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2017-05-24邱丽华

魅力中国 2016年33期
关键词:微课教材情境

邱丽华

【摘 要】“情境教育”之“情境”是“有情之境”,是“活动之境”,是一个有情有趣的网络式的师生互动的广阔空间。它是将教育、教学镶嵌在一个多姿多彩的大背景中,是促使学生能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作为一线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笔者就个人和同事在教学实践中的思考,谈谈自己的一些实际做法和经验,以此共勉。

1.利用游戏式教学法

1.1要注意游戏式教学法的可操作性。

不是所有课都可以使用游戏式教学法,因为在选择课的时候,务必选择那些比较具有可操作性的内容,并加以认真选择或设计游戏,而不能一味追求游戏式教学,避免因过多游戏分散学生的学习精力,转移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使学生荒废学业。

1.2选择或设计游戏时,要注意适度、适实。

根据所确定的课题,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充分分析课的内容,确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进而选择或设计游戏。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必须与教学密切相关,设计游戏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的实际需要。所谓“适度”,就是引入的游戏应具有难度适当,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富有趣味性等特点。所谓“适实”,就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媒体等实际需要选择游戏,把游戏融入教学活动中。

1.3游戏式教学课堂中,要注意保持课堂的严肃性。

在进行课堂游戏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控制好教学活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诸多问题,保持课堂的严肃性,避免学生因为游戏产生的兴奋度过高而影响甚至破坏课堂原有的纪律和制度;同时,应该注意控制课堂气氛,不能因为自身的上课需要而影响周边其他班级的正常教学行为。

2.依托教材,充分开发利用新教材本身的资源

课堂教学资源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选用资源,首先要依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教材,教材是最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它体现了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教学活动最重要的因素,是师生教和学双边活动的重要依据。

教材中本身蕴含丰富的课堂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反复阅读教材,与教材编写者对话,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然后锁定教材中提供的哪些资源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课前布置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预习。由于教材本身图文并茂,鼓励学生将信息技术教材当做课外书籍读。课堂上充分利用文字和图片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对重要知识点会采取齐读的方式加深理解和记忆,并在“探究”与“交流”活动中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解决问题。课后要求学生认真完成检测与评估中的练习。只有依托教材,才能引起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视,使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延续下去。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育是依据马克思关于人在活动与环境相互和谐统一中获得全面发展的哲学原理构建的。“情境教育”之“情境”是“有情之境”,是“活动之境”,是一个有情有趣的网络式的师生互动的广阔空间。它是将教育、教学镶嵌在一个多姿多彩的大背景中,是促使学生能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在探索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为目标,依据马克思關于活动与环境有机统一的哲学原理,借鉴心理学构建了暗示诱导、情感驱动、角色转换及心理整合等教育情境,并构建了相应的情境教育模式。例如,在教学《EXCEL》一章时,趁学生刚进行了期中考试,我便在信息技术课上安排学习“如何用EXCEL制作本班期中考试学生成绩表”,学生感到所学知识作用大,有实际意义,于是每个人都十分主动、积极地尝试制作,从而强化教学效果。也是这样的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兴趣。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会启动思维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才会主动获取知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教学时,要给学生创设这样一种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这个情境里,愉快地接受学习。

4.设置知识冲突:让学生产生疑问

教师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必须训练的基本技能,有时并不能解决一些复杂的信息处理问题。教师要让学生产生疑问和冲突,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以WORD中的“查找和替换”教学为例,可设计教学任务:把“在工作中,我们没有必要把合同工作为临时工看待”中的“工作”替换为“生活”。操作完成后,学生检查替换后的句子有没有问题。有眼快的学生说:“替换后这句话语意不通。”为什么会这样呢?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呢?虽然前面的教学解决了替换的技术问题,但是后一个词组“工作”被替换是没有意义的。这就促使学生思考,“查找和替换”并没有这么简单,应该注意其所能处理的范围。因此,采用“全部替换”的功能不能解决问题,因为要求替换的只有一句话,不复杂。过了一会儿,有的学生干脆用人工修改,有的学生逐个查找替换。这样,问题似乎得到圆满解决。此时再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所要替换的词句比较多,那么该怎么办?

5.利用微课

通常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比较实用的微课类型主要有:讲解说明型(以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讲授为主)、操作演示型(具体的实例需要演习其具体操作步骤尤其需要强调细节)、主题活动型(分析主题活动的探究目的,讲解探究方法)、解题推理型(对某个程序任务进行具体的讲解分析等)。教师应该根据实际课程内容的需要与一节课中各环节的需求选择制作微课的类型,让微课在辅助课堂教学时发挥更好、更大的实效。

微课的设计和开发是一项系统工作,要想开发实效性强的微课,必须规范开发流程。有学者认为微课的开发过程一般经历:确定教学内容、细分知识点、分析学习者特征、设计微教案和微课件及微练习、撰写视频录制脚本、教学活动实施及拍摄过程、微视频后期编辑、微教学反思、形成微课资源包上传微课平台、微课教学应用、微学习和微反馈、微课资源动态优化和完善。只有把微课的设计、开发、应用、反馈、完善等环节结合起来,微课才会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同时在信息技术教研中才能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猜你喜欢

微课教材情境
教材精读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