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一题多变”减负

2017-05-24朱林长

文理导航 2017年17期
关键词:一题多变减负初中科学

朱林长

【摘 要】本文分析了初中科学应用一题多变教育法为学生减负的意义,并结合具体事例分析了一题多变教育法应用的策略,分析了在应用一题多变方法为学生减负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提升学生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对于提升科学课程教育效果,实现为学生减负的教育目标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科学;一题多变;减负

新时期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一个最为重要的理念是减轻学生负担,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才能做到既能丰富学生知识结构素养,提升学生发展潜力,而又不增加学生负担,甚至还能减轻学生负担,成为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重要问题。一题多变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也是新时期贯彻新课程理念的重要途径。

一、初中科学应用“一题多变”教学法为学生减负的意义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才,需要的是能具体应对的各种事务,解决各种问题的创新型人才。要实现这种人才培养目标,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要能够为学生减负,如果一味地增加学生的负担,学生自我发展的潜能很难得到有效的挖掘。而通过一题多变教学法,不仅可以实现为学生减负的目标,同时,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升学生应对各种问题,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实现创新型人才的有效培养。因此,在的初中科学教育中,应用一题多表为学生减负的教育意义是重大的。

二、用“一题多变”为学生减负的具体措施

1. 改变初中科学题目中已知条件来实现问题的多变与创新

初中科学是生活和生产经验的总结,各种科学问题都是根据具体的生产应用情境,利用已知条件来找到相应的解决问题办法。初中科学开展一题多解,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对应关系,来不断变化问题的提出方式,或者为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任务,以此来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条件来分析各种问题,实现条件与问题的多重对应。条件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也是分析问题的重要切入点,对已知条件的筛选分析和应用体现的是学生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初中科学开展一题多解可以从已知条件上做文章,让学生能够从条件分析入手,全面分析条件的多变性,感知条件变化对应的问题变化,感知社会生活和生产环境的变化带来工作方式和生产效率的变化。在教学中,教师能够对已知条件进行增删更替,或者调整变换,以此来更好地分析科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2.改变设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多重角度分析和思考问题

初中科学开展一题多变来减轻学生负担,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就要利用一题多变来变化问题的设置方式,让学生能够学会从多重角度来分析和思考问题,拓展他们的思路和方法。这就要求结合教学实际,立足学生思维特点和生活现实,对初中科学试题进行各种改造,不断变化问题的设置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当温度控制在25摄氏度时,将1体积强碱溶液与10单位体积的强酸溶液混合后溶液呈现中性,那么,混合前盖强碱溶液与强酸溶液PH之间需要满足什么样的关系?变式一,如果反应之前强碱溶液和强酸溶液的PH之和是14,那么这种正好能够完全反应溶液体积之比是多少?变式二,如果该酸溶液是一元强酸,其体积为V■L,PH=a,而碱溶液也是一元强碱,其体积是V■L,PH=b,两种溶液混合以后正好能够完全中和,那么V■、a、V■、b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等等,通过改变设问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这样,开展一题多变教学,也能够有效提升初中科学课程教育的效果,同時,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因此,改变设问方式,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分析解决问题,也是初中科学教育者需要在课堂实践过程中重点用好的方法。

三、应用“一题多变”为学生减负需要注意的问题

1.重视情境的创设

在初中科学授课过程中,应用一题多变方式开展教育活动,无论是讲新课,还是引导学生进行复习,都要需要能尽量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能够创设一种情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素养才能提升。

2.基于学生基础进行题目设计

应用一题多变方法开展初中科学教育活动,为学生减负,必须要基于学生基础进行题目设置。初中生能力层次各有不同,如果不能基于学生基础进行题目设置,必然会导致一些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听不懂,学不会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难度加大,这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加学生的负担,因此,无论是设置什么样的题目,教师都必须要能够重视研究学术基础,把握学生能力。

3.重视问题的生成

教师在利用一题多变方式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都会进行课前预设,但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有可能会生成新的问题,作为教师不能为了完成自己的课堂预设,而不顾学生生成的新问题,不顾学生生成的新问题教育效果必定不理想,学生学习的难度依然会很大,减负的目标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在利用一题多变方式进行科学课程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学生课堂上生成的新问题,能够重视学生暴露的新问题,基于此开展的教学活动,才能有效提升教育的效果。

总之,在初中科学教育中,教师要重视应用一题多变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同时,这种应用也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学习的压力,达到为学生的减负的教育目标。作为教师要研究一题多变应用的重要性,研究其应用策略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保障通过教育创新,提升教育效果,使学生能够轻松学习,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1]司志本,秦玉金.一题多变训练思维[J].中学数学杂志,2012(09)

[2]邵鹏程.插上发散思维的翅膀飞往成功的彼岸[J].科技信息,2011(31)

猜你喜欢

一题多变减负初中科学
“一题多变”在高中物理习题课中的应用
微课不微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浅谈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策略
习题教学中显化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两条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