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感悟

2017-05-24和运涛

魅力中国 2016年33期
关键词:内角思维数学

和运涛

【摘 要】眾所周知,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学习,只能记住知识的10%左右;如果借助教具等手段直观演示进行教学,学生能得到20%左右的知识;而在学生自主探究之后再通过讨论交流来学习,学生可得到知识的90%左右。可见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协作意识等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要想体现合作学习的价值,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至关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

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和研究过程,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1.知识衔接,优差互补之时

对于小学数学知识来说,大部分内容是从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引伸发展的。因此新旧知识的衔接处也恰恰是学生认识活动中容易出现思维障碍的时候。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差异,有的学生能较好进行知识的迁移,而有的学生却感到困难。此外,针对有些班型较大、学生能力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课堂中教师也很难满足每个学生的表现欲,所以这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例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过程中,例题中分别出现了不同行驶时间及所对应的路程,学生初看例题,很难找到其中的规律。此时,教师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安排合作任务,在小组中,个体均有不同分工,他们先将不同的数量关系进行梳理,再分头进行逐一计算,还有的同学负责填写表格,最后统一归纳进行比对,此时,大家便不难发现"比值相等"这一结论,进而得出比例的意义。

2.动手操作、时间有限之时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那么,在有限的40分钟内,许多知识的发现与掌握就需要学生的动手实践,通过探究总结规律。像这样的操作活动,单凭个体力量是不易完成的,而且如果活动空间过大就会造成时间拖沓;空间压缩过多又会蜻蜓点水流于形式,无法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挖掘集体潜能,先分解任务,再进行知识交流,以此共同解决学习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过程中,学生起初对内角和的大小有多种猜测,而发现内角和规律靠个体独立动手实践难免花费时间过多,所以此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在组内通过剪一剪、画一画、拼一拼、量一量的方法,均能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而他们的方法又不同。学生们集思广益、协作功关,将相对抽象的数学定理变得直观易懂,尤其是有效的合作节省了学习时间,从而使学生对内角和结论有了更为透彻的认识与理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问题开放,思维碰撞之时

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每当这时,我们不难发现,理解的偏差使学生们各抒己见,甚至有时争论得面红耳赤。再加上很多学生争强好胜,有一定的竞争欲望,渴望自己的观点被肯定,但又不善于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旦有不同意见,浮于表面的争论较多,说服力不够,理性分析欠缺,思维深刻性不够。每每这时,正需要同伴们的合作学习、静心深思。

例如,在教学《正方形的面积》一课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判断题: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一些同学马上脱口而出"对",稍作片刻,又有人马上反驳"错"。全班学生立即唇枪舌战起来。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我组织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找到方法验证各自的观点,许多学生用拼摆方法得到一个4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用画线段的方式得到一个长4厘米的线段,此时,他们共同发现,两者无法进行大小的比较,从而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这样,合作学习便让学生把自己的结论有依据地展示出来,彰显了群策群力的魅力。

4.思维模糊,启而不发之时

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课堂上教师难免遭遇"冷场":教师提出的问题得不到学生的回应,学生因理解不透彻而显得紧张,面对学生"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往往使教学也变得非常尴尬。那么,此时除了教师要灵活掌握教育机制,及时变换问题角度外,更要学会相信学生的力量,冷静地等待,将时间留给学生。这时的合作对学生来说便是雪中送炭,他们更会产生愿与学习伙伴交流、探讨,相互启发的需求。

例如,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一课中,有这样一道例题"少年宫合唱队有84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舞蹈队有多少人?"如果用以往学的算术方法,孩子们很容易解决,而此时要求用方程方法,很多孩子犯了难。面对孩子的沉默,我引导他们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试着画一画线段图,从而找到其中的数量关系。在组内充分交流之后,我鼓励孩子们大胆介绍自己组完成的线段图,他们一边介绍,一边有组内的成员及时补充,甚至有的干脆指指点点用手势反复说明,终于从图中找到关系,从而列出了方程。通过合作,学生们茅塞顿开,集体的智慧让他们收获了成功。

5.突破难点,释疑解惑之时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重、难点一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理解,此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是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针对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互相切磋,互通"有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而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单位由大化小,人人可以参与其中,这是对学生主体作用的最大发挥。在小组中每个学生群体合作、共同探究、相互启发,有利于攻克"教与学"的重难点,同时也能够发挥优势互补作用,达到共同认识与理解的效果,从而有层次的进行分析、比较,对规律的探索做到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例如,六年级知识《圆锥的体积》这一课如果单靠教师个人的讲解或演示,很难让学生有透彻的发现和理解,所以我引导同学们先猜测圆柱与圆锥之间的体积关系,学生们众口纷纭,我顺势鼓励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手中的工具先观察,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再共同操作,组员们共同对操作过程进行比较及数据分析,最后顺利发现了同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三分之一关系,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多样,要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不同的思维角度、不同的目标要求等情况,科学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智慧地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适时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突破课堂教学的实效。

猜你喜欢

内角思维数学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三角形分割问题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倍角三角形的几个性质 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