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耕地质量等别评价

2017-05-24付浩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年13期
关键词:耕地质量评价

付浩

摘 要:讨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及其他等工程在耕地质量因素变化中的作用以及耕地质量评价方法,并以斗门区莲洲镇项目为例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总结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的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意义。

关键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耕地质量;评价

1 概述

耕地是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家对查清其面积、评价并划分等级给予高度重视。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有利于提高农田基础设施配套程度,改善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粮食生产保障能力。因此,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优化耕地布局,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提升耕地质量等级和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的基础保障;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业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2 高标准基本农田耕地质量等别评价

2.1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耕地质量评价技术思路

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土地利用现状图斑为评价单元,结合已有的耕地质量更新等别评价成果,掌握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区的建设前耕地质量等别信息。再根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引起的耕地分等因素变化,相应修正项目区图斑耕地分等因素参数,重新进行耕地质量等别计算评价。详见图1耕地质量评价技术思路图。

2.2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引起的耕地分等因素变化

根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耕地分等因素包括地形坡度、田面坡度、地下水位、有效土层厚度、表层土壤质地、质地剖面构型、有机质含量、pH值、灌溉保证率和排水条件10大因素。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以及其他等五种类型工程。其中土地平整工程一般可改变耕地田面坡度、有效土层厚度、表层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pH值等;灌溉与排水工程一般可改变耕地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田间道路及其他工程一般不会影起耕地分等因素变化;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一般可改变耕地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等。

2.3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耕地质量评价方法

按照全国统一的标准耕作制度,在作物光温(气候)生产潜力以及覆盖全国的、连续的“土地质量背景值曲面”的基础上,按照建设后项目区地形坡度、田面坡度、地下水位、有效土层厚度、表层土壤质地、质地剖面构型、有机质含量、pH值、灌溉保证率和排水条件等因素,通过重新给出各因素分值,测算土地自然质量分,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系数和土地经济系数,进行土地自然质量、土地利用状况和投入产出水平的逐级订正,按照乘积法计算分等指数,按规定要求划分耕地质量等别。

3 斗门区莲洲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耕地质量等别评价

2014年斗门区莲洲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位于斗门区莲洲镇境内,东抵白蕉镇丰洲村,南到上栏村,西面与北边均临江门市新会区。

3.1 工程建设情况

3.1.1 交通设施。通过项目建设,整修田间道28条,总长度为9184.47m;整修生产路18条,总长度为5320.77m;新修生产路1条,总长度为122.79m;新修机耕桥1座。通过实施上述工程,完善了项目区路网,提高了道路的通达度,构建了便捷高效的田间道路体系,使田块之间、田块与居民点之间保持便捷的交通联系,满足农业机械化生产、安全方便的需要。

3.1.2 灌溉与排水设施。项目区内主要大型灌排沟渠大部分虽为土质沟渠,但由于维护得当,沟渠灌排比较通畅,基本能保障项目区内农业生产的需要。通过项目建设,在道路与沟渠相交处布设涵管4座,改善道路与沟渠相交处的过水能力,保证沟渠灌排通畅,为项目区内的农户提供了良好的生产条件。

3.1.3 農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通过项目建设,完成新修护岸1座,总长度为171.35m。实施上述工程,新修护岸能改善道路两侧路肩受雨水冲刷较为严重的情况,保证田间道路工程的顺利实施。

3.2 项目建设后耕地分等因素变化

以斗门区2013年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成果数据库的图层为基础,本项目评价图层共计51个图斑,即耕地质量评价单元为51个。

根据《2013年珠海市斗门区耕地质量等级成果年度变更技术报告》以及项目区耕地状况,确定每个分等单元水稻、甘薯和花生三种指定作物的各个分等因素的分值。项目实施过程中完善了项目区内的灌排设施和田间道路,因此建设后部分评价单元灌溉保证率和排水条件这2种因素得到优化,其分值有所增加;而有机质含量、地形、田面坡度、地下水位、有效土层厚度、表土质地、剖面构型、pH值等要素未发生变化。

3.3 耕地质量等别评价计算依据及结果

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以及广东省具体标准,统计计算本项目建设前后的耕地质量情况结果如下:

3.3.1 自然等方面。项目区建设前国家自然等在2-4等。通过建设,项目区的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两个条件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因而部分图斑的国家自然等指数有所提高,但是并没有提高该部分图斑的国家自然等。因此,建设后国家自然等与建设前一致。详见表1建设前后项目区耕地国家自然等面积变化表。

3.3.2 利用等方面。项目区建设前国家利用等在5-6等之间,建设后国家利用等在5-6等之间。通过建设,虽然项目区的道路通达度、机械进田的便利度、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等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部分图斑的国家利用等指数有所提高,但国家利用等并没有得到提高。详见表2建设前后项目区耕地国家利用等面积变化表。

表2 建设前后项目区耕地国家利用等面积变化表(单位:hm2)

3.3.3 经济等方面。项目区建设前国家经济等在6-7等之间,建设后国家经济等在6-7之间。通过建设,虽然项目区的道路通达度、机械进田的便利度、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等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部分图斑的国家经济等指数有所提高,但国家经济等并没有得到提高。详见表3建设前后项目区耕地国家经济等面积变化表。

猜你喜欢

耕地质量评价
旱地改水田耕地质量提升工程措施研究
嘉禾县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研究
耕地质量和利用集约度的相关性分析及分区研究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4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