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时期文化艺术的形成及其影响

2017-05-27詹丽琴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艺术发展现实意义

詹丽琴

摘 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党领导广大革命知识分子和解放区人民贴近生活的丰富创造,呈现出较为体系的文化艺术形态——即延安文化艺术。这一文化艺术的形成,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确立了延安时期文化艺术的基本方向、基本方针、基本原则。从而,为中国文化艺术和民族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文章通过对这一历史时期文化艺术现象的梳理和分析,拟从四个方面考量延安文化的走向,及延安文化艺术对中国民族艺术文化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这一文化艺术现象在历史和现实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延安文化;艺术发展;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D633;D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2-0059-03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因此说,文艺,也历来都是中央领导重视的一份工作。延安时期,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开启了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新纪元,直接奠定了几十年来文艺工作的主基调。可以说,延安文化艺术的形成给了后人更多的启示,并产生重大的历史作用。然而,学者们在研究延安时期的文化问题时,更多关注和论及的是1942年之后的延安文化建设。通过检索发现,系统阐述和研究发生在延安整风运动前的“文化运动”——延安文化艺术的形成,研究者涉及不多,其研究论述还处于零散状态。本文旨在对这一时期文化艺术形成及影响作一梳理和分析。

一、延安时期文化艺术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人落脚陕北以后,延安俨然已是一片热土。在这片土地上,相继孕育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命题”、“毛泽东思想”等一系列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理论和智慧的结晶。人们把这一时段习惯上称之为延安时期。延安时期产生的延安文化艺术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日渐显现并逐步形成。

延安时期产生的文化艺术,正是中国抗战开始的时期,从一定作用上说,“文化运动在中国的民族解放的历史上,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特殊的力量”。因此,“目前文化运动的中心应该为着抗战服务,为着民众服务,因此必须把文化运动的中心,集中到前线,以提高前线将士对抗战的国际国内形势的认识,帮助前线的文化工作;深入到群众,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准和民族觉悟。”新华日报丛书第二辑:《动员全体人民参加抗战》(1938年10月19日),坚持团结抗战的号角(1938—1947年代论集),重庆出版社1986年第1版,第44页。为着这个目标,在抗战爆发后的一两年时间里,大批有民族感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人奔赴延安,汇聚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抗日文化大军。他们确立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根本方向,规定了延安文化艺术的发展方向。创造出诸如:《黄河大合唱》、《松花江上》、《白毛女》、《生产大合唱》、《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屈原》等不朽佳作。

应该说,从延安文化体系建立到延安文学艺术的基本方向、基本方针、基本原则的确立,为中国新文化艺术发展奠定了浑厚的基础。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了一批抗日文艺社团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目标的感召下,从1936年底到1939年5月除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这一规模最大的群众性文化团体外,还成立了很多全国性的一些文化协会的延安分会,尤以文艺方面的协会和创作演出团体最多。先后成立了其中包括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陕甘宁边区文艺界抗战联合会、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西北战地服务团、鲁迅艺术学院等文艺团体。这些文艺团体的建立,为抗日救亡运动的展开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二)广泛开展宣传和创作活动

1937年8月,丁玲、吴溪如等组织了一个30多人的“西北战地服务团”,从延安出发到华北前线作宣传演出。他们通过话书刊号、歌剧、京剧、大鼓、说书、双簧、地方小调、快板等多种文艺形式创作了多个节目,为广大军民进行演出,深受欢迎。在大生产运动中,边区文联积极鼓励作家投身创作,并编辑了反映这一运动的作品集等等。这些形式各异的演出和作品极大地鼓舞着抗战士气。

(三)文化艺术成果显著

延安时期的文化艺术作品主要有艾青的《人民的狂欢节》,何其芳的《夜歌》,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竟的《漳河水》,刘白羽的《延安生活》,丁玲的《一二九师与晋冀鲁豫边区》和《陕北风光》,吴伯箫的《南泥湾》,孙犁的《荷花淀》,以及《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鸡毛信》、《小侦察员》、《龙烟村纪事》等。

此外,还有一些优秀剧目和音乐作品,如:秧歌剧《兄妹开荒》、《动员起来》、《牛贵受伤》、《女状元》、《夫妻识字》、《一朵红花》等;平剧《三打祝家庄》、《史可法》、《难民曲》、《岳飛》等:歌剧《白毛女》、《刘胡兰》、《赤叶河》、《延安颂》、《胜利进行曲》、《游击队歌》、《军民进行曲》、《“九一八”大合唱》、《八路军的铁骑兵》、《官兵团结一条心》、《胜利归来》等等。通过创作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这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精神食粮,而且也为繁荣民族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延安时期文化艺术的特质

延安时期创作的艺术作品所展现的延安文化,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为新中国的文艺发展和繁荣指明了方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真正做到了将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主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在抗日战争时期,她发挥了广泛动员人民群众投入到抗战中的鲜明作用。正如1938年毛泽东告诫广大艺术家那样:“你们不应当是只能简单地记述社会生活的艺术工作者,而应当有为新中国奋斗的远大理想。这就是说,不但要抗日,还要在抗战过程中为建立新的民主共和国而努力,不但要为民主共和国,还要有实现社会主义以至共产主义的理想。”《毛泽东文艺论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4月版,第17页。正因为有如此明确的目标,延安文化艺术形成之后,其基本方针和艺术特质就有了非常醒目的标识。

(一)坚定政治方向

艺术界要统一战线,共同抗日,艺术工作者要写出符合时代和人民大众要求的作品。其前进方向,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由于中国共产党人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和彻底性,使得“延安文化”发自内心地唱出:“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你是舵手,掌握着前进的方向”。由此集中展现了延安艺术文化的风貌和魂魄,强调了延安文化艺术反侵略、反投降、反卖国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展现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开拓创新的理论品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情操。树立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可以看出“延安文化”的这一特质,展现了延安艺术文化的远大生命力。

(二)延安文化艺术的再一个特质是她的价值取向

即,文艺作品为谁服务、怎样服务?毛泽东认为,延安文艺工作者必须“到群众中去,不但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而且可以提高自己的艺术技巧”《毛泽东文艺论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4月版,第19页。。他主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出发点。因此,延安文化体系建立之后,文艺工作者所面临的“工作对象问题,就是文艺作品给谁看的问题”《毛泽东文艺论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4月版,第51页。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同样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人民出版社2016年4月版,第198页。因为我们的文化是大众的文化,所以文化工作者必须有为人民服务的高度的热忱,必须按照群众的需要和自愿。也就是说,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必须打成一片。

(三)唱响延安文化的主旋律

1939年的一年中,延安鲁艺就创作了30多个抗战剧本,谱写出100多首抗战歌曲。同时,延安的文艺刊物如,《文艺战线》、《战歌》、《市建设》、《谷鱼》、《草叶》等等,纷纷创办,先后还出现了一大批文艺社团。一时间,抗日的街头诗、传单诗、枪杆诗以及抗战歌曲十分流行。陕北的山城到处传唱着抗战的歌声,“夕阳照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进河边的流潆,春风吹遍了平坦的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

此后,根据地广大农村的戏剧演出和文艺宣传极为活跃,仅华北根据地太行山区从1940年——1942年,活跃于各地的抗战剧团和文艺宣传队就达1000个以上。他们在宣传抗日、教育群众,鼓舞精神方面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参见沙可夫《华北农村戏剧运动和民间艺术改造工作》一文,载《第一届全国文代会纪念文集》。

上述特质,表明党在延安时期的文化建设中担当起推进历史所赋予的领导中华民族先进文化建设的伟大使命,从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回答了中国无产阶级文艺发展道路上的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和政策问题,强调了广大文艺工作者首先要为工农兵服务。毛泽东的讲话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重大创新,从理论上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文化服务对象和文化建设方向的认识。

时至今日,习近平总书记也同样强调,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推动文艺繁荣发展,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创作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人民出版社2016年4月版。

三、延安艺术文化与党的文化统一战线的建立

延安时期,建立抗日文化统一战线是应对日本的文化侵略,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曾指出:“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各种的战线,也可以说有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文艺军队,进行着广泛的争取民族解放与独立的文化活动。《毛泽东文艺论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4月版,第48页。面对着民族危亡,在全国抗日热潮的推动下,一切进步的爱国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成了广泛的抗日民族文化团体,深入基层、敌后、抗战前线等,形成了统一战线的格局。

同时,随着抗日形势的发展,上海、东北等地的文艺工作者也纷纷奔赴延安。1937年11月14日,“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在延安成立,简称“边区文协”。这是建设文化方面一个最大范围的抗日救亡团体。洛甫在会上对文化界提出了新的任务:第一要适应抗战,第二要大众化、中国化。希望每一个文化人都到群众中、斗争中,特别是要到前线去生活、去锻炼。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的机关刊物《群众》周刊在汉口创刊,这在事实上是在国统区竖起了一面“文化统一战线的旗帜”。紧接着,翌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在汉口创刊。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惟一报纸。她的创刊,团结了一大批国统区的文艺家和文化人士。

在全国文艺人士的共同努力下,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正式宣告成立,简称全国文协。周恩来被聘为文协名誉理事,在延安的丁玲、周文、成仿吾等人担任文协理事。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相继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分会。4月20日,艾思奇在《新中华报》发表的《祝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成立》文章,其中说到:“3月27日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成立,这是一件大事。文艺界的阵线是素来混乱的,文人相轻的传统的成语,似乎就是为着暴露文人不能团结的特性。直到现在文人都在空前未有的广泛的范围内团结起来了,这不是大事吗?”1939年2月16日,陕甘宁边区文艺界抗战联合会的机关刊物《文艺战线》在延安创刊,编委有在延安的周扬、丁玲、成仿吾、艾思奇、沙可夫、沙汀、李伯钊、何其芳、柯仲平、陈荒煤、刘白羽、陈学昭、卞之琳、周文等,有在重庆全国文协任职的冯乃超,有在桂林的全国文协理事夏衍等。由于陕甘宁边区经济条件的限制,刊物是由夏衍負责联系,在桂林出版发行。《文艺战线》号召文化人为抗战服务,“不仅在陕甘宁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有着重大的影响,就是对于全国文艺界来说,它也是一面鲜明的旗帜”。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成立和陕甘宁边区文艺界抗战联合会的机关刊物《文艺战线》的创刊,标志着中国文化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从此,延安文艺界与汉口及全国各地的文艺界抗敌组织联系更加密切。

总之,中国共产党通过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团结了广大文化人士,有力地推动了抗战文化运动的开展,培养了大批抗日文化新生力量,改变了一些地方文化落后的面貌,为我党开辟了一条动员广大群众的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途径,有力地推动了大后方抗日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抗战文化的繁荣。

四、延安时期文化艺术对当代文艺发展的影响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牢牢把握住革命文艺这个有利的武器,特别重视和发展进步文化事业和革命文艺工作,确立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基本方针。

按照毛泽东说的“文艺作品要大众化、民族化、中国化。积极号召大批文艺工作者走向乡村、走向内地、走向抗日前线,深入工厂、农村、街头,进行各种抗日宣传和演出。作曲家冼星海也提出三个口号“音乐应当大众化、民族化、艺术化。”文艺作品向着大众化、民族化、中国化的发展,已成为现实和时代的必然。延安时期文化艺术的形成,开启了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新纪元,直接奠定了几十年来中国文艺工作的主基调。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之后,2015年是歌剧《白毛女》在延安首演70周年。2015年11月6日起,由文化部主办的歌剧《白毛女》(舞台剧)全国巡演活动在延安启动,之后赴山西省太原市、河北省石家庄市、广东省广州市、湖南省长沙市、上海市、浙江省杭州市、山东省济南市、吉林省长春市巡演,12月15日回到北京中国剧院连演3场,总演出场次达19场。歌剧《冼星海》、《天下黄河》、《小二黑结婚》等优秀剧目,同样在全国巡演几十场次。在新形势下这些优秀文艺作品重新复排演出并进行广泛传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文艺工作者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意见》精神,落实中央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进会的部署。针对当前文艺创作存在的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抄袭模仿、千篇一律、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等现象和问题,充分发挥复排的歌剧在创作观念、创作方法上的导向作用,引导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2.强调了延安时期革命年代文化艺术作品发挥的巨大作用,充分认识优秀艺术作品引领社会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功能。

3.坚持正确的创作导向,既保留原歌剧“原汁原味”,又具有时代创新精神,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4.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通过老一辈艺术家的传帮带,推出优秀青年艺术人才,提升他们的思想修养、艺术水平和表演功力。这不仅关系到经典民族歌剧的传承,关系到中国歌剧事业和民族声乐的传承,还关系到我党的文艺方针、文艺路线和文艺为谁服务的问题。

五、结语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牢牢把握住革命文艺这个有利的武器,特别重视和发展进步文化事业和革命文艺工作,确立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基本方针,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延安文化艺术的形成为大众文艺指明了方向,所表现出的民族抗争精神,及其所产生的历史作用,在今天来说,也是有着不可忘却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艺论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2]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动员全体人民参加抗战[M].北京:新华日报丛书第二辑.

[4] 沙可夫华北农村戏剧运动和民间艺术改造工作——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 表大会上的讲话[A].第一届全国文代会纪念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5]《第一屆全国文代会纪念文集[M].北京:新华书店发行,2015.

猜你喜欢

艺术发展现实意义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三重逻辑与现实意义
浅述艺术发展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当代版画发展浅论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毛泽东的党内批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思索《鲵鱼之乱》生态危机的现实意义
浅谈对台文化统战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