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经》摹声重言词的上古声部

2017-05-24田烨

文教资料 2016年36期
关键词:上古诗经

田烨

摘 要: 两个相同的汉字重疊在一起,称为重言。《诗经》中的重言词很多,主要分形容词和摹声词两类。本文主要通过查阅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中的《上古韻部及常用字归类表》和《上古声母及常用字归类表》,整理考察《诗经》中正、变格摹声重音词的上古读音。

关键词: 诗经 摹声 重言词 上古

两个相同的汉字重疊在一起,称为重言。《诗经》中的重言词除了“纯粹用同一音节重疊构成的双音词,还有一种是与重言词作用相当的双音节词构,我们称之为重言词的变格”①。常用的变格大致有六类:有字式、其字式、斯字式、思字式、彼字式、兮字式。本文研究的是摹声重言词,摹声重言词的变格主要是其字式、有字式和兮字式。

《国风·周风·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关”是摹声重言词,《鲁》②说:“关关,音声和也。”《玉篇》③:“关关,和鸣也。或作口官。”“关”在上古时为见母元部。

《国风·周风·葛覃》“集于灌木,其鸣喈喈。”“喈喈”是摹声重音词,毛亨④注:“喈喈,和声之远闻也。”“喈”在上古时为见母脂部。

《国风·周风·螽斯》:“螽斯羽,薨薨兮。”“薨薨”是摹聲重言词,朱熹⑤:“薨薨,群飞声。”“薨”在上古时为晓母蒸部。

《国风·周风·兔罝》:“肃肃兔罝,椓之丁丁。”“丁丁”是摹声重言词,毛亨:“丁丁,椓杙声也。”“丁”在上古时为端母耕部。

《国风·召南·草虫》:“喓喓草虫,趯趯阜螽。”“喓喓”是摹声重言词,陈奐⑥:“《广雅》⑦:‘喓喓,鸣也。”“喓”在上古时为影母宵部。

《国风·召南·殷其靁》:“殷其靁,在南山之阳。”陈奐:“殷,犹殷殷也。”所以“殷其”其实是变格的摹声重言词,毛亨:“殷,雷声也。”“殷”在上古时为影母文部。

《国风·邶风·终风》:“曀曀其阴,虺虺其雷。”“虺虺”是摹声重言词,毛亨:“暴若震雷之声虺虺然。”“虺”在上古时为晓母微部。

《国风·邶风·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其镗”是变格的摹声重言词,朱熹:“镗,击鼓声也。”“镗”在上古时为透母阳部。

《国风·邶风·匏有苦叶》:“有弥济盈,有唯鸟雉鸣。”“有唯鸟”是变格的摹声重言词,毛亨:“唯鸟,雌雉声也。”“唯鸟”在上古时为馀母微部。

《国风·邶风·匏有苦叶》:“雝雝鸣雁,旭日始旦。”“雝雝”是摹声重言词,毛亨:“雝雝,雁声和也。”“雝”在上古时为影母东部。

《国风·邶风·简兮》:“简兮简兮,方将万舞。”“简兮”是变格的摹声重言词,闻一多《风诗类钞》⑧:“简简,鼓声。”“简”在上古时为见母元部。

《国风·王风·大车》:“大车槛槛,毳衣如菼。”“槛槛”是摹声重言词,毛亨:“槛槛,车行声也。”“槛”在上古时为匣母谈部。

《国风·王风·大车》:“大车啍啍,毳衣如璊。”“啍啍”是摹声重言词,“啍”在上古时为透母文部。

《国风·郑风·有女同车》:“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将将”是摹声重言词,朱熹:“将将,声也。”“将”在上古时为精母阳部。

《国风·郑风·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潇潇”和“胶胶”都是摹声重言词,朱熹:“潇潇,风雨之声。”“胶胶,犹喈喈也。”“潇”在上古时为心母幽部;“胶”在上古时为见母幽部。

《国风·齐风·卢令》:“卢令令,其人美且仁。”“令令”是摹声重言词,朱熹:“卢,田犬也。令令,犬颌下环声。”“令”在上古时为来母耕部。

《国风·齐风·载驱》:“载驱薄薄,簟茀朱鞹。”“薄薄”是摹声重音词,朱熹:“薄薄,疾驱声也。”“薄”在上古时为并母铎部。

《国风·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坎坎”是摹声重音词,毛亨:“坎坎,伐檀声。”“坎”在上古时为溪母谈部。

《国风·唐风·鸨羽》:“肃肃鸨羽,集于苞栩。”“肃肃”是摹声重音词,毛亨:“肃肃,鸨羽声也。”“肃”在上古时为心母觉部。

《国风·秦风·车邻》:“有车邻邻,有马白颠。”“邻邻”是摹声重音词,毛亨:“邻邻,眾车声也。”“邻”在上古时为来母真部。

《国风·豳风·七月》:“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淩阴。”“冲冲”是摹声重音词,陈奐:“《韩诗》⑨云:‘冲冲,声也。”“冲”在上古时为澄母侵部。

《国风·卫风·硕人》:“施罛濊濊,鱣鲔发发,葭菼揭揭。”“濊濊”是摹声重音词,朱熹:“濊濊,罛入水声也。”“濊”在上古时为晓母月部。

《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呦呦”是摹声重音词,陈奐:“《说文》⑩:‘呦,鹿鸣声也。……《广雅》云:‘呦呦,鸣也。”“呦“在上古时为影母幽部。

《小雅·伐木》:“鸟鸣嘤嘤。”“嘤”是摹声重音词,郑玄{11}:“嘤嘤,两鸟声也。”“嘤”在上古时为影母耕部。

《小雅·伐木》:“伐木许许。”“许许”是摹声重音词,朱熹:“许许,眾人共力之声。《淮南子》{12}曰:‘举大木者呼邪许。盖举重劝力之歌也。”“许”在上古时为晓母鱼部。

《小雅·南有嘉鱼》:“南有嘉鱼,烝然罩罩。”“罩罩”是摹声重音词,杨慎《升庵经说》{13}:“王雪山云:罩,……鱼回斡水声。”“罩”在上古时为端母药部。

《小雅·采芑》:“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瑲蔥珩。”“有瑲”是变格的摹声重音词,朱熹:“瑲,玉声。”“瑲”在上古时为清母阳部。

《小雅·采芑》:“显允方叔,伐鼓渊渊,振旅阗阗。”“渊渊”是摹声重音词,陈奐:“渊渊读鼘鼘,故云鼓声也。”“渊”在上古时为影母真部。

《小雅·采芑》:“戎车嘽嘽,嘽嘽焞焞,如霆如雷。”“嘽嘽”和“焞焞”都是摹声重音词,何楷{14}:“戎车,还师之车也。嘽嘽焞焞,如霆如雷,皆车声也。嘽嘽,指轻车言。焞焞,指重车言。言声之舒缓者曰嘽。……焞焞;当依陆本通作哼哼,声重迟貌。”“嘽”在上古时为透母元部。“焞”在上古时为透母文部。

《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斾旌。”“萧萧”是摹声重音词,何楷:“萧,通作啸,欢声也。马鸣之声似之。重言之者,非一马也。”“萧”在上古时为心母幽部。

《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嗷嗷”是摹声重音词。“嗷”在上古时为疑母宵部。

《小雅·斯干》:“约之阁阁,椓之槖槖。”“槖槖”是摹声重音词,马瑞辰{15}:“案《广雅》:‘【木槖木槖】,声也。槖槖,即【木槖木槖】之渻借。”“槖”在上古时为透母铎部。

《小雅·斯干》:“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喤喤”是摹声重音词,陈奐:“《说文》:‘喤,小二声。”“喤”在上古时为匣母阳部。

《小雅·鼓钟》:“鼓钟钦钦,鼓瑟鼓琴。”“钦钦”是摹声重音词,严粲{16}:“《疏》曰:‘钦钦,亦钟声也。钱氏曰:‘声有节也。”“钦”在上古时为溪母侵部。

《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营营”是摹声重音词,朱熹:“营营,往来飞声。”“营”在上古时为馀母耕部。

《小雅·采菽》:“其旂淠淠,鸾声嘒嘒。”“嘒嘒”是摹声重音词,陈奐:“鸾当作銮。嘒嘒,犹哕哕。《庭燎》:‘銮声哕哕。《傳》:‘哕哕,徐行有节也。”“嘒”在上古时为邪母月部。

《大雅·绵》:“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陾陾”、“登登”和“冯冯”都是摹声重音词,俞樾{17}:“然《说文·阜部》:‘陾,筑墙声也。知三家诗固有以陾陾为声者。”朱熹:“登登,相应声。”毛亨:“削墙锻屡之声冯冯然。”“陾”在上古时为日母之部;“登”在上古时为端母蒸部;“冯”在上古时为并母蒸部。

《大雅·灵台》:“鼍鼓逢逢。”“逢逢”是摹声重音词,马瑞辰:“《释文》{18}:逢,《埤苍》云:鼓声也。字作【音夅】。”这里“逢逢”应该是“彭彭”的假借。“逢”在上古时为并母东部。

《大雅·生民》:“释之叟叟,烝之浮浮。”“叟叟”是摹声重音词,毛亨:“叟叟,声也。”“叟”在上古时为心母幽部。

《大雅·卷阿》:“凤凰于飞,翽翽其羽,亦集爰止。”“翽翽”是摹声重言词,严粲:“曹师云:《说文》云:翽翽,飞声也。”“翽”在上古时为晓母月部。

《颂·周颂·载芟》:“有嗿其饁,思媚其妇,有依其士。”“有嗿”是变格的摹声重音词,朱熹:“嗿,眾饮食声也。”“嗿”在上古时为透母侵部。

《颂·周颂·良耜》:“获之挃挃,积之栗栗。”“挃挃”是摹声重言词,毛亨:“挃挃,获声也。”陈奐:“《释名》{19}作銍銍,云:断禾穗声也。挃挃,声义相近。”“挃”在上古时为知母质部。

《颂·鲁颂·有马必》:“鼓咽咽,醉言舞。”“咽咽”是摹声重言词,朱熹:“咽与渊同,鼓声之深长也。”“咽”在上古时为影母真部。

从上古到当代,语言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因为缺乏保存声音的媒介,古时的字音就更难考察了。但是,通过对摹声重言词的声母、韻部的辨识与归类,我们仍然能窥得一些上古字音的秘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诗经》。

注释:

①韩宏韬.《诗经》重言词正变简论,甘肃理论学刊,2005.7(4).

②鲁诗.古代汉族今文学派三家之一.汉初鲁人申公所传.

③《玉篇》,中国古代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书.南朝梁大同九年(543)黃门侍郎兼太学博士顾野王撰.

④毛亨,作《毛诗故训传》.

⑤朱熹,作《诗集传》.

⑥陈奐,作《诗毛氏传疏》.

⑦《广雅》,我国最早的一部百科辞典.

⑧《风诗类钞》,是闻一多研究《诗经》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⑨《韩诗》,今文学派之一。指汉初燕人韩婴所传授的《诗经》.

⑩《说文》,即《说文解字》,是古代汉族文字学著作,东汉许慎撰.

{11}郑玄,撰《毛诗传笺》.

{12}《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汉族哲学著作,道家作品.

{13}《升庵经说》,杨慎作.

{14}何楷,作《诗经世本古义》.

{15}马瑞辰,作《毛诗传笺通释》.

{16}严粲,作《诗缉》.

{17}俞樾,作《古书疑义举例》、《群经平议》.

{18}《释文》,即《经典释文》,是古人读经书时用的字典,唐陆德明撰,30卷.

{19}《释名》,汉末刘熙作,训解词义的书.

参考文献:

[1]韩宏韬.《诗经》重言词正变简论[J].甘肃理论学刊,2005(4).

[2]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4.

[3]金启华.诗经全译[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

[4]闻一多.风诗类钞[M].上海:开明书店,1942.

[5]朱熹.诗集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8.

[6]陈奐.诗毛氏传疏[M].江阴:南菁书院,1888.

[7]王念孙.广雅疏证[M].北京:中华书局,2004.

[8]毛亨.毛诗故训传[M].北京:中华书局.

[9]顾野王.玉篇[M].苏州:苏州张氏泽存堂.

[10]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

[11]郑玄.毛诗传笺[M].北京:中华书局.

[12]刘熙.释名疏证补[M].北京:中华书局,2008.

[13]杨慎.升庵经说[M].北京:商务印书馆.

[14]何楷.诗经世本古义[M].

[15]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M].北京:中华书局.

[16]严粲.诗缉[M].听彝堂藏版.

[17]俞樾.群经平议[M].江阴:南菁书院.

[18]俞樾.古书疑义举例[M],上海:世界书局.

[19]陆德明.经典释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上古诗经
《山海经》与上古海洋学知识
El oficio del lector
品读诗经
上古
诗经
任时光荏苒——营上古寨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历史感谢发现 上古炎帝陵碑重见天日
上古巨兽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