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年级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思考

2017-05-24乔彩霞

魅力中国 2016年33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情境能力

乔彩霞

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在PISA中设计的8个方面的数学素养中,至少有3个方面与解决问题有直接的关系。美国著名数学家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4个数学学习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和综合应用),每一个领域有各自的目标与任务,也有共同追求的目标。通过每一个领域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解决问题贯穿学生数学学习的始终和各个学习领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既是各个领域学习的重要任务,同时也影响着各个领域内容的学习。

《标准》规定了各个学段解决问题的目标,第一学段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目标如下: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一年级作为小学数学学习的第一年,教师更加要重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本文打算通过自己的实践、学习和思考来谈谈对一年级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几点想法。

一、几个现象

1.一年级数学课上,教师提问:从图中你观察到了什么?

生:有美丽的花草、大大的树、蓝蓝的天、碧绿的草地……诸如此类,学生回答得意犹未尽,教师大感无力。

2.教学了几的认识后,教师问:能用学过的数来说话吗?

生1:我家有5个人。

生2:我妈妈买了3个苹果给我吃。

生3:我爸爸买了2个苹果给我。

生4:我奶奶买了5个梨子给我。

……

3.根据一幅图写出加法和减法算式各2道。学生在写减法时有些会把两边相减,形成两个数据比较的意义,而非部分数和总数之间的关系。

4.一年级的数学问题一般是以图的形式或者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学生答题有时会出现以下情况:不会列算式,直接数数报出答案;看错或不理解题目表达的意思;已知总数,求部分数的问题中,直接把问题的答案用来列式,把总数做为答案写在等于后面。

5.课堂上学习了几加几的问题,换了一个情境图,有个别学生就弄不清楚用什么方法了。或者,到了中年级,同样的情境,数据变大了,描述方式有所改变,也有学生可能出错。

……

二、一点想法

《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对儿童数学经验有如下描述:在一般儿童的生活环境中没有与数学精确有关的东西。大自然中有树,有花,有动物,却没有与数学(精确)有关的东西。儿童的数学倾向可能会缺少发挥的机会,进而影响以后的发展。

正如这段话所说,现象1中,教师没有明确要求学生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偏离了数学。现象2中,学生对生活中数学信息的提炼面比较窄,没有想象到各个方面。现象3中,学生倾向于两组数据直接比较列成减法算式,而没有发现总数和部分数之间的数量关系,题目原本是要让学生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后面的几个例子中,学生也同样都是倾向于直接所观察到的更加直观的东西和数据,对不熟悉的情境和比较抽象一些的数,学生就不能像简单、熟悉、直观的那样理解,容易解决。也就是说,由于生活经验和思维特点的限制,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更喜欢直观的、熟悉的、比较简单的学习内容,而且需要教师提出清晰的数学学习目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建立生活和数学之间的联系。教师如果违背了儿童的这些认知规律,反其道而行,则有可能造成学生难以理解问题、对解决问题产生畏难心理、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等。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我想从数学说话、数学操作、数学思考等方面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几点策略

(一)数学说话

语文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数学同样也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数学解决问题有不同的呈现方式,学生要理解数学问题,不但要看得懂生活化的数学语言,还要把生活化的语言数学化,用数学概念、规律等内容来解释,用数学符号来表达。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说话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二)数学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活动中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一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较低,脱离了具体的情境和活动数学学习困难。所以,在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解决问题时,教师要多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情境表演、动作演示、学具操作、画图理解等活动,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数学思考

在学生多次收集、分析信息和问题(包括生活中和书上出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经验,能把生活和数学联系在一起说、想,学生在说和做的过程中,发展了自己对问题的思考能力,能初步进行分析、概括、推理和应用。

学生在每一次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强调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得出对简单的具体加减法问题的数量关系,如:男生人数+女生只数=总人数,红花的朵数+白花的朵数=花的总数,等等个例。

学生有了丰富的加法数量关系的个例感知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数量关系的共同之处,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思考获得更为简约、更为概括的数量关系模型:“部分数+部分数=总数”。

最后,再用数量关系模型去对照生活中的同类问题,验证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并进而通过对这一数量关系模型的变式運用,实现数量关系结构化迁移。

学生的解决问题过程就是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学会思考,就是学生最大的进步。只有学会思考,学生才能学会独立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能力和习惯的基础阶段。数学这种连贯性、系统性强的学科,一定要从一年级开始就打好基础。解决问题能力更是小学数学学习和将来学习生活的基础技能。做为一个数学教师,将在下一次的一年级教学中,继续思考、实践解决问题能力培养这个课题。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情境能力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两只想打架的熊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智珠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