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 事

2017-05-20王国华

女性天地 2017年5期
关键词:发给办事身份证

王国华

?多年以前,有人跟我说了一件事,他朋友的妹妹从国外回来,去上海办事,他就给上海的一个友人打电话,托友人请这位妹妹吃顿饭,上海友人回绝了,说,我跟你朋友的妹妹不认识,没什么话可讲,而且又不是要办事,吃这顿饭没必要。

我当时的想法,与对我讲这件事的人一致,认为那位上海友人不近人情,但现在越来越觉得上海友人做对了—不虚与委蛇,不做无谓的琐事。

我这里也有例子。朋友的朋友,身份证丢了,要在报纸上登一个遗失声明,朋友知道我在报社工作,请我帮一下忙。他先把他朋友的身份证拍照发给我,让我先垫付广告费,事成后他再用微信红包转账给我。于是我先打开微信,抄下身份证号码,按照《遗失声明》的格式写出一个文稿,发给朋友看过认可,然后转给广告部同事。广告部同事排好版,拍下来发给我过目,我看过无误,交钱,开发票,把发票拍下来,发给朋友,朋友如数转钱给我。第二天,我再把报纸版面拍下来发给朋友,证明已经刊发。整个过程,听起来都让人晕吧?

许多人每天都在做这样的小事和琐事。虽然是小事,我却不能掉以轻心,而是要停下手头正忙着的工作,专心把它做完。然而,并不是做完了小事马上就可以接着干我刚才的活儿,人的思维,不能像汽车那样迅速换挡,而是需要一段缓冲转圜,才能回到原来的状态。一件小事从头至尾、零零星星,至少要耽误我一个多小时,甚至一两天。

当然,为朋友做一点小事,本属正常,也是应该的,我举这个例子只是要说明,世上哪有真的举手之劳,别人替你做的所有活儿,都是用了心的。别把它当成理所当然,对别人来说,那就是付出。

再回头想一下当年上海友人的事。你轻轻松松一句话,人家就要车马奔波到达指定地点,订餐、陪吃、寒暄、买单、送别,再疲惫地回家。这位妹妹连人家是谁都不一定记得住,而且她也不一定喜欢跟陌生人吃饭。你自以为好心,又不用自己操劳,一句话折腾两个人。这不是冷不冷漠的事儿,而实在是没必要。那时我刚刚大学毕业,几乎没有自己的生活,时间对我来说根本不算什么,所以无法体会上海友人的心情,也不理解讲述者的无聊,现在阅历渐深慢慢都懂了。

生活中常常听到这样的话:反正你也是闲着,随便挤出一点时间来就做了,少玩一会儿手机,少睡一会儿觉,少看一场电影,少发一会儿呆嘛,一个人能有多忙,不信连这一点空都挤不出来。

初听似乎有道理,其实不然。一个朋友,他上大学的儿子要参加演讲比赛,让我给写一篇演讲稿,我说没空。首先,这是孩子自己的事儿,本该他自己去干,演講失败又能怎么样?年纪轻轻就不肯用功,我代他写这不是害他吗?是的,我有大把的时间睡觉、看闲书,甚至斗地主,这里且不说我是不是该挤出时间来为他们做这些无用之事,单从纯技术方面讲,一个人刷微信、吃饭、扯淡、喝茶,其实跟工作一样,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一个人一天的时间安排,貌似毫无规划,但是人的本能和直觉在支配着他这会儿干什么,另外那会儿干什么。人的身体、心理像一个精密的机器,时刻按着自身的节奏进行计算、运行。他这一天,每一个环节都是必要的,他这一生也因此才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你让他挤时间,实际是把他的节奏搞乱了。

一个人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最大的平衡点(或曰考量标准)是他是否感觉舒服。比如他吃了一个小时的饭,扯了两个小时的淡,他感觉很舒服,这就说明运行正常。如果有人说,反正你也是在扯淡,去办一件事吧,他去办了,却身心不爽,那就说明他应该扯淡,而不该去做事。

这么讲好像我多么刺头,多么不通人情世故,不愿意给人做事似的。其实在现实中我一直在给别人办事,而且也乐在其中。我说的是那些没必要的打扰。小事扰人,先自扪心,我自己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不去打扰别人,偶有打扰,也要先考虑别人的感受。

猜你喜欢

发给办事身份证
特别的“缘分”
各自为政
据说最近流行晒身份证,各路大神都被炸了出来
当不被人理解的时候……
原则
明天有事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locutors’ Choice of Speech Strategies and Their Power Strength
靠制度来实现办事“不求人”
大公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