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对艾思奇敬仰已久

2017-05-27任仲然

博览群书 2017年5期
关键词:哲学力量马克思主义

·壹·

有幸在云南工作五个年头,我去过全省所有的县和不少乡村,腾冲也先后去过几次。我熟悉云南的山山水水,热爱高原上的一草一木,喜欢在田野踏察人文历史,乐意吸纳来自老百姓的地气生机。从《哲学的力量》这本书的字里行间,读者会很容易看出我对云南的真挚情感、对云南人的由衷敬意。

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那一天,我再次来到腾冲,预知即将完成在云南的任职,此行也有告别的意味。晚上,我在一个古朴村落住下,这里的村子几百年来一直叫“巷”,保留着明代军事组织的称谓,“文革”期间亦未改变。在老乡家中,我不经意间就触摸到了浓郁的人文传统气息,堂屋正厅牌匾的每一个字都有讲究——“地”字要连土,“国”字不开口,书法细节体现的是边地文化理念。

第二天的清晨,我沿着比茶马古道还高一个等级的“官马大道”漫步,寻找着历史的痕迹。热心的村民介绍,路中间被马蹄踏出坑坑洼洼亮晶晶的大石板是朝廷官员走的,驮茶运盐的马帮只能走在边上。这条已经杂草丛生的沧桑古径,向南通往缅甸乃至印度洋的岸边,向北通往昆明乃至北京,再往远处走就是连接欧洲的丝绸之路了。

匆匆吃过早饭,我就迫不及待来到艾思奇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体写就的“学者、战士、真诚的人”8个大字。宁谧的故居参观的人不多,生动翔实的史料静静地向我述说着艾思奇的生平事迹。一幅相片里沉思的艾思奇注视着我,好像有话要说,但欲言又止,让我感觉到了他的深切寂寞。那一刻,我想到了应该为艾思奇,为中国的哲学,也为自己做点什么。此后的一年多,我的业余时间几乎都用在了《哲学的力量》上。

写作的过程中,我大量阅读了艾思奇的著作和相关书籍,从中体验到革命的滋味甜酸苦辣,思想的滋味田野芳香,哲学的滋味恰如云南的普洱茶特耐回甘,强烈的认知共鸣油然而生。随着对艾思奇研究的深入,我愈加觉得有些人把他看浅了、看低了、看俗了、看偏了,缺乏起码的了解。

以前,人们习惯把艾思奇视为传播通俗哲学的一般学者,当成那个特殊时代昙花一现的人物,往往认识不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属于艾思奇的思想多么难能可贵。作为后来人,我有责任穿越时空隧道,透过层层迷雾,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把这笔宝贵的精神遗产接续下来、传承开去、发扬光大。

·贰·

辛亥革命的第二年,艾思奇出生于中缅边境要地腾冲县的古镇和顺。小时候,他在昆明和香港两地念书,后来两次到日本留学读冶金专业,回国即在上海教书写专栏搞出版,1937年奔赴延安当抗大的教员,接着分管文化主办报刊,毛泽东与他数十次在窑洞里探讨哲学问题,解放后进京在中央党校任哲学教研室主任和副校长。可惜英年早逝,56岁的艾思奇在“文革”开始那年,匆匆走完了人生道路。

艾思奇勤奮智慧质朴务实,红火时不骄,失落时不馁,浑身充满了思想灵气和哲学正气。他是知识渊博的谦谦书生,政治忠诚的共产党员,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承人,民族解放事业的英勇战士,大众思想家宣传家哲学家。其哲学思想至少影响过一两代人。

英国哲学家罗素提醒过,要想了解一个时代,就必须了解它的哲学。然而,任何时代的哲学,总会有人出来担纲,艾思奇就是他那个时代哲学的杰出代表。他毕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亦有真诚付出。艾思奇哲学如同一条蕴藏翡翠玉石的苍茫山脉,以往我们对此开发利用得不够,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反而被误读误解以致冷落,这是极不应该的。我们要了解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的中国,就很有必要读懂艾思奇。

毫无疑问,艾思奇哲学具有强大的力量,不但能够打烂颓废思想的牢笼,而且还可以转化为精神动力。是的,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力量——自然的力量、金钱的力量、思想的力量、信仰的力量、权力的力量、体制的力量、精英的力量、民众的力量、社会的力量——我尤其看重哲学的力量。

哲学的力量就是思想和思考的力量,就是信仰和信念的力量,它一旦变成精英乃至民众的力量,就会释放出融入自然、超越金钱、驾驭权力、构建体制、改造社会的力量。哲学的力量即是硬实力中的“软核心”,当然更是软实力中的“硬核心”,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武器不可丢失。

进而言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要增强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就要首先从根本上提升哲学自信。这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诚然,硝烟中的哲学与书斋里的哲学不同,生活中的哲学与理论上的哲学不同,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迥异而又相同,但每种哲学都有自己的根、自己的魂、自己的力量。我特别想说的是,无论是组织还是国家,无论是闹革命还是搞建设,忽视或低估哲学的力量,都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

·叁·

关于艾思奇哲学,有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下面这么一段逸闻。

1950年代初,蒋介石苦闷中时常反省,寻找在大陆惨败的深层原因。某天,他看见书橱里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想起前些年在上海、重庆、南京等地查禁进步书刊的糗事,突然间有了顿悟:原来国民党不是共产党用土枪土炮打败的,而是被艾思奇这本不到10万字的书打败的。

据说,蒋介石曾经怒骂陈立夫一伙:“你们这帮人,白吃饭,不做事,共产党能写出《大众哲学》,国民党怎么就写不出来呢?”他感叹,《大众哲学》冲垮了“党国”的思想防线,导致大陆的江山易主。“一卷书雄百万兵,攻心为上胜攻城。蒋军一败如山倒,哲学尤输仰令名。”这是云南腾冲艾思奇故居墙上的一首诗,写这首诗的人名字叫马壁,早年当过蒋介石父子的幕僚。

逸闻的情节可能会有些夸张,诗词的色彩可能有些浪漫,但艾思奇的哲学确确实实非常了不起。不可思议的是,当下的哲学领域,有腐朽没落思想的糟粕回潮,有西方主流价值观的强势侵袭,市面上还流行着杂七杂八的东西。前些年的某段时间,个别人对中国现代的哲学,尤其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哲学,持理论虚无主义态度。或抹黑,或否定,或质疑,或歪曲,西方的什么都好,中国的什么都不好,对共产党的理论更诟病不已,实在令人忧虑重重。他们这样做,如果不是无知,那就是别有用心。

历史是有基因的,理论是有血脉的,哲学是有造化的。我们若忘记了艾思奇,就等于忘记了中华民族危急关头一段精彩的哲学思想史,就等于中国哲学丢失了一段极其重要的历史记忆。认可或不认可艾思奇,关系到我们这个时代的思想走势。假如背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谛,对于执政60多年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来说,都是不可思议和非常危险的。

历史经验和教训都表明,要想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宗旨,要想全面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我们的硬实力一定要硬起来,不必去管别人说三道四;我们的软实力一定要强起来,特别是文化和精神层面的软实力,务必尽快提升。我写这本书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对理论虚无主义作出反驳,力图用确凿的事实向人们展示,中国共产党的哲学很厚实、很精深、很管用,一点也不虚无——艾思奇足以证明。

·肆·

在这本书中,我沿着艾思奇的人生足迹入手,梳理他的哲学思想成长历程;沿着其独特的理论价值路径入手,论证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卓越创造;沿着其人品人格的尊贵底蕴入手,用白描笔法再现这个有情有义的人。落脚点放在了盘点和解读艾思奇的中国特色哲学思想,提炼概括他对中国共产党理论建设的哲学贡献。

借此机会,我还要告诉读者一件鲜为人知的事。郭大力、王亚南翻译的《资本论》中文最早全译本,得以在恐怖的1938年出版,艾思奇是立了大功的。此前译者多次与各大书店联系出版事宜都碰了钉子,翻译工作从断断续续到被迫中止。经人介绍,译者找到艾思奇提出合作要求。当时艾思奇主持读书生活出版社的工作,他果断决定每月预付给每位译者80圆版费,为此出版社拿出2000圆专款在银行设立单独账户,这几乎占出版社全部资金的一半,可见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的情结。

艾思奇一生做了五件大事:在社会剧烈变革时期,他坚决批判抵制了阻碍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反動哲学;在百孔千疮的旧中国,他推出了催生革命和进步的新哲学;在推翻三座大山的艰苦卓绝斗争中,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在中国共产党人亟需理论武装时,他成功地助推了马克思主义现实化;在古今中外哲学发生剧烈碰撞的关节点上,他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新旧交替的哲学范式。遗憾的是,艾思奇精神境界和哲学思想的稀缺性及恒久性,几乎被变化多端的时政烟云遮蔽了,而且即便偶尔提起也会听到一些微词和杂音,某些人会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甚至有意无意地贬低。

没必要回避,我的确是艾思奇的崇拜者,对他敬仰已久,敬佩有加。但坦率地说,在很大程度上,这本书并不是要为艾思奇树碑立传,而是要尽心竭力为他还原历史真实,为他作思想和精神的辩护,为其哲学力量呐喊疾呼。我要尽自己的所知所能,重塑真实真诚真萃的艾思奇,读懂深沉深刻深邃的艾思奇,对他独特的哲学力量进行深度挖掘和系统阐释。

重新走近艾思奇,再次发现艾思奇,深度解读艾思奇,应当作为我们提升哲学自信所要补上的功课之一。

(作者任仲然 ,主要作品有《从政者真话实说》《风中的芦苇》等。)

猜你喜欢

哲学力量马克思主义
麦唛力量 (一)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孤独的力量
怀疑一切的力量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英文目录及摘要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
从自然中吸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