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崇明区林业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7-05-22石振昌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7期
关键词:林业资源上海市发展对策

摘要 崇明区是上海市最为珍贵的、面向未来的生态战略空间,2002年以后崇明区林业建设取得了巨大发展,根据《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森林覆盖率从2015年的22.53%上升到30%。本文介绍了崇明区林业资源现状,分析了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当地林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林业资源;现状;发展对策;上海市;崇明区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7-0168-03

崇明区是上海市最珍贵的、面向未来的生态战略空间,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崇明区也是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大保护的标杆和典范,建成生态和谐、资源节约、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级生态岛是崇明区的未来发展目标[1-2]。根据上海市政府发布的《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形成现代化生态岛基本框架,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水体、植被、土壤、大气等生态环境要素品质不断提升,森林覆盖率从2015年的22.53%上升到30%,崇明区的林业发展需要在各方面开展研究,尤其需要加强林业资源现状的调查分析以及未来发展的思考和规划。

1 崇明区林业资源现状

1.1 崇明区林业资源的特点

随着我国林业的迅速发展,崇明区林业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崇明生态岛功能定位,林业建设已经成为发展崇明生态岛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因此,崇明区林业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不断提速推进,生态效益显著,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1-2]。

1.1.1 森林资源总量、森林覆盖率增幅明显。2003年至2015年底崇明区造林0.93万hm2,森林覆盖率从1999年的 9.79%增加到2015年底的22.53%。通过多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以环岛一线大堤防护林、陈海公路两侧通道林、港东公路两侧通道林、长江隧桥入岛通道林、明珠湖水源涵养林等多个生态公益林区域。这些公益林区域的建成明显改善了崇明区的生态环境,涵养了水源,不仅使崇明区逐步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世界和森林海洋,也为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做出了重要贡献[1-2]。

1.1.2 大力营造生态公益林,森林生态系统结构进一步完善。经济林是崇明区森林资源增长的传统方式,政府投入相对较少。近几年,政府不仅重视生态环境,而且不断加大投入,明确了建设崇明生态岛的目标,确立了“以大型森林组团片林为重点,道路、水系和沿岸林带为构架,以小面积、多品种、多规格混交的近自然方式”的建设框架,使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日趋合理,森林防护功能持续提升[1-2]。

1.1.3 森林资源流失严重,以柑橘为主体的经济林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减少严重。崇明区有 30多年的柑橘栽培历史,2015年,以柑橘主体的经济林特殊灌木林地5 648.135 hm2,占21.42%,其中柑橘类面积4 731.633 hm2,占全县森林面积的18.04%。近年来,柑橘由于品种老化、品质下降、经济效益不高等因素,崇明区的柑橘种植面积比2014年度减少750.457 hm2,其中绿华镇动态减少211.094 hm2,三星镇动态减少67.861 hm2。

1.2 崇明区林业资源的现状

1.2.1 林地面积。崇明区2015年林地总面积27 583.54 hm2,其中:乔木林地面积19 519.839 hm2,占70.77%;竹林地面积1 195.755 hm2,占4.34%;疏林地面积52.134 hm2,占0.19%;灌木林地面积6 219.996 hm2,占22.55%;未成林造林地面积566.805 hm2,占2.05%;苗圃地面积4.902 hm2,占0.02%;迹地面积8.352 hm2,占0.03%;宜林地面积15.757 hm2,占0.06%。

1.2.2 森林面積、森林覆盖率。崇明区2015年森林面积26 363.729 hm2,其中:乔木林地面积19 519.839 hm2,占森林总面积的74.04%;特殊灌木林地面积5 648.135 hm2,占21.42%;竹林地面积1 195.755 hm2,占4.54%。全县森林覆盖率为22.53%。在34个镇(场)中,森林覆盖率超过20%有13个。各单位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见表1。

1.3 林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崇明区地处繁华的长三角地区,其林业建设和发展必然受到土地资源有限、失地农民利益保障、林业产业开发和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制约[2-3]。因此,必须在土地资源利用和拓展、农民保障和劳动力转移、林业产业化以及林业体质改革等方面不断创新方式和开拓途径,才能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1-2]。

1.3.1 公益林的长久性与租用农民土地造林的暂时性问题。目前,崇明区有将近1.1万hm2生态公益林,但是这些林地主要是农民的租用地。如果这些林地一旦被确认为生态公益林,就会被列入森林资源。因此,崇明区存在暂时性租用农地和长久性公益林的问题,难以保证生态公益林的长期性。

1.3.2 林业管护及相关经费问题。目前,崇明区有1.1万hm2生态公益林是通过财政投入建设的,今后林地的养护费、土地流转费、病虫害防治及森林防火经费等都是庞大开支,上述经费目前尚未列入专项预算,且呈累计上升趋势,2015年支付土地流转费1.64亿元,养护费1.3亿元,2016 年又新造林1 333 hm2。因此,林业管护及相关经费将是关系林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1.3.3 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崇明区有近1.1万hm2生态公益林,但这些林地主要是农民的租用地,农民土地流转后,生活来源难以保障,要求政府在就业和扶持方面给予更大支持。由于崇明区工业发展受制约,第三产业不发达,农民就业机会甚少,这必然需要财政给予更大的生活保障,这必然是林业建设的下一步推进和管理工作的困难和矛盾。

1.3.4 林业产业后续开发问题。打造世界级生态岛是崇明区生态林建设的重大目标,不仅要增加森林资源数量,而且要做好养护管理的工作。因此,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林业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养林、项目养林[1-2]。

2 林业发展对策

2.1 妥善处理国有林地租用农民土地问题,切实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崇明区绝大多数林业用地农民的租用地,租用农民土地存在土地租金不稳定问题(价格不断上涨)和土地权证的问题。因此,建议如解决种植片林问题一样,有重点、分步骤地将已造林的失地农民纳入镇保,对不满镇保年龄的失地农民,由政府制订就业补偿机制,给予一定的就业补贴,政府不再支付土地流转费,妥善地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确保生态公益林的长期性[1-2]。

2.2 协调好先种林后开发占用林地的问题,处理好林业建设与开发建设的关系

目前,崇明生态岛还处于开发建设的前期准备阶段,有关开发的后续性、政策等方面尚不明确,并且很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尚在研究论证阶段。因此,一方面应制订切实可行的林业发展规划,另一方面在从严控制的情况下进行开发和建设[1-2]。

2.3 进行森林经营,提升森林生态功能

近年来,公益林作为生态性、服务性林地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为更好发挥其作用,根据崇明区生态林的实际,开展森林抚育,按照“需求为本,重点突出,因地制宜”的原则,针对林地存在的问题开展林地抚育[1-2]。一是严格遵循“适时适度、去劣留优、去小留大,兼顾均匀的”的抚育原则开展公益林抚育,第一步优先伐除林地内生长势差、矮小、歪斜的树木;第二步对郁闭度在0.8以上、树木生长畸形的林地,主要采取抚育性透光伐和卫生伐,间伐后补植其他景观性乔木,使林地密度保持在675株/hm2。间伐后确保林地品种多样性(原区域内品种不减少),间伐后林地郁闭度控制在0.6。二是对部分林地树木品种如金合欢、乐昌含笑等不适应本地生长、生长较弱或成活率较差的树种,视实际情况保留原有树种75~300株/hm2,再补植其他生长势较强的树木,与原有树种搭配形成观赏性和适地性佳的混交林。三是对死亡造成的林窗重点进行补植,补植树木按就近原则,使用附近林地内长势好的其他品种,使补植后的林地达到混交效果;通过生态疏伐、卫生伐、景观疏伐等方式,使森林经营配置出科学合理的林相结构,优化林相结构,提升森林生态功能,确保林地健康持续生长,提高公益林景观效果,满足林地周边农民对林地休闲的要求,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景观。

2.4 注重科学造林,丰富生态林树种

2.4.1 积极开展引种,改善林相结构。崇明区在生态林设计上改变了传统的设计模式,2004年起崇明区林业站积极开展新品种的引种工作,针对崇明区土壤中性偏碱、盐碱严重的情况,开展了“崇明地区耐盐碱造林树种筛选研究”“沿海防护林造林树种筛选试验”等课题,筛选出了中山杉、东方杉等几种适合崇明地区栽种的耐盐碱树种及沿海防护林造林适生树种;同时引进了北美红枫、北美枫香、金叶水杉、金叶丝棉木、红叶复叶槭、金叶复叶槭、红叶椿、金枝国槐、银槭、光皮树、车梁木、枳椇等新树种,丰富了生态林树种。造林采用多品种、多林种混交的设计模式,丰富了生态林的层次感,提高了景观效果和观赏性[1-2]。

2.4.2 造林规划设计坚持适地适树原则。针对崇明区土壤pH值7.8~8.3、含盐量1.77‰~4.1‰的特殊立地条件,实行了土壤监测制度,设计适宜的树种,对盐碱度超过0.3%或水位低于3 m的区域明确不予造林。

2.4.3 提升品质,突显亮点,积极探索植树造林新模式。围绕创建崇明全区5A级景区目标,崇明区公益林建设在确保新建林地郁闭度达0.2标准的前提下,尝试在地型构建、树种搭配、景观营造等方面作一些探索。将大片纯林种植改为点、块状混交造林,将兵营式种植改为园林式、模拟自然式种植,并在提高苗木规格的基础上,将种植密度从1 650株/hm2降低到675株/hm2,以减轻林地抚育养护压力,提升林地景观效果。按照这一造林模式,崇明区已经建成6块观光休憩公益林、19块景观型公益林和特色农田林网,着力将林业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

围绕塑景成带、廊道串景,建设全域风景,更好地发挥崇明区生态空间的功能和价值。优化公共绿地布局体系,合理规划建设公园、公共绿地和绿色休闲空间。推进环岛生态景观大堤、长兴岛及本岛郊野公园建设,有序增加绿地林地总量,结合河道、公路、村庄、特色小镇及农场的要素分布,持续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发挥放大东平森林公园等核心景区对风貌带的带动作用。结合生态要求和产业发展,打造“海上花岛”,建设花田、花溪、景观廊道,塑造点、线、面相结合的花岛大地景观[1-2]。

2.5 建立以碳汇为核心的生态补偿机制

崇明区的林业生态建设也应该以碳汇为抓手,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以林业碳汇为核心,通过生态环境产权机制、交易机制、价格机制的不断完善,发挥市场引导作用,建立责任分担机制,让生态受益地区在享受生态效益的同时,也出资出力为共同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做出贡献。

2.6 发展林间经济的机制探索

崇明区公益林其林间经济可分近期和远期2个方面开展。近期是指现阶段公益林种植发展阶段;远期是指生态崇明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公益林的充分拓展阶段。

2.6.1 发展林间经济的原则。林间经济的发展要遵循的原则包括:①不影响林木生长、不破坏环境;②政府给予政策扶持;③规范运作、有序操作。

2.6.2 发展林间经济的模式。林间经济的模式包括:①有各养护社或林业站统一组织实施相关产业,吸收农村劳动力从事某项养殖式加工业;②尝试建立林业经济合作社,从事林间经济的发展;③允许少数农民在不影响林木生长的前提下反租林业发展相关项目;④有某个团体企业承包林地养护或发展相关项目。

2.6.3 宜发展项目。林间经济的模式包括种植业、养殖业以及林间休闲旅游等[3]。

2.7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森林资源保护必须坚定执行《森林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林地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2.7.1 加强林地的分类管理。林地的管理必须分类进行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林地实行分类管理,逐步才能做到“管死一块,管嚴一块,管活一块”:①“管死一块”是指一定要管死国家级生态公益林;②“管严一块”是指一定要管严市县级公益林地;③“放活一块”是放宽搞活经济林、林苗一体化林木[4]。

2.7.2 强化林地保护管理工作。《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和《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是林地保护管理必须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必须依法强化征占用林地、林木管理的工作。

2.7.3 加强资源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生态意识。森林资源是宝贵的公共资源,是人类珍贵的资源财富,其建设和保护必须全民参与,才能取得良好成效。因此,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方式进行全民宣传和教育,使全民大众养成爱绿、护绿的好习惯,全面提高生态意识[1-2]。

3 参考文献

[1] 石振昌.崇明区城市林业的现状调查和发展趋势分析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0.

[2] 石振昌.崇明区碳汇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 (15): 274.

[3] 郭承亮,王晓锋,王晓滨.当前平原地区造林绿化工作的难点问题和几点建议[J].防护林科技,2005,67(4): 56-57.

[4] 侯守礼,顾海英,方志权.上海郊区林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J].上海农业学报.2005,21(2):63-67.

猜你喜欢

林业资源上海市发展对策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照片墙
关于林业造林技术的研究
对林业资源与林业造林方法的探索与研究
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措施探讨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