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和谐互助、自主灵动”的课堂文化

2017-05-29任全霞

教育 2017年19期
关键词:课题交流数学

任全霞

近年来,北京市门头沟区黑山小学基于学校“和雅致远”的办学理念和培养“健康、文雅、乐学、自主”的终身学习者的育人目标,努力创建“和谐互助、自主灵动”的课堂文化。我们认为: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方式,是落实育人目标和形成课堂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以数学学科为切入点,进行“小学数学自主合作分享”学习方式的研究,旨在通过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提高教师科学育人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形成“和谐互助、自主灵动”的课堂文化。

研究背景

课程改革呼唤学习方式的变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国家政策法规和课程改革的要求,需要我们去探索一种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

北京市“合作分享学习”课题研究为学校的课题开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2014年3月,本校成为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吴正宪老师工作团队“合作分享学习”课题研究校之一。在和课题组成员校的活动交流中,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交流分享的课堂给我们很多的震撼和思考,促使我们深入反思自身的课堂教学的现状,激发了学校开展此项课题研究的愿望。学习和借鉴课题组其他成员校的经验,为本校的课题开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学校教师学生期盼学习方式的变革 尽管有了课程改革的理念,但本校的课堂教学多数依然是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师踏踏实实,本本分分,乐于为自己的教学付出更多的努力。教师们也希望学生能在数学课堂上有更多表现的机会。但教师也有很多的顾虑,也提出了很多自己的困惑:学生们都预习了,上课时还有兴趣吗?小组讨论的时候,多长时间合适?汇报交流时怎么能检查学生听懂了没有?学生不会倾听怎么办?更大的疑问是:如果每节课都让学生去讨论交流某一个数学问题,一学期的教学内容能完成吗?成绩会不会有下滑?教师的困惑促使我们对课题进行细致的研究。

研究意义

把学生放在课堂正中央 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本校以自主合作分享学习方式,创建学生生长的课堂,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改变教师主控课堂的现状,真正从思想和行为上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位置,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给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空间,给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探讨,在交往互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乐于分享,并在分享中体会自身价值,获得成功体验和同伴帮助。

打造课堂教学特色 课堂教学是落实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氛围、学习方式等应该与学校的文化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教师通过在常态课堂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分享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人交往协作的能力、交流表达质疑的能力,凸显自主、合作、分享的课堂教学特色。

形成“和谐互助自主灵动”课堂文化 努力转变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落实自主、乐学的育人目标,课堂上以学生为本,师生、生生平等,互相尊重,彼此欣賞;创建宽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在学习、互动、交往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形成“和谐互助、自主灵动”的课堂文化。

研究成效

制定评价标准,引领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为了鼓励和引导教师关注学生,我们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课题研究要求,制定出学校的自主合作分享学习课堂评价量表。量表从四个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意在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注学生合作分享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效果,规范教师的引导、指导和评价行为,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上强调“四性”,即自主性、互动性、互助性、实效性。

研磨学习细则,指导师生行为 在组织学生的合作分享学习活动中,我们遇到过许多的问题。学生如何分组?分组后如何讨论学习?如何汇报?小组间如何评价?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并结合理论学习,针对学校学生的特点,我们逐渐制定出学校的《自主合作分享学习细则》,目的是引导和规范学生的合作分享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在细则中,明确提出了:设立小组的要求、小组操作或讨论的要求、倾听的标准、汇报分享的要求、教师有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评价的要求等。

开展课例研究,明晰实施步骤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学生的自主合作分享学习活动的开展,除需要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以外,为学生创设找到最适合的合作分享学习的时机最为重要。教是学的条件,学是教的目的;教是以学习、学会和会学为终点的,学永远是教的起点。所以,在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机会的前提下,寻找学生最适合的合作分享学习时机,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学生提供或努力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就尤为重要。

学校在首都师范大学郜舒竹教授的指导下,通过课例研究,尝试设计出了自主合作分享学习课堂实施的六个步骤:

一是目标与动机——独立思考。学生在安静、自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激发自我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并根据学习兴趣点确立学习小组,为后续学习确定研究方向。

二是情境与对象——小组交流。创设出适于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或生活情境,学习小组中成员根据学习任务、轮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机会,组内成员可以相互倾听和相互启发,教师巡视于各学习小组之间,倾听小组想法,参与小组学习,了解小组学习状况,为后续全班分享确定基本的汇报顺序。

三是观察与比较——全班分享。此环节应该是各学习小组的学习成果发布会。小组成员间可以相互配合,自信发言,组间学生可以质疑,可以相互评价,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掌握好“进”与“退”的分寸,适时退在一旁,倾听学生的交流发言,让学生自信表达意见,也要根据交流的进展情况,及时介入,正确引导学生交流,避免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偏离学习的最初目标,偏离数学学习的轨道。

四是归纳与解释——归纳分析。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問题和分析问题。

五是关联与应用——应用提升。数学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教师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和解释现实世界中的有些现象,充分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六是反思与总结——回顾反思。对于数学学习,及时的回顾与反思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回头看”。回头看学习的经历,回头看学习的方法,回头体会学习时获得的体验……回头看的过程是学生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情感目标达成度的反思过程,也是学生继续下一步研究,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的开始。

学生发展为本,丰富实际获得 课堂和学生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和小组与小组间的对话使课堂变得更加灵动。自主合作分享学习更好地帮助了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能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创设更大的满足学生探究需要和情感需求的情境,帮助学生有效地调控了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成就感,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和方法,帮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向主动发展转变,使他们变成课堂学习活动的制定者、探索者、协调者、责任者和评价者。

教师角色转变,促进专业发展 自主合作分享学习方式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由知识的传递教授者变成了学生合作分享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指导者、合作者、支持者和协助者,教学活动也变成了关注每一名学生发展的过程。促使教师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做中学”,在“学中悟”,也使教师由原来的更多的个体研究转化为学校数学教师团队的集体研究行为,为教师队伍的整体提高提供了更大的平台。课题专家的介入,两次市级课题现场会的召开都促使学校教师能够更好地反思课题研究的每一个阶段的成绩与不足。学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课例研究方法,为教师的自我成长和业务提升提供了机会。教师间的分享、学习和交流成为教师成长的需求,教师在思想、信念、态度和行为方面相互影响和促进,这都促进了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学校也形成了学校共同承担、相互学习、智慧团队、彰显个性的教师文化。

通过课题的研究,学生、教师、课堂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今后学校将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巩固研究成果,深化研究成果,推动课题的深入发展,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和谐、灵动。

(作者单位:北京市门头沟区黑山小学)

猜你喜欢

课题交流数学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错在哪里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