体系,以政策鼓励各企业积极研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市场消费,减免充电费用为手段,加大扶持的力度,通过资本整合的方式,以市场运营为锲机,加快创新网络合作模式,做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全方位目标,充分利用政府决策效应,科学合理对建设格局和发展空间规划,分类有序按照工程建设标准改造充电基础设施。对电动汽车和充电基础设施要进行产品准入管理体系,实现充电、电动汽车电池标准统一,对充电设施设置场所消防等问题,进行安全技术措施研究,加快建立充电基础设施的道路交通标志体系,同步建设网络服务平台,对不同充电服务平台要互联互通,提高设施的利用性,完善运营服务及维护管理的标准,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体系更加完备,才能确保各区域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发标准。

3.2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当前社会,环境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重视。保护环境,发展生态能源已经成为目标。据有关部门数据调查显示,目前,汽车排放二氧化碳率在空气污染中已经占到70%,面对这种严重的生存环境污染,造福社会,服务于社会,促进社会的良好发展是我们急于解决的大问题,在这种社会文化环境下,绿色环保的产品应运而生,并逐渐受到广大消费群体的认可。新能源汽车的产生是对燃油汽车的挑战,是保持生态环境,崇尚环保产品的一种理念,他的产生是社会文化提升的价值体现。

3.3政策环境分析

我国电动汽车的起步比较晚,但是我国政府对这个新兴的产业十分重视。大力支持汽車行业的健康发展。在90年代就对电动汽车发展进行研究,于2001年4月第一次召开了电动汽车发展战略研讨会。对电动汽车的项目确定研究内容和指导方针。建立新能源汽车管理的长效机制,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组织各企业、科研院校进行协同研究,开拓发展空间,抢抓机遇,督促落实各地区不得对新能源汽车限行限购的要求,破除地方保护性法规。加快电动汽车的发展速度,提高我国汽车行业的先进水平。

3.4科学技术环境分析

混合动力汽车在我国有广泛的发展空间,是我国规划产业中的项目之一。以性能良好、维护便利为消费者青睐。电动汽车的性能与电池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生产电池的技术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的发展,当电池的储存的能量达不到汽车的功能指标以及电池在生产销售中没有一定的规模,这些因素都使电动汽车的成本提高。所以做好电池技术,统一电池规模,加强市场监管力度,保证产品安全性能,是电动汽车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4.结语

面对日益恶劣的环境污染,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改善生活条件,对环境进行治理,新能源汽车的出现成为我国新兴产业的必然要素。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我国降低二氧化碳零排放的重要举措之一,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技术和政策环境,在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下,拓宽发展途径,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动力。

猜你喜欢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魔芋产业化,打开致富新大门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系统产业化之路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环境及战略分析
浅谈新能源汽车的概况和发展
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若干思考
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地热能产业化开发PPP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