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捷媒:“下一个中国”再思考

2017-05-26

环球时报 2017-05-26
关键词:全球化转型战略

捷克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5月25日文章,原题:再思考“下一个中国” 过去7年,笔者在耶鲁教一门受欢迎的课程,叫“下一个中国”。该门课最初的重点是当代中国经济转型的必要性。尽管中国转型框架的许多关键构件已然到位——特别是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和城镇化的加快——但显然出现了一种重要的新情况:中国现在似乎正从全球化的适应者变为全球化的推动者。实际上,“下一个中国”愈加投身于日趋一体化的世界——由此也带来一连串新的风险和机遇。

征兆已存在几年。就像最初的中国梦,在外界眼里只被看作是一个民族主义的口号。但现在,中国梦已形成具体的行动计划,集中于中国的“一带一路”。这个雄心勃勃的泛区域基础设施倡议由经济援助和地缘战略权力投射组成,它得到了多个以中国为主的金融机构的支持。在研究中国经济转型的人看来,这种新情况绝非小事。

首先,中国并未完成彻底转变。中国的领导层如今也坦承,消费拉动增长战略比最初预想的更难产生效果。这种脱节大体上反映了社会保障网不健全,这种情况继续催生出于担忧的高度预防性储蓄,从而抑制了非必需消费的增长。当然,中国仍然着力推动城镇化和服务业发展,但也争取新的外部增长源泉来弥补内需的不足。

其次,这种全球化推进具有旧的生产者模式的特点。比如,中国仍依赖国有企业驱动投资,从而阻碍了臃肿的国有行业早就需要的改革。对生产者模式的这种支持的另一个不利之处是消费型增长的优先性被降低。

中国的全球新动作存在一种更深刻的讽刺,它与许多发达国家酝酿的民粹反全球化浪潮背道而驰。中国欲从全球化获得更多的力量,并非没有严峻的挑战。一个更全球化的中国会对其外交政策产生重要影响。南海领土争端尤显突出,中国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活动也引起更密集的审视。这种新战略引发了可能是最大的问题——中国是否填补了美国特朗普总统的孤立主义“美国优先”路线造成的全球霸权空位。

简言之,“下一个中国”变得比笔者2010年开始本课时所预想的更加外向、更自信,也更加以权力为中心。同时,对包括居民消费和国企重组的市场改革的决心似乎减弱了。这是否会改变中国再平衡的最终目的,目前还是个未知数。笔者希望不会那样,毕竟中国已成为世界发展的重要一环。▲

(作者斯蒂芬·罗奇,乔恒译)

猜你喜欢

全球化转型战略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