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州地区蝗虫绿色防控技术

2017-05-22赛丽蔓·马木提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7期
关键词:绿色防控技术蝗虫生物防治

赛丽蔓·马木提

摘要 蝗虫是博州地区农业种植产业中常见的虫害之一。针对博州地区蝗虫虫害发生的特点、优势种群等,重点从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推广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和天敌保护技术等方面探讨了绿色防控技术在博州地区蝗虫虫害防控中的应用,以期为博州地区蝗虫虫害防治提供借鉴。

关键词 蝗虫;绿色防控技术;策略;生物防治;新疆博州

中图分类号 S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7-0132-01

蝗虫灾害是一种危害林业、草原植被、农作物生产的重大生物性灾害。博州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发展基地之一,蝗虫防治效果将会对当地的农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1]。本文针对博州地区蝗虫虫害发生的特点,探讨绿色防控技术在该州蝗虫虫害防治过程中的推广与应用,以达到降低蝗虫灾害发生几率、提升蝗虫虫害防治效果的目的。

1 虫害发生情况概述

蝗虫是博州地区农业种植产业中常见的虫害之一。其繁殖能力、迁移能力强,能够很快适应新环境,如果防治不力,必然会对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博州地区常见蝗虫主要有亚洲飞蝗、意大利蝗、红胫戟纹蝗、黑条小车蝗、束颈蝗等。根据当地农业部门统计资料显示,2013—2016年,平均每年约有2.33万hm2农田遭受不同程度的蝗虫危害,其中15%属于中度及以上发生,博河沿岸农田区域属于高发区。博州地区蝗虫发生具有密度高、蝗蝻出土早、危害重以及蝗虫种类多的特点,采取传统的防治技术效果不够明显,而且还容易产生次生危害。因此,必须要选择先进、无害、绿色的蝗虫防控技术,力求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2]。

2 绿色防控技术

2.1 优化农业种植结构

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农作物的重复种植会导致虫病害抗药性增强。博州地区蝗虫的发生情况与当地农业种植结构有着直接的关系,应根据当地环境和气候条件,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尽量错开蝗虫发生与农业种植的重合期,达到降低蝗虫基数、降低蝗虫虫害发生几率的目的[3]。实践中,应重点调整棉花、小麦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实施轮换种植,减少蝗虫的食源;在博河两岸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增加植物的種类、数量,减少蝗虫产卵地等。另外,博州地区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必须要考虑到地势、土壤、气候、水源充足性等条件的影响,绝对不能单纯地为了调整而调整,而是要因地制宜、科学调整,优化全州农业种植结构,避免农户种植成本增加。

2.2 推广应用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控蝗虫虫害发生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应用前景比较理想的绿色防控技术。目前,应用比较多的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2.2.1 植物源农药技术。与传统的化学源农药相比,植物源农药的主要成分来源于植物,对其他有益生物、农产品的危害比较小,而且不会产生次生危害。因此,博州地区蝗虫绿色防控措施的实施,必须要根据蝗虫的发生情况,选择诸如白僵菌等生物源农药,达到捕杀、防控全州蝗虫虫害发生的目的。从近年的应用情况来看,白僵菌在全州蝗虫防治方面效果比较明显,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白僵菌属于一种典型的病原真菌,蝗虫一旦接触到白僵菌,真菌即进入蝗虫体内并大量繁殖,菌丝快速增长、产生毒素,最终杀死蝗虫[4]。

2.2.2 原生动物防治蝗虫技术。原生动物防治蝗虫最主要的就是利用蝗虫微孢子虫,这类原生动物属于典型的专性寄生物,具有较强的选择性,不会对其他生物、外部环境产生危害。博州地区原生动物蝗虫防治技术的应用,以选择适用于防治草原蝗虫、农田蝗虫的产品为宜,从而达到提升针对性、实效性防治蝗虫的目的,确保蝗虫种群、蝗虫数量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上。

2.2.3 蝗虫信息素技术。关于蝗虫信息素的研究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主要是针对沙漠蝗、非洲飞蝗而开展的研究。截至目前,已经研究成功了群聚信息素、促成熟信息素、聚集信息素以及产卵聚集信息素等。将信息素技术应用于博州地区蝗虫灾害防治工作中,破坏飞蝗的群集行为,避免蝗虫群迁飞以及群居起飞,以达到治理、防控全州蝗虫虫害发生的目的。

2.2.4 天敌保护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的核心是以虫治虫,利用天敌消灭蝗虫,防治蝗虫虫害的发生。此防治技术不仅效果十分明显,而且不会产生次生危害,是典型的绿色防控技术。保护蝗虫天敌(比如鸟类、蜂类、青蛙等),关键是要保护好天敌的生存环境,以达到有效防治蝗虫虫害暴发的目的。

实践中,一是制定严格的天敌保护制度,彻底杜绝乱捕乱杀青蛙、鸟类等蝗虫天敌的行为发生;二是严格农药喷施管理,避开天敌生存较为集中的区域,尽量喷施选择性比较强的农药,减少人为杀害蝗虫天敌的行为;三是在蝗虫发生较为严重的地区,可采取人工筑鸟巢的方式,为天敌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可在短期内实现蝗虫天敌数量快速增长的目标。

另外,博州地区还应该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条件,引进新的天敌。在农牧交错地区,可以采取招引粉红椋鸟及大力推广牧鸭、牧鸡的农牧结合方式。比如,目前粉红椋鸟已经逐渐由新疆天山北坡由西向东迁徙,分布范围明显扩大,种群个数、数量均大幅增加,为博州地区蝗虫虫害的绿色防控提供了可借鉴的现成经验。总之,推广应用天敌保护技术,通过增加蝗虫天敌的种群数量,达到治理、防控博州地区蝗虫虫害发生的目的,值得博州农业技术管理部门和农户探讨与实践。

3 结语

蝗虫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除了要优化种植结构、保护天敌以及实施生态防控外,还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应急防控、区域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体系,将绿色防控技术落到实处、产生实效,从而为博州地区蝗虫绿色防控和农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5]。

4 参考文献

[1] 赵中华,尹哲,杨普云.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概况[J].植物保护,2011(3):29-32.

[2] 庄家祥.福建顺昌柑桔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实践[J].中国南方果树,2016(1):113-114.

[3] 张华普,陈华,沈瑞清,等.同心圆枣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6(8):78-80.

[4] 东霞.全国蝗虫绿色防控现场会在山东东营召开[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2(14):68-69.

[5] 哈尼亚·黑拉西汗.农田蝗虫防治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19):83.

猜你喜欢

绿色防控技术蝗虫生物防治
基于Web of Science的抑病型土壤文献计量分析
蝗虫果腹
人多势众的蝗虫
跟踪导练(一)3
首届国际生物防治大会在北京举行
蝗虫
设施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套袋梨常见病害发生特点与绿色防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