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马史话:马有多少,国家就有多大

2017-05-24宝音陈乐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2017年2期
关键词:良马国营骑兵

宝音+陈乐

骑兵是古代战场所向披靡的坚锐,然而,饲养战马却不是农耕民族之长技。“马政”牵系着国力兴盛的脉搏,绝非养马那么简单。

周天子的马厩:

马有多少,国有多大

马对于国家的重要性自西周就开始显露。在《周礼》中,马政就已是“甲兵之本,国之大用”。所谓马政,即关于马的牧养、征调、采办、使用和管理等的政策与制度。三千年的漫长冷兵器时代,马政的兴衰也是中原的兴衰。

《周礼》规定,凡拥有16井土地者,可有戎马一匹;戎马四千匹,可有战车一千乘。周天子被尊为“万乘之王”,“万乘”的背后,是沃野千里,也是战马数万。《周礼》可以说为中国的千年马政奠定了制度基础。

公元前201年冬,汉高帝刘邦亲征匈奴,却被匈奴骑兵包围,于白登惨败。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国营”军马场——“苑马”即告建立。经过不懈的努力,汉武帝初年,马的数量增长极快,以至于能以马耕田。

除了发展养马业,汉朝还引进外国良马。大宛为中亚古国,向产好马。汉武帝曾不惜重金前往大宛国换取良马,换马不成,使臣被杀。汉武帝怒而发兵,另立新主,终于换来三千匹大宛良马,称之为“天马”,并下令在全国培育。

从此直至魏晋,“天马”就取代了本土马种。

马背上的大唐:宦官手中的骑兵

在唐代,不论是挑选良马的“相马术”、管理马匹的法律《厩库律》,还是国家设立的兽医机构,都达到了空前的完备程度。在这样全面的呵护下,唐代马匹的数量之大,达到秦汉以来的最高峰。

唐太宗称帝后,生恐别人仿效玄武门政变,便特地挑选出忠心耿耿、经验丰富的亲军骑兵,专职守卫玄武门,这支劲旅史称“北军”。中唐以后,宦官之所以能专权,其根本原因也是由于宦官掌握了北军大权。而唐代宦官势力渗入北军始于盛唐,其中又以掌握马政为其开端。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历任皇帝的废立都与宦官有关,包括唐玄宗在内,共有4名皇帝死于宦官之手。晚唐宦官之所以长时间随心所欲地弑君干政,恰恰在于他们通过马政控制了最精锐的骑兵。

人文大宋:零落成泥马蹄下

仔细观察《清明上河图》,画中的马远比人难找得多。对比唐宋两朝的养马数量,也能印证这一现象:唐朝极盛时期,仅国营牧场养马就达70万匹以上,可是到了宋太宗太平兴国时期,才有17万余匹,后来则更少。

这与唐朝的“安史之乱”大有关系。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吐蕃趁机侵占了陇右地区,导致陇右的军马场尽失。唐朝被迫在它处——中原两淮地区另辟牧场。然而,一方面,中原不适宜马匹生存和繁育;另一方面,中原素为重要的农耕区,人口集中,农田侵占官牧地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状况经五代十國,迄于北宋,一直没有改变。优良的军马仍要向北方少数民族购买。史书中称此为“市马”。市马价格昂贵,引起国家财政紧张。

熙宁五年(1072年),王安石发起轰动一时的变法,核心内容就是推行“保马法”。保马法废掉牧监,把国营马场的马分给有条件的农民饲养,同时免除养马户的赋税和劳役,政府还给予补贴。

“保马法”本是谋国之举,想寓马于农,但不料百姓后来却不堪其重。因为一旦马匹病疫死亡,就要赔偿上万钱,一般小康之家会由此破产,故而“人人以有马为祸”。

牧监的存废一直是朝野之争,多数牧监伴随着政局的动荡和战事的起落而时兴时废,始终未能稳定下来。至北宋末年,牧监已所存无几,国家终于又走上了“市马”的老路。

孰不知,北宋在西北马场上的损失是改革无法弥补的。在工业革命以前,文明的努力尚不足以弥补天然资源的匮乏。

胡汉的千年拉锯,就是这个结论的绝佳注解。

猜你喜欢

良马国营骑兵
骑兵政委 邓永耀
国营第八九一厂
国营第八九一厂
国营第八九一厂
骑兵之败
基于HPM的数学公式生成
数学文化之中国古代对等差数列的研究
蒙古骑兵,所向无敌
墨子训徒
国营第八九一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