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回族社区的高聘礼现象

2017-05-24杨艳艳

魅力中国 2016年22期
关键词:回族乡村

摘 要:本文基于笔者在宁夏海原县X村的调研材料展开。根据对本地有关婚姻礼物交换的调研中,笔者发现本地村民对近年来水涨船高的高额聘礼现象怨声载道,因此笔者通过案例表明X村高额聘礼现象的同时,追踪调查了本地部分村民通过嫁女儿索要的聘金婚资的支配问题,并试图对目前X村出现高聘礼现象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作出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乡村 回族 高聘礼 婚资走向 遏制

一、X村高额聘礼现象

在过去社会中人们常说养儿防老,因此在偏远的农村地区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如今本地居民的观念逐渐发生了转变。正如当下流行一句顺口溜:现在社会变了样,养女可比养儿强;养女就像建银行,养儿就像闹饥荒……这句顺口溜真实的反映出本地婚礼中高额聘礼现象。婚礼嫁娶中索要一定的聘礼自古以来本是出于礼节,慰籍女方父母辛苦以及女儿为家庭做出贡献所体现的礼仪风俗。X村是宁夏海原县南部山区的一个纯粹的回族村落,村民世代信奉伊斯兰教。有关聘礼回族称为Mahar,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指出:“你们应当那把妇女的聘仪当做一份赠品,交给她们。”[1]所以从伊斯兰教教法出发,聘礼是一份赠品,其数量多寡一般视男方的经济状况而定。但据笔者调研结果来看,X村大多数村民早就不顾教法的规定,聘礼的索要越要越高,早已超出人们的负荷。宁夏海原地区多与“西海固”并称,为“中国贫困之冠”,众多农村居民收入低下,而结婚聘礼却动辄十几万,甚至二十多万,很多家庭不吃不喝也要奋斗很多年;或者就是东拼西凑,卖掉家里的牛羊、跟亲戚朋友借、银行贷款等等,使多数家庭背上沉重的债务,高额的聘金使得农民早已苦不堪言,笔者在访谈中村民们谈起彩礼也是怨声载道。

案例1:LCX(39岁,2002年結婚,回族)

笔者:伊斯兰教教法对您当时彩礼的索要有什么影响吗?

LCX:肯定有影响啊,那时候女儿的彩礼钱基本都是女儿的、都会陪给女儿,只要两个日子过的好要多要少都无所谓,大多数时候倒贴呢,不会要那么多的礼钱,现在的人直接就是靠女儿发财,养一个女儿就跟发了财一样,一要20万块钱的礼有的18万,最多退2-3万,有的一分都不退,高额彩礼完全是违背了伊斯兰的教法,婚姻没有了保障,不管对方家里多紧张,只要女方家要的男方家就得给,20万就是20万;现在还不怎么陪,要多少还不说陪的话,那时候礼金要一万块钱,媒人或者娘家人还会问给陪什么。

笔者:本地彩礼索要有什么标准吗?

LCX:也没什么标准,那就说按照伊斯兰教法来说有教门的人,懂教法的人会适当要点给娃陪点;不懂教法的人就会胡要十几二十万的随口要。也都是大字不识几个的老农民没上过什么学,正经的上过学的正当不会要这么多,都会讲个下(ha)数 。

笔者:上过大学的女孩跟没有受过教育的在彩礼索要上有区别吗?

LCX:那没有,不管你上没上过学,只要女儿长的攒劲那直接就胡要。不管丑俊,甚至不会退一分钱,有的家庭甚至为了彩礼钱吵架闹得不愉快。

笔者调研时,一次与几个村民群聊起本地的礼金,她们都对现在的情况表示极大的不满,大致内容整理如下:

“10万的礼金算是最少的了;18万退8万;教门、教养无形融入彩礼的索要标准内;某某阿訇也在公开场合喊骂高额彩礼现象,教化众人彩礼索要适量;另外适婚的回族女娃娃缺得很,只能到周边地区寻找,又怕这个地方贫穷、地方风俗不同只能由抬高礼金金额来吸引更多的适婚女娃嫁入本地;经济生活水平提高,大多数适龄女青年外出打工、上学,婚姻资源稀缺。”

高额的聘礼已然成为这里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倘若谁家嫁女儿不索要高的聘金,则会认为是很没有面子的事情,甚至会让别人产生这家女儿肯定有什么问题的错觉。

二、X村高额聘礼原因分析

从上面访谈内容来看,X村村民对正在风靡于本村的高额彩礼现象充满了埋怨和无奈。那么为什么这个宁夏南部山区的小村落彩礼会一直居高不下?并且还节节攀升,远远高出附近乡镇甚至城市的婚姻彩礼呢?如果是因打工经济所带来的人口流动以及农村区域封闭性被打破而导致的婚姻市场资源结构失衡,适婚资源缺少,讲求个“物以稀为贵”那么这个原因只能作为打工经济所带来的大的背景;如是为了借助高额彩礼、借助社会舆论来稳定婚姻关系?那么现实中还是有高的离婚率,因高额彩礼闹得不欢而散的场面。如今X村婚礼彩礼商定的博弈中,女方占据主动地位,男方则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多数人认为这与现代化的女权意识增强有关,为了体现女方的价值,进而影响传统男尊女卑的社会关系将女方的彩礼钱一抬再抬,可事实情况好像并不完全是这样。虽然,现在X村的妇女在家中确实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以前女性的家庭地位低下,家中男人是天,直至现在这里大多数妇女将自己的丈夫称为“掌柜的”,认为家中一切大小事务是丈夫做主说了算的。以前妇女甚至没有和家中公婆、丈夫一个桌子上用餐的权利,只能在厨房自己解决。就算至今,虽然女方家庭通过嫁女儿索要了高额的聘礼,一时赚足了面子,但大多数嫁入男方的女儿在其家庭中遭受程度不等的冷暴力,比如,婆家会认为这是花钱买来的,可以尽情使唤她做各种家务农活来弥补,给她白眼等。虽说本地区受现代化因素影响较大,但是毕竟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加之本地区大多数人的受教育水平低下,尤其是回族妇女用当地妇女的话说是:双手抱起来写不出个八字,传统的陋习不可能一下子退出他们的观念中。除非是少数的开明的受过教育的家庭会对儿女一视同仁,女儿出嫁时尽量做到不委屈女儿。时评人侯虹斌从女权角度做了相关分析,恰恰认为:“彩礼价高,根本不意味着农村女性地位就高,越是穷的地方,彩礼钱就越高,一般也

是最重男轻女的地方,越是发达地区,越是疼爱女孩的地方,就越不看重彩礼钱,即便要彩礼也会有近似价值的陪嫁。”[2]

本地高额彩礼的另一个重要的现代影响因素与X村近年的发展紧密相关。X村隶属海城镇,2009年海原新政府迁移此地实施一县两城的发展战略,经过政府几年的大力发展也随着海兴开发区的建立本地的经济得到了质的飞跃,这样X村的流动性增强促使村民的消费观念发生转变。经济发达了,就会产生炫耀、补偿等心理,按照村里百姓笑谈:“可能是以前穷怕了,现在时代好了生活富裕了,但终究我们这一代人中受过教育的不多,出现这样的原因说白了就是‘穷大方。”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吴国宝认为:“攀比之风既是农村‘熟人社会的产物,又和很多人现在功利性过强、讲面子、讲排场、希望一夜暴富等浮躁的社会心态有关。” [3]但殊不知他们是这天价彩礼的实行者同时也是天价彩礼的受害者。

三、X村高额聘礼背景下的婚资支配

X村居高不下的聘礼不禁让世人唏嘘,同时人们也会好奇索要这么多的聘金究竟这笔“横财”会怎么支配?(婚礼中,男方付给女方相当数额的聘金,本文中

称为婚资)根据伊斯兰教法规定,在聘礼的支配权利中首先是即将成为新娘的你需要实际获得这份聘礼,即聘礼必须是你选择的,并且是你心甘情愿接受的。而不是由丈夫为你选择的,也不是你的父母告诉你:“他必须给你1万美金或者房子或车子”。在聘礼这件事上,他们没有发言权,能做决定的只有即将成为新娘的你。也就是说聘礼的所有权归女儿,父母可以代管,但不经女儿同意不得随意挪作他用。而现在世人早已不顾大众的舆论,更不管教法的规定用的“心安理得”。

X村四五十年代的彩礼最多不会超过十个银元;七八十年代妇女的彩礼女方家会全数陪嫁给女儿,垫补家用的人家会在女儿跟前讨得口唤[3]争得女儿的谅解;而现在五花八门的婚资支配方式不禁让世人指指点点,甚至背负“卖女儿”的骂名。

案例2:LCH(63岁,1972年结婚,回族,聘金:360元)

婚资支配:那个时候人们日子过的紧,我知道的,父母用这钱给我陪了一个箱子、一个单子[4]、一件衣服,其余的還了家里吃粮欠下的债。

LCH与父亲的对话:

父:女儿,我在你两(LCH与其妹妹)身上要的礼,你是360元,咱们那时候穷,顾了肚子了,你现在给老父亲给个口唤,不然我去世了以后咋还的起呢。

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讲求两世的吉庆,他们认为在前世要干教门向善,不能欠别人的账,后世才能入天堂。

案例3:LYY(39岁,回族,彩礼礼金:1万元)

婚资支配:陪给女儿七千元存折,另加被子、衣服、办宴席花费超出一万礼金。

案例4:LJ(26岁,回族,彩礼礼金15万元)

婚资支配:全数自家挪用,买了工程车、买了农村居民点的房子。

另外还有修车的、留着给儿子娶媳妇的、为自己翻修房子的、外地旅游的甚至还有用女儿的彩礼钱去麦加朝圣的。其余的支配方向都可以理解,但是麦加朝圣是一个穆斯林一生五大公修:念、礼、斋、课、朝之一,每个虔诚的穆斯林一生都将之当做无比神圣的功课,所以难免又会招来闲言闲语:拿卖女儿的钱朝觐,不知从教法上准不准许等等。

四、遏制X村高聘礼对策探析

X村像上面这些例子很多,因此现在政府也在呼吁索要聘礼要适量;宗教职业者——阿訇每逢主麻日也会通过清真寺、网络平台教化世人要觉醒,不能再背负卖女儿的骂名。但真正能够解决这一现象的唯有国家的硬性政策。既然打工经济的兴起是高聘礼的源头,那么是不是国家给予农村地区实实在在的惠民政策,农民不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这样农村又会形成新的婚姻圈,直白点说如果农村地区的婚源充足,情况会不会发生改变?比如政府应该尽快加大治理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力度;减少城市落户限制以及促进城乡人口合理流动等。再比如国家颁布的农村土地确权制度,就是确确实实的惠民政策,X村在2016年2月已经完成土地确权的基本丈量程序,就等确权证到手,农民真正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还可以用它贷款。等这样的政策真正落实到农民手里情况会不会有所改变?或者政府呼吁村干部等一部分人起带头模范作用;另外调研期间也发现X村的文化教育程度普遍低,尤其是70年代出生以前的。因此教育的普及更是刻不容缓,尤其我们80、90后的年轻人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马坚,古兰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56.

[2]彭训文,王萌.沉重的彩礼[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2(5)

注释:

[1]马坚译:《古兰经》,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第56 页。

[2]沉重的彩礼,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2第5版

[3]沉重的彩礼,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2第5版

[4]口唤:伊斯兰教用语。阿拉伯语意译。①许可,《古兰经》云:“不得真主的许可,任何人都不会死亡”。②命令,《古兰经》谓:“我派遣使者,只为要人奉真主的命令而服从他”。穆斯林认为自己一生的吉凶祸福,都是由真主的“口唤”决定的。穆斯林遇事征得别人的同意和许可,也称为“口唤”和讨取“口唤”。

[5]单子:被单之类的布匹。

作者简介:

姓名:杨艳艳,女;专业:民族学, 就读北京中央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回族乡村
一场无休止的“逃亡”
一场无休止的“逃亡”
固原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名单
浅析当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
小学生好奇心与创新意识的潜在联系
话剧《乡村》
MSU:东兰辛“乡村”里未来的公关小姐(三)
《回族文学》2015年总目录
《回族文学》2014年总目录
《回族文学》2011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