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融合视角谈中国出版“走出去”

2017-05-22尹博

科学家 2017年3期
关键词:走出去出版物融合

尹博

摘要 如今,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飞快发展,文化的全球化进程也在快速提升,中国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硬实力”做支撑,更需要经久的文化“软实力”做保障。文化传播有多种媒介及方式,其中出版是重要的传播渠道之一,它兼具着传播文化及传承文明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它在维护我国文化主权、增强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促进中国文化自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核心问题在于融合,只有切实深入做到“意识融合”“内容融合”“资源融合”和“媒介融合”,我们的出版物才能真正走出国门,走入读者。

关键词 融合;出版;走出去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363(2017)03—0011—01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一个国家要在世界民族之林长久立于不败之地,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硬实力”做支撑,更需要经久的文化“软实力”做保障。党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指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方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文化传播有多种媒介及方式,其中出版是重要的传播渠道之一,它兼具着传播文化及传承文明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早在2003年,我国提出出版“走出去”的重大战略,旨在输出文化产业,进而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经过近些年的实践探索,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和突破,出版贸易的大门正向世界逐步敞开。但同时也应看到,中国出版的贸易逆差依旧十分严重,文化产业的输出及国际影响亟待提升。因此,加快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步伐已迫在眉睫;如何更有效地推进中国出版“走出去”,已成为摆在政府和出版业面前的重大课题。

1中国出版“走出去”意义深远

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华文化走出去需要迈出更大步伐。出版物在国际上的输出与合作,是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的重要支撑,也是提升国际地位的有力保障。

1)抵制国际文化霸权主义,维护我国文化主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外特别是西方文化悄然无息地进入中国的土壤,我们在吸纳优秀文化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冲击。长此以往,我国的文化主权将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极大挑战。中国出版“走出去”,很大程度上对于抵制国际文化霸权起到关键的作用,是维护我国文化主权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只有文化的传播跟进经济的发展步伐,才能在国际社会真正站稳脚跟,拥有并捍卫中国话语权。

2)加大中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力,增强在国际社会上的话语权。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日趋完善,其中使得更多的人对中国感兴趣,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在这样的大好国际形势下,中国出版通过“走出去”,力争向国际社会输出更多的优秀作品,让他们更多地了解中国的历史,理解中国的体制,进而认同中国的文化。

3)促进中国文化自信,早日实现中国梦。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是一个充满自信的民族。其中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归根结底都应来源于具有5000多年文明传承史的文化自信。中华文明有着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如今,我们团结一致,大力弘扬中华的优秀文明,并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就是要发扬我们的文化自信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出版“走出去”这一重要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国梦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融合出版是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必经之路

万物发展皆内因起决定性作用。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核心问题在于融合,只有切实深入做到“意识融合~‘内容融合”“资源融合”和“媒介融合”,我们的出版物才能真正走出国门,走进海外民众的心里,中国文化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弥久传承。

2.1意识融合

全球化背景下形色各异的思潮相互接触,不仅使文化交融,更造成了各国文化的冲突,特别是意识形态上的碰撞与冲突。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在文化交流过程中会无形产生壁垒效应。如果只是简单地将本国文化强加给其他国家,则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甚至还可能引起负面效应。从近些年中国输出的出版物来看,很大一部分是将带有中国特色及意识形态的产物直接强加给国外读者,作為客体来讲,并没有在意识层面产生关注的兴趣点,即便有兴趣也很难与之形成共鸣,这种输出其效果可想而知。笔者认为,真正的文化交流在于主观意识的相互渗透,在相互剧烈碰撞后的吸收和交融。中国出版要真正“走出去”,走到国外受众者的心里,必须在选题方面做好文章,在源头上把好关,将中国的意识形态与国外接轨,我们才有机会打入国际市场。

2.2内容融合

无论海内外读者,对于出版物的第一诉求都是内容。内容是赋予出版物的灵魂,也是决定其是否存活的命脉。因此,要真正打动国外读者,就必须在内容上下功夫,全力打造既包含中国元素又同时适合异地口味的出版产品。

1)寻求适合海外读者的话题。以中国中国元素为主题的外文图书,是否能得到海外受众的接受和认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关注点是否与图书主题相契合。一直以来,对外出版工作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就是如何改变一贯的单向输出方式,把握海外受众群体所热切关注的话题,适合他们的阅读方式和思维习惯,这一点至关重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之所以在发行后能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就是因为这本书的主题满足了国外读者渴望了解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的需求。

2)讲好中国故事。讲故事,是国际间文化传播的最自然而有效的方式。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历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和社会繁荣昌盛的故事。当然,故事是否讲好,关键的问题在于听众是否爱听,是否听得明白、听得过瘾。在讲故事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紧紧围绕以内容为中心,将感染力和可读性放在首位,用真实的情感打动读者;同时,在选题的题材方面应多下工夫,尽力让读者感同身受,从而产生心理上的共鸣使其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读懂中国。

2.3出版方式融合

中国出版经历了产品“走出去”、版权“走出去”、资本“走出去”的3个阶段,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正进入“走出去”的新阶段。近年来,国内出版社逐渐开始通过增设海外销售网点、与国外出版机构合作出版,设立分社,或直接兼并收购海外出版社的方式实现“走出去”。目前,我国已有400余家分支机构及销售网点在境外成功运营,例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继2014年成功收购澳大利亚视觉出版集团后,2016年又成功收购英国ACC出版集团,开启国际化战略发展。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核心就是要建立全球化的选题、编辑、设计、出版、印刷、物流终端、读者反馈的整体产业链,这将是基于大数据时代的出版新业态。

2.4媒体融合

当今社会,媒体融合已经成为发展的关键词和频发词。加快出版“走出去”,实现出版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同样离不开媒体融合。媒体融合,除了受众广泛的电子书及数据库,更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打造融合出版物、游戏出版物等新鲜媒介。同时,有效利用一切社交媒体,对于热点问题和热门事件进行广泛宣传也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这样就可以先将产品形象植入读者心中,为出版物“走出去”铺好路。当今,中国在移动互联网、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VR虚拟现实等新媒体技术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甚至可以同欧美等发达国家相媲美,如果在此基础上能有效借助融合媒体的力量,将阅读体验打造成融娱乐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就会使得中国出版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更畅通地打入国际主流文化市场。

融合发展的时代,赋予了出版“走出去”新的命题。我们应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脉搏,将融合思想贯彻始终,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出版对外发展的新道路。

猜你喜欢

走出去出版物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2017年出版物
Global analys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ea ice, and night marine air temperature since the latenineteenth century
Arctic sea ice decline: Faster than forecast
2015 年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