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中胰岛素泵皮下注射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的临床效果比较

2017-05-29张笑男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11期
关键词:胰岛素泵治疗方法妊娠期糖尿病

张笑男

【摘要】 目的 探讨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期实施胰岛素泵皮下注射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7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预混人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 观察组患者实施胰岛素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 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 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7%, 低于对照组的28.5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胰岛素泵皮下注射治疗的疗效显著, 可保证分娩后母婴安全, 可在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 胰岛素泵;妊娠期糖尿病;治疗方法;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1.065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饮食习慣及结构发生了改变,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 已严重威胁了母婴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故对疾病进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意义重大[1]。为了研究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期实施胰岛素泵皮下注射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 本文特选取7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7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5例。观察组患者年龄最小22岁, 最大32岁, 平均年龄(26.13±3.11)岁, 孕周最短8周, 最长32周, 平均孕周(20.13±4.30)周;对照组患者年龄最小20岁, 最大38岁, 平均年龄(28.02±3.50)岁, 孕周最短10周, 最长30周, 平均孕周(21.13±4.10)周。全部患者经产检均为单胎患者。两组患者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在实施相同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 对照组患者实施预混人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 所用药物为基础重组人胰岛素诺和灵30R或50R, 皮下注射, 每日检测血糖值, 根据结果遵医嘱调节胰岛素用量, 至血糖值达标为止。观察组患者实施胰岛素泵治疗, 测量患者体重及孕周, 据此计算患者每日所需热量, 针对患者具体病情进行饮食及运动指导, 患者治疗时, 所用血糖测量仪器为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稳步血糖仪, 胰岛素泵为美国Minimed508型胰岛素泵, 所用药物均为诺和灵R, 计算方法为以每日总量的50%为基础值, 剩余50%为三餐前负荷量, 根据患者的血糖测量结果及餐前负荷量调节药物注射剂量, 治疗期间连续泵入诺和灵R, 6~8时段调节为不同量持续皮下注射, 按4∶2∶3∶1比例分别于三餐及睡前注射胰岛素。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空腹血糖值及餐后2 h血糖值、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空腹血糖值及餐后2 h血糖值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 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 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7%, 低于对照组的28.5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为:妊娠期空腹血糖值>5.0 mmol/L、餐后1 h血糖值>10 mmol/L及餐后2 h血糖值>8.5 mmol/L。该疾病的的发病原理为孕期雌激素分泌量增加, 胰岛B细胞受到刺激增生, 分泌过量胰岛素, 导致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 体内糖代谢发生改变, 从而患病[2-6]。临床上主要通过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 因胰岛素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B细胞的功能, 进而可在短期内缓解糖尿病引起的各种临床症状[3, 7-10]。胰岛素泵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胰岛素输注系统, 由输液管、泵、小注射器等组成, 该系统操作简单、剂量准确、自由调节, 可较好的控制血糖值的改变, 胰岛素持续少量输入体内, 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的几率低。在行该治疗期间, 患者可随时进食, 孕妇孕期饥饿感增强, 尤其适用于该项治疗[11-14]。胰岛素泵的工作原理为模拟正常人体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 持续24 h泵入微量胰岛素, 可迅速、精确的控制和稳定血糖值, 减少孕期及围生期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该治疗方法相较于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 减少了注射次数, 患者皮肤保持完好, 患者舒适度提高, 对治疗的依从性高, 有效避免了因为反复注射心情波动导致的血糖值变化[15, 16]。

在本研究中,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 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 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胰岛素泵治疗时, 疗效发挥更快, 胰岛素用量少, 治疗期间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几率更低;观察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胰岛素泵治疗疾病的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胰岛素泵皮下注射治疗的疗效显著, 可保证分娩后母婴安全, 可在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姚奇棋, 林国新, 陈振新, 等.胰岛素泵皮下注射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疗效的比较.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4, 22(5):404-406.

[2] 张耀文, 欧小娟, 卢燕琼, 等.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观察.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1(6):975-976.

[3] 阳爱芳, 陈慧, 唐启斌, 等.胰岛素泵持续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和围产儿影响的护理研究.中国医药科学, 2015(2):116-119.

[4] 于芳, 牛秀敏, 韩凌霄, 等.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的影响.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5):685-687.

[5] 纪庆荣, 付忠祥, 李豫姝, 等.胰岛素泵在妊娠期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围产期的应用研究.吉林医学, 2011, 32(31): 6584-6585.

[6] 谭翠霞, 周小青, 张淑彬, 等.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与每日多次皮下注射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疗效观察. 四川医学, 2009, 30(6):905-906.

[7] 黄伟, 孙家忠, 罗艳, 等.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法在妊娠期糖尿病治療中的应用价值. 临床急诊杂志, 2012(6):395-397.

[8] 刘扬, 李丹丹, 庞妩燕, 等. 胰岛素泵与传统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比较. 中国实用医刊, 2012, 39(8):48-49.

[9] 林晨晓, 邵瑜, 阮海波, 等. 胰岛素泵皮下注射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比较. 医疗装备, 2016, 29(19):86-87.

[10] 丁亚琼.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泵皮下注射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6(11):72-73.

[11] 张秋萍.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和每日多次皮下注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糖尿病临床, 2013, 7(5):212-214.

[12] 田利. 妊娠期糖尿病采用胰岛素泵皮下注射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的临床价值解析. 糖尿病新世界, 2015(12):58-59.

[13] 杨艳.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CSII)和每日多次皮下注射(MSII)临床疗效观察. 中外健康文摘, 2013(15): 420-421.

[14] 祁东光. 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与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对比. 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22):128-129.

[15] 王倩, 折瑞莲, 高宇.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法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临床医学, 2016, 36(5):96-97.

[16] 茹仙姑·阿不都热依木. 胰岛素泵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比较. 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29):138-139.

[收稿日期:2017-03-13]

猜你喜欢

胰岛素泵治疗方法妊娠期糖尿病
有效固定胰岛素泵的管理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影响
制度化管理在胰岛素泵使用中的优势
非内分泌科胰岛素泵使用中的突出问题及质量改进
循证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护理中的作用探讨
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农村育龄妇女妊娠期糖尿病影响因素的研究
心理咨询方法的国内适用性问题发现
细小病毒患犬病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炎症指标在高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胰岛素泵与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