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届自然历史类策展人高端培训班回顾

2017-05-24邢路达

化石 2017年1期
关键词:历史博物馆策展培训班

邢路达

首届自然历史类策展人高端培训班回顾

邢路达

2016年4月11~15日,“首届自然历史类策展人高端培训班”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成功举办。本次培训班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古动物馆、英国诺丁汉大学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科学院标本馆(博物馆)科普网络委员会、北京科普发展中心协办,北京圆恩咨询有限公司承办。培训班上,来自32家博物馆与展览设计机构的同仁共聚一堂,就自然历史类博物馆策展方法与展陈理念进行了学习与研讨。

“策展人”(curator)

培训班围绕“策展人”(curator)这一角色的工作内容及性质展开。在西方博物馆以及各种与收藏、保护、展示、研究相关的机构中,策展人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职位。其专业概念为在博物馆、画廊、图书馆、或档案馆中专门负责管理、研究收藏品,并负责策划展览暨讲述的专业人员,至今已经存在了超过200年。在职业特点方面,策展人是跨学科的综合性人才。一方面,他们是对馆内藏品了如指掌的专家,不但精通所辖藏品的意义、内涵与价值,而且掌握收藏、保存与展示的技术手段。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对外展览的总设计师,具有理解并创作展陈设计理念、选择并决定对外展示藏品、解读并计划展厅空间潜力、设计并编撰展览故事脉络以及协调与管理展览施工中多工种合作等职责与能力。

培训班合影(苗嵩供图)

总的来讲,当代的策展人应是保管与研究馆内藏品的专家、追踪了解前沿展陈技术的专家、面向公众普及馆藏知识的专家以及联系博物馆与社会大众之间的纽带。然而,这一至关重要的职位在中国现代与当代博物馆中却从未被正式列入编制,甚至连这一专有名词也从没有过正式的中文翻译,进而直接在我国文博行业内造成了在国际交流方面的障碍。中国是当前世界上博物馆行业发展最为迅猛的国家。我们如今拥有世界上最多、最漂亮、最先进的新建博物馆,我们也拥有世界上最丰富、最珍贵的展品收藏,但是我们的展览本身却往往显得空洞、乏味。因此在当前展陈设计业尚未规范的条件下,高质量的策展人是大量博物馆在未来急需补充的专业人才。

因此,在本次培训中,我们深入探讨了当今中国博物馆展览策划与发展的前沿趋势,并根据中国博物馆行业的实际情况,对策展人这一职位进行全方位的解读。本次培训计划采用4+4的模式,分别从中英两国主流博物馆专业领域聘请四位主讲人,进而形成既反映当今国际策展业发展潮流,又兼顾国内文博特色的授课模式,使得学员能够在横向对比与思维碰撞的氛围中获取最大的知识收获。

课程(course)

开班仪式于4月11日上午8点举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党委书记苗建明、诺丁汉大学艺术学院院长Geoff Hall、北京圆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单华春分别致欢迎辞,对我国博物馆职业的现状与未来、中英展览机构的合作机会以及博物馆的商业模式和公益前景做出了评论与期许。随后5天的合作课程中,中英双方的主讲人分别讲授了中西方自然历史博物馆策展的相关课程。

(一)英方

01. Dr. Wang Qi(英国诺丁汉大学建筑与建造环境学院博士生导师):基于解构主义思维的公众互动式展陈设计——展陈的力量

牛津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王琦供图)

王博士首先阐述了以结构主义为哲学基础的两种展览模式——传统展览模式和互动展览模式。传统展览模式是权威创作、直接传递、无歧义单一理解,最终通过观看展览实现被动式学习。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特灵分馆、大英博物馆亚述厅、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岩洞绘画、牛津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剑桥赛吉维克地质学博物馆等都是这种包罗万象、井井有条的学术性展陈的经典案例。互动式展览则是权威创作、多渠道传递、通过多种方法实现无歧义单一理解,最终通过动手实现互动式学习。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人体厅、大英博物馆动手台活动,以及伦敦科学博物馆未来工程师特展设计宇宙探险车互动式游戏都属于这种互动式展览。

接着,王博士讲述了上世纪60年代法国解构主义的兴起,并对这种渴望无拘无束的思想与讲述、质疑逻辑、颠覆理性的哲学观进行了详细阐释。在解构主义框架下,出现了通过权威创作、可塑性传递、多种不同理解,最终发挥观众主观能动性并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启发式展览。牛津皮特雷沃斯博物馆的知识迷宫、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中厅三具恐龙骨架的万古亲情、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深渊特展的冥想空间、德国欧岑诺伊姆海洋博物馆的鲸类展厅身临其境的构思都是这种展览的代表。最后,王博士带领大家对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猛犸——冰河巨人,柳芭特展”、洛杉矶拉布雷亚沥青坑博物馆、达尔文生命之树在博物馆的不同诠释方式三个案例进行了分析。

旧巴黎博物馆,上世纪80年代被拆除(Errol Fuller供图)

02. Mr. Errol Fuller(英国作家、画家以及自然历史类展陈师):平衡娱乐性与知识性——如何在博物馆中开展公众学习与教育

Fuller先生首先讲述了西方博物馆的发展历史,借此阐述了自然历史博物馆策展人的基本素质,并列举了Phineas Barnum、Henry Osborn、Roy Andrews等几位西方博物馆发展史上的重要策展人。接着,Errol Fuller先生从贮藏、展示、研究、公众互动等四个方面介绍了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工作目标。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获得完整的馆藏明细目录单、加强核心展品稳定性、增加核心收藏、提高研究实力、获取资金与博物馆建筑场地是基本的方式。进而,Fuller先生阐述了博物馆馆长在博物馆中的角色,认为馆长应该是科学家、艺术家以及展示专家的综合体,具有个人专业领域外的多种兴趣与知识。

随后,Fuller先生以卡塔尔恐龙展在阿拉伯世界产生的震撼效果、各地演化论的展览模式等案例介绍了一些基本的展陈技巧,包括简洁易懂的说明文字、空间利用、运用灯光与色彩产生具有美感的视觉效果、贝壳与矿石等小展品的摆放设计、展柜设计以及对儿童兴趣的重视等方面。而后,Fuller先生介绍了博物馆工作的其他相关方面,扩充或增加核心展品的方式、馆际合作,等等。最后,Fuller先生阐述了自己对展览教育与娱乐之间平衡问题的见解,认为展览有趣而吸引人、考虑在教育程度预期、注意观众的教育与知识背景、根据资金与展品量身定制展览和展览推广等是该问题的核心所在。

03. Dr. Thomas Hartman(英国诺丁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资深学者):英国地方性自然历史博物馆与公众私人收藏传统之间的互惠与互动

Hartman先生的整个课程围绕诺丁汉大学的动物收藏展开。首先,Hartman先生为我们讲述了因常年忽视,以至过去诺丁汉大学动物标本贮藏较为混乱的状况,许多标本包装简陋、残破不全、信息丢失。然而,学院教学、展示、摄影、外联都需要这些标本。于是Hartman先生领导的团队开始对这些标本进行系统的修复及整理,并以此为例给我们讲述了昆虫标本、骨骼标本、泡制标本、剥制标本、显微切片标本等的贮藏与修复技术,并详细介绍了固着溶剂配制和化学修理技巧。通过以上工作和系统的分类归档,诺丁汉大学的动物标本得到了系统的整理,Hartman先生也借此为我们讲述了动物标本在研究、图书出版、展示等方面的诸多重要性。

贝壳展示(Errol Fuller供图)

Hartman先生办公室一角(Thomas Hartman供图)

动手制作(Thomas Hartman供图)

接下来,Hartman先生为我们讲述了诺丁汉大学动物标本整理完毕后如何使用这些标本进行教学、公众科普教育与外联。在教学上,Hartman先生通过调查问卷发现过去学生们对实验室实践活动十分不满意,因此利用大量动物标本重新编制了全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触碰更多标本,参与标本制作与修复,更具有参与感。在公众科普教育与外联方面,Hartman先生带领团队主办了一系列展览、摄影、艺术活动、公众科学日,并广泛招募志愿者,使大学附近社区居民参与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大学与公众的互动。

主讲人Dr. David Francis(刘勤学供图)

04. Dr. David Francis(大英博物馆专业展陈师):大英博物馆中的展陈故事讲述理念

作为大英博物馆的释展师(Interpretation officer),Francis先生从实践角度为我们剖析了展览策划的工作流程及方法。首先,Francis先生为我们介绍了策展团队的组成。在大英博物馆,策展团队包括策展人(Curator)、释展师(Interpretation Officer)、项目经理(Project manager)、3D设计师(3D designer)、平面设计师(Graphic designer)、数字化内容设计师(Digital designer)这6个工作角色,Francis先生作为释展师主要负责正规化评估、故事策划、编撰展览内容、总结性评估等工作。接下来,Francis先生为我们介绍了策展工作流程,包括概念创作、发展展览叙述、定稿签字、安装制作四个阶段,一般大型展览的工作周期需要两年,单件物品展览则需要三个月。

策展工作时间表(David Francis供图)

大英博物馆展厅平面图(David Francis供图)

此后,Francis先生对各流程进行了详细解读。概念创作通常需要3~5个月,需从项目主旨(Project objectives)、总体构思(A big idea)、关键内容(Key messages)、参观效果(Visitor outcomes)四方面着手进行。发展展览叙述通常需要11个月,需要确定展品位置、故事、展陈形式,发展出入门(Orientation)、培养(Build)、高潮(Climax)、结论(Conclusion)的整体展览结构。定稿签字通常需要3~5个月,编写全部展览文字并构思文字之外的释展方式。在展板写作方面,Francis先生分享了开宗明义、述能所见、适当展开、避免术语、承认未知等多种技巧。最后的3~5个月进行安装制作。最后Francis先生带领大家进行了策展实践,分小组进行展览策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辽宁古果(孙革供图)

(二)中方

01.孟庆金(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中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展陈设计实践案例分析

孟馆长从展览现状、展览策划、陈列方式、展览流程四个方面全面介绍了中国自然博物馆展览现状,并从职责、基本条件、策展工作内容等角度解读了策展人的职位角色,进而深入剖析了中国自然博物馆展览的问题以及缺少西方策展人职位角色的原因。孟馆长对于展览主题、内容架构、设计风格、展示手段、展览制作、展示空间、观众参与等展览关键词的独到见解获得了在座学员的共鸣和赞许,并对中国自然历史类博物馆的机构设置提出了新的设想与期许。在案例分析环节,孟馆长首先以大连自然博物馆“肯尼斯•贝林展”的选题、观众需求、脚本撰写、展陈设计、布展实施、展览运营等方面解读了自然博物馆生态景观陈列;随后以北京自然博物馆“猛犸象展”的选题、大纲撰写、市场运营等方面解读了自然博物馆的临展设计。

02.朱幼文(《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杂志主编、前中国科技馆研究员):科技博物馆展览设计的再认识——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科技博物馆策展人

朱主编从科技博物馆展览重新认识入手,解读了科技博物馆展览的功能、目标以及主题,并深入阐述了自己对从事20余年的科技博物馆教育问题的看法。接着,朱主编从调研、定位、选题、内容及展示方式设计方面等介绍了科技博物馆展览设计的一些基本思路,并解读了中国科技馆大厅及各展览的实际案例。而后,朱主编就如何成为优秀的科技博物馆策展人问题进行了阐释,并与在座学员进行了互动。最后,朱主编介绍了《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杂志的创刊及现况,期待以该杂志为窗口,深入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的相关研究,并与实际结合,为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实际建设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持。

03.孙革(辽宁省古生物博物馆馆长、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院长):自然史类博物馆的科学研究及展陈设计理念

孙馆长首先从自然史类博物馆的科学属性、博物馆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介绍了自然史类博物馆科学研究的基本内涵,并结合自己在国外的学习经历介绍了英、法、美、德、比等世界各国主要自然史类博物馆的科学研究。随后,孙馆长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阐释对了怎样做好博物馆科学研究的理解,提纲挈领地介绍了中国各大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学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并详细介绍了个人研究成果——世界上最早的被子植物“辽宁古果”的发现与研究过程。接下来,孙馆长讲述了科学性、国际化、化石保护、高科技手段运用、科学家参与指导等五个自然史类博物馆展陈设计理念,并详细分析了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泰国东北木化石博物馆、法国南特自然历史博物馆、德国斯图加特自然历史博物馆、比利时皇家自然史博物馆、日本福井恐龙博物馆、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案例。最后,孙馆长对中国自然历史类博物馆未来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故宫出品系列app(单霁翔供图)

端门数字博物馆(单霁翔供图)

04.单霁翔(故宫博物院院长):故宫的世界,世界的故宫——再续故宫博物院90年的辉煌与梦

单院长为我们详细讲述了位列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的故宫博物院的历史与现状,并对古建筑修缮问题、文物贮藏与保护问题、新展特展策划问题、参观人数问题、电子博物馆与新媒体建设问题、文创产品与普及教育问题、研究机构建设问题、新馆建设问题、国际交流问题做了深入地阐述与探讨。单院长对故宫的深刻理解以及独到的建设思路征服了在场学员,获得阵阵热烈掌声。近年来故宫博物馆在单院长的领导下,持续扩大开放面积,新展览目不暇接,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在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常识普及方面多有创见,并在古建筑及文物保护研究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毕业留念(刘勤学供图)

在各个课程的讨论实践部分及晚间的酒会环节,各博物馆同仁与主讲教师进行了大量问答互动,结合各博物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与同仁进行了交流。培训期间,各博物馆同仁参观了国科大雁栖湖校区。

4月14日下午5点30分举行了该次培训班结业仪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周忠和院士、诺丁汉大学商务合作部部长George Baxter分别致辞,对该次培训班的圆满举办表示祝贺并为全部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最后,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次日,培训班全体学员在故宫博物院宣教部同仁的带领下,参观了故宫博物院。

回顾与展望

本次培训班与自然历史类专业知识背景紧密切合,内容高度集中在展陈策划、管理与设计方面,特别强调中英在展陈方面的等位横向对比与理念碰撞,强调两者平等,重点探讨了博物馆的社会外延功效、民生贡献与教育价值。8位主讲教师分别分析了当代中、英自然历史类展陈策划理论动向与当代主流自然历史博物馆展陈设计实践案例,为中国自然历史类博物馆同仁深入理解策展人的作用与重要性、全面了解当前策展领域最前沿的理念与理论发展、成为博物馆与社会积极互动的核心骨干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帮助和指导。同时,此次培训班为各博物馆加强馆际合作与交流提供了平台。最后,结合课程成果,王琦博士等培训班策划人意识到“策展人”一词的不准确性,建议将curator一词翻译为“展藏师”。

下次培训班,我们将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与外国各大博物馆建立有效联系,为中国自然历史类博物馆建设尽绵薄之力。

*文中照片由大连自然博物馆刘勤学、中国古动物馆苗嵩提供,课程内容图片由各位主讲教师提供,谨表谢忱。

猜你喜欢

历史博物馆策展培训班
参观博物馆
“无人机航测与GIS技术应用培训班”在海口成功举办
关于策展
浦城庆元山革命历史博物馆开馆
2017 艺术策展人
关于将“curator”统一翻译为“策展人”的建议
中西方博物馆策展人(curator)制度浅析
关于举办第51期观赏石鉴评培训班的通知
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藏品室
90团举办初级农艺工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