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港松江科技城:“一廊九区”的“龙头”

2017-05-19任蕙兰

新民周刊 2017年19期
关键词:松江临港科创

任蕙兰

2017年,临港松江科技城提出目标“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卓越科技园区”——“一座科技城、十家龙头、百家高新、千亿产出”。 园区今后将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一流科技园区对标,全力打造“科技创富,产城融合”的“四新”经济集聚功能板块。

从市区驱车往松江,沿着G60高速公路下方的地面道路行驶,两边的建筑密度渐渐降低,商务气息渐渐淡去,换上浓郁的工业风。在莘砖公路往右转,忽然有一片高档写字楼群跳入视线,谷歌等大企业Logo尤为醒目,让人恍如穿越到了静安寺或陆家嘴,这里就是临港松江科技城。

G60高速边上的科技城

临港松江科技城毗邻G60高速公路第一个收费口,在松江整个科创产业中占据相当独特的地位。松江的产业布局可以用“一廊九区”来概括,“一廊”指的是“G60科创走廊”,在G60国道松江段两侧,分布着九大产业功能板块,共同构成这条“科创走廊”。而临港松江科技城位于G60高速公路松江段的起点,从地理位置来看最有优势,是连接市区和“一廊九区”的桥头堡。从发展状况来看,這里是整个布局中的龙头板块。

这块区域已经成为上海西南不可忽视的产业聚集区。以3D打印产业为例,当很多人还只在科技馆见过3D打印这一新锐技术,科技城已经聚集了30多家业内知名的企业,产品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我们是上海乃至长三角3D打印企业最集聚的区域。”临港松江科技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杜玉梅说。

杜玉梅回忆起这些3D打印企业进入园区后的发展路,就是一部“中国制造”升级“中国创造”的奋斗史。最初3D打印技术集中在EOS等国外的几家巨头手中,本土公司只是代理销售国外品牌的设备,业务附加值很低。本土公司经过对技术的消化吸收,逐渐开始为客户提供技术服务,打印定制产品,比如用于医疗领域的模具,或是工业级金属3D打印产品。随着本土企业经过不断研发突破,逐渐掌握原本是国外企业“锁死”的核心技术,开始有能力生产3D打印设备,打造自有品牌,站到了价值链的上游。

“最初有一两家3D打印企业找上门,看中园区的品质,落户我们这里。后来松江区领导作了指示,研究3D打印企业有没有落户松江的可能,并点出了几家企业。我们就主动出击和这些企业联系,拿出了诚意,邀请对方入驻。松江区领导、公司领导也出面和企业沟通,打动了对方。后来随着我们这里3D打印产业聚集的知名度扩大,企业喜欢‘抱团取暖,很多企业就主动找来了。”杜玉梅表示。

实现国内首台3D打印设备销售的本土企业光韵达,就出自临港松江科技城。光韵达主要打印能放进人体的钛合金关节部件,和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骨科专家戴克戎院士合作成立了工作室。墙里花香飘过了墙外。2014年,一家在法兰克福上市的3D打印企业SLM正准备布局亚太区,苦于没有抓手,科技城得知情况后主动和对方联系,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谈判,企业最终被园区的方案所打动,成为落户科技城的第一家外资3D打印企业。

园区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上海3D打印产业中心”。由于在业界“呼声”很高,市经信委组织的增材制造协会(3D行业协会)也顺利落到临港松江科技城。给3D打印企业提供了行业交流分享的平台。

3D打印产业是临港松江科技城产业聚集的一个缩影。在市区两级政府的支持下,科技城进一步“打开产业门类、提升产业门槛”,加快“四新经济”发展,3D打印、生命健康、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机器人、检验检测、VR/AR等新兴产业不断兴起。

“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开发园区就是供给侧改革的载体。我们探索打开产业门类,提升产业门槛。这两个方向是园区做大做强的支撑。打开门类是为了共享,提升门槛是为了共赢。园区经济本质是一种分享经济,目的是实现政企共赢。”临港松江科技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丁桂康说。

他介绍道,科技城过去的发展,主要由新能源和电子信息两大产业主体集聚获得红利。在这个阶段的发展中,园区不断修炼内功,一是提升了服务能力,积累了为企业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经验;二是学会搭建平台,完善了产业体系。

“应该说我们已经走过了这个阶段。从2012年起,我们在两大类产业基础上扩充,导入和整合新兴产业,打开产业门类,并且引入了金融、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2013年下半年,我们导入了新的风口产业——3D打印,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并且吸引了3D产业链的服务企业进来,比如工业设计、VR、AR等衍生产业,共享园区开发运行的成果。”

提升产业门槛是科技城发展的另一个方向。“我们没有为了招商而放低门槛,让低端企业进来。入驻企业的品质决定了园区的品质,只有保证品质企业落户,才能实现企业和政府的共赢。”丁桂康说。

科技城平均每家企业占地面积不到1.2亩。近几年来,园区提升土地利用率、管理效率,优化社会行政服务资源配置,科技城亩均产出、亩均税收、亩均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均保持全市前列。

临港与松江的“相遇相知”

很多人会觉得疑惑,临港松江科技城挂着临港的牌子,区位却在松江。仔细看科技城写字楼的入驻企业目录,会发现很多还挂着漕河泾的品牌。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丁桂康介绍,临港松江科技城正是“区区合作,品牌联动”的示范性样本。

丁桂康介绍,“区区合作,品牌联动”的概念最早是市委韩正书记在2009年提出的,“一个区是指漕河泾国家级开发区,另一个区指松江区,目的是以漕河泾模式带动松江产业转型,实现漕河泾和松江两大品牌联动。”

2015年,漕河泾划归临港集团下属单位,科技城正式挂上临港的品牌。“区区合作,品牌联动”的内涵提升为临港和松江“牵手”。“临港集团目前在全市各个区县有12个工业园区,除了松江项目之外,临港在市区还有一些城市更新项目,比如老厂房改造,引入创意科技产业。而临港松江科技城是起步最早的一个。”丁桂康说。

“区区合作,品牌联动”这一创新合作机制已经成为临港、漕河泾品牌输出和拓展的重要模式。

“临港和各个区县合作建立开发区,主要看当地区域发展有没有内生需求,开发区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产业集群、产出、人才都是留在当地的。”而临港集团和松江之间“情投意合”,彼此合作意愿强烈,因此临港松江科技城项目的合作很顺畅。

“临港是国家级的开发区品牌,公众认知度高,加上松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强强合作,成为我们招商的优势。”丁桂康说,科技城聚焦创新、开拓转型,驱动产业园区开发提升内涵,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双方在合作中摸索出了很多机制创新。比如联席会议机制,临港集团和松江区政府每年会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总结和提炼上一年的工作,规划下一年的布局等等。

临港松江科技城还搭建了一些专业平台促进产业交流,比如已经连续举行了两届产业大会,去年有800多人参加,邀请到国家工信部领导参与,今年10月将举办第三届大会。

2016年,园区在全市104产业区块的开发區综合评价中发展速度指数蝉联第一,发展质量指数排名第二;营业收入产出、四新发展、地均税收、资源利用、节能减排等指数均列前十强,并持续保持着强劲的领先势头。继获批为上海市首个“区区合作,品牌联动”示范基地之后,园区的发展模式被上海市领导总结为“新桥模式”,并被写入了上海市“十三五”规划。

拉斐尔云廊,新的科创地标

临港松江科技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毕政根展示了一部动画效果短片:平行于G60国道矗立着10栋楼宇,所有楼宇上部由一片“云”链接——起伏延展的铝合金网格,犹如连绵流动的祥云。在夜景模式中,这片云时而五彩斑斓,时而黑云压城,楼宇外立面也跟着阴雨绵绵。“云”上有20万个LED发光源,能模拟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

这是临港松江科技城的重点项目,正在建设的南部综合体——1.5公里长的拉斐尔云廊,建成后将是全球最具地标性的科创云廊。

毕政根介绍,2013年,拉斐尔云廊工程正式启动,由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拉斐尔·维诺利担纲设计。

“拉斐尔云廊距离G60高速公路仅有150米,一期项目建成以后,开车从高速上经过,肯定会被这片云廊所吸引,特别是在夜间,云廊的光影效果完全展现,绝对是一道风景线。”毕政根说。

拉斐尔云廊一期包括25万平方米的研发办公空间,5万平方米的商业配套以及10万平方米的地下空间。毕政根介绍,未来主要将引进研发类科创型企业,成为一条“科创云廊”。

无疑,拉斐尔云廊项目是临港松江科技城科创这盘大棋的重要一步,而除了建设高质量的物理载体之外,科技城还注重搭建科创服务功能平台,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生态环境,用丁桂康的话说就是“软硬结合”。

杜玉梅介绍,首先,科技城将加速产融融合,参与科创资本市场。2016年底,科技城在积极参与启迪创投基金的同时,发起了总额为1.26亿元股权投资基金,成为松江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重要子基金,主要投资于园区重点发展的智能硬件、增材制造、医疗健康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股权投资基金区政府出资20%,科技城出资20%,其余部分通过社会募资,主要由科技城团队来负责项目筛选。”

目前已储备了一批新兴产业领域内的重点项目,其中宏力达等高新技术企业作为首批投资项目,已完成项目立项。后续将发挥“基金+基地”优势,积极探索产业投资与园区开发、服务的深度融合,打造产融融合示范区。

另一方面,科技城也在打造自己的孵化器。目前已设立了园区5号楼“智能物联”孵化空间,通过孵化器在云计算、物联网等细分领域内的运作,吸引社会创新元素、资源资本,打响临港松江科技城专业孵化器的自有品牌;积极统筹现有黑马路演中心、中美中心、GOOGLE ADWORDS上海体验中心、阿里巴巴创新中心以及纬氪等众创空间,引入双创服务资源,吸引优质项目集聚临港松江科技城,继续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跃氛围。

最后一点,人才集聚战略也是完善创新创业环境的关键。临港松江科技城积极实施“聚才、安才、兴才”的服务人才战略,聚焦企业优秀人才,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培育产业领军人物十名、新锐科技CEO百名、科技精英千人。

“产城融合”的样本,生活不在别处

科技城的风貌和市中心传统商务区不同,楼宇的间距很宽,绿意盎然,漫步其间感觉很放松。毕政根介绍,这里开发尺度适宜,绿化覆盖率在30%左右。

打造人性化环境成为当下园区发展的主流趋势。除了物理环境宜人,科技城还体贴地满足了在此工作人们的生活需求。杜玉梅说,园区各个企业的工作者大约有1.2万人,为了解决员工午餐问题,园区配套运行有四个餐厅,还有一个大型商业美食广场。

临港松江科技城产业的集群、人才的集聚,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商业商务、社区居住、文化教育等配套设施。在这方面,科技城成为产城融合的高度示范区。

以海派文化为主题的科技绿洲特色商业(绿洲广场“星天地”)将于7月份盛大开业;公租房社区商业街日趋成熟,为入驻公租房的企业员工和周边社区提供便捷、完善的文化、休闲服务,成为“16小时不打烊产业社区”。

杜玉梅介绍,年轻与活力始终是临港松江科技城的基因代码。园区党委、工会联合会、团委、企业协会等多方组织投入打造青年活动。

2017年,临港松江科技城提出目标“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卓越科技园区”——“一座科技城、十家龙头、百家高新、千亿产出”。 园区今后将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一流科技园区对标,全力打造“科技创富,产城融合”的“四新”经济集聚功能板块。

对于未来发展,丁桂康介绍了三个“着力”和两个“着眼”:着力于“产城人、新创投”六大维度的内容夯实与内涵提升;着力于高品质项目建设与高精尖产业主体导入之间的融合;着力于提升G60科创走廊建设中引领示范作用。着眼于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联动与合作;着眼于与周边街镇共同提升教育、文化、商业等城市化配套功能。“内联和外达相辅相成,着眼于内,导入要素,实现现有产业联动,形成内在生态圈,在外招商才有底气。”

猜你喜欢

松江临港科创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启航
——松江二中(集团)初级中学校歌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临港新片区开拓上海发展战略空间
Self-improvement on Classroom Teaching
临港集团成立百亿园区开发基金
骑马到松江
淄师学人
———王松江
人字门在松江银河泵闸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