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叙文阅读之记事(一)

2017-05-27张红梅

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真实感第一人称世间

张红梅

第一人称叙述就是以“我”的口吻叙述所历、所见、所闻,把人物的經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以亲身阅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第一人称叙述的长处是使故事具有亲切感和真实感,便于直抒胸臆,有利于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如《背影》,作者用第一人称叙述了自己离开南京到北京读书,父亲送“我”到浦口车站,照料“我”上车,并替“我”买橘子的情形。尤其刻画了父亲替“我”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真实感人,催人泪下。使用第一人称的短处是受“我”的限制,不便于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很难反映“我”以外的其他人物的思想。

在一般记叙文中,“我”即作者本人,“我”在文中可能处于主要地位,也可能处于次要地位。在小说中,“我”是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不是作者本人。如《社戏》中的“我”就不是鲁迅本人,是塑造的人物形象,文中称呼“我”为“迅哥儿”,是为增强小说的真实性。

谁把世间的美景指给你看

□小 哑

几天前的傍晚,我还在回家的公交上,本是晴天,忽然下起雨来。雨水汇成的溪流,急急地斜淌在车窗上。忽一会儿,明明还下着雨,太阳却从云缝里出来了,昏暗的世界刹那间明亮起来。我立刻在想:说不定会有彩虹看呢。

公交到站时,雨已经停了,但又没有完全停。零星的小雨点像乐曲中段的沉吟,酝酿着后面的峰峦迭起。果然,雨又开始下。和刚才一样,是太阳照耀下的明亮的雨,因为没有风,直直地落在我身上。我没有带伞,只在雨地里慢慢地走着。

不出所料,我看见了彩虹。在东边偏南的空中,一个很大的半圆的彩弧,横跨云天。在这个圆弧的外面,还有另外一道,只是颜色稍弱。雨仍然在下,却忽然有点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好像天地之间被一种轻轻的喜悦盈满了。我回想起上次看见这样的虹,已经是六七年前的事。

一辆小摩的,也就是那种专门拉客的三轮车,从我旁边“突突突”开过。开车的是一个中年女人,她旁边的座位上,侧坐着一个小男孩,七八岁。忽然,车速慢下来,车调了一个头。母亲将车停住,一只手放开车把,指着天上,笑着对身边的男孩说,快看,彩虹!男孩仰起的脸上,落满看见彩虹的惊喜。

而后母亲将车头慢慢转回去,“突突突”驶远了。他们车上没有客人。

我想说的是那个开摩的的女人,在她停车那一瞬间,深深地感动了我。

开摩的,我印象里一直是男人的活计,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多了几个女人。冬天时,她们裹着快盖到脚面的黄色军用棉大衣,头上围着红色或绿色的方巾,站在敞着门的小三轮前,大声招呼过往的行人。我坐摩的的时候很少。每一次都尽力躲避她们投过来的殷勤目光,仿佛一对上眼,就很难拒绝。但如果我要坐车,会先选择坐她们的车,尽管我也知道,相比之下她们的车技并不是很好。

我一直想,如果不是生活所迫,大概没有女人会来干这个活吧。除了撇开面子招揽客人,与同行竞争,还得横穿几个十字路口,更不用说有时还得和交警、城管周旋。还好,即使是生活逼迫,她们也找到了这个行当,虽然要冒一定的风险,承受起早贪黑的辛苦,但每天至少都会有可观的收入。要知道,其实还有许多的人,甚至连这样谋生的机会都很难找到。在这片土地上,用辛苦的汗水能换来面包,已经是一件幸事。

实际上,在那个瞬间,我想起了我的母亲。我想起小时候,她从地里干了一天的活回来,连走路都疲沓沓的,手里却拿着采给我的野花,或是魔法般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酸甜的野果。

因为我们的母亲都是这样的人:尽管要为生存苦苦挣扎,却仍然要在这挣扎的间隙停下来,把世间的美景指给我们看。

(选自《青年文摘》2015年第5期,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叙事线索。

2.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有什么妙处?

3.请分析题目中“世间的美景”的含义。

猜你喜欢

真实感第一人称世间
持己心,行世间
回归真实感
汉代铜镜铭文中的第一人称
细推物理重体验 表现人物贵专精
世间最贫穷的人
浅议假定情境与表演的真实感
南丰蜜桔造型
世间的美好都来去如风
“我”最初是古代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