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黔”字头品牌风行天下

2017-05-19张恒

当代贵州 2017年13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贵州民族

张恒

从文化特色到经济特色

:贵州民族文化底蕴丰厚,请问打造“黔系列”品牌内涵是什么?

徐 飞:贵州是多民族聚居省份,也是自然生态良好的省份。省委书记陈敏尔指出,贵州有两个“宝贝”,一个是良好的生态环境,一个是多彩的民族文化。打造“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主要立足于我省的“两个宝贝”,将独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饮食、医药等民族文化资源整合提升,打造成为体现贵州特色的“黔系列”品牌,在全国树立起贵州品牌形象,推动我省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实现民族文化傳承与经济发展双促进、双提升。

:目前,贵州省为打造“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徐 飞:自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工作以来,根据要求和安排,主要围绕工作方案制定、品牌宣传打造等开展工作。一是在工作方案制定上,贵州省政府印发了《打造“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工作方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的实施意见》中也重点强调了“黔系列”品牌打造工作。二是在品牌宣传上,开展“黔系列”品牌形象标识(LOGO)设计活动,并于2016年12月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商标注册和著作权登记保护,按全套12个标识(即1个总标识和11个系列子标识)进行商标注册。同时围绕品牌宣传,积极从宣传主题、宣传内容、宣传方式、时间安排、经费安排、组织实施等方面进行安排部署,进行全方位地宣传“黔系列”。目前,已在省内广播电视台、报刊、网络、户外广告牌、LED屏等投放。三是整合各方资源,从组织领导、资金支持、税收金融、表彰奖励等方面做出了安排,特别是建立了由省政府分管民族工作的副省长为召集人、25个省直单位为成员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品牌打造工作机制,并且抓工作经费保障,确保品牌宣传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从品牌引领到产业链条

:“十三五”期间,贵州将着力打造“黔酒”“黔茶”“黔药”“黔银”“黔绣”“黔珍”“黔菜”“黔艺”“黔织”等“黔”系列产业品牌,如何才能打响这些品牌,将贵州的特色民族文化推广出去?

徐 飞:要精心打造“黔系列”品牌,就要在标准体系建设、品牌产品评选认定、扶持政策措施、品牌产品展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统筹推进,并积极推进宣传推广,推动“黔系列”品牌的形象标识、文化理念、品牌产品飘入千家万户,风行天下。

在工作原则上,主要突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品牌领先、龙头带动,发挥优势、形成产业,分类实施、体现特色,民生为本、群众受益”的要求,形成社会广泛参与、多方面推动、惠及民生的工作格局。依托省内外各类平台,持续抓好品牌宣传工作,以新闻宣传与广告投放相结合,进一步提高“黔系列”的社会知晓面和影响力,真正形成品牌效应。

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品牌标准体系建设,根据不同系列产业的发展特点和品牌打造的实际需要,制定完善本系列品牌标准体系,明确各个系列品牌产品的准入条件和认定规则,建立特色鲜明、社会认可的品牌体系,形成全方位、系统性的品牌打造机制。

开展各系列品牌产品认定活动,推出首批“黔系列”品牌产品。按照代表性强、市场认可、质量要高的要求,每个品牌按“1+N”模式(一个龙头产品+多个主推产业)推出10个左右代表性产品,初步塑造具有贵州特色的民族文化产业品牌体系,增强人民群众对“黔系列”品牌的实体感受,提高品牌美誉度。需要指出的是,“黔系列”是一个开放的品牌体系,今后只要条件具备,还可以增加其他系列。

以工匠精神铸民族品牌

:这些年,“多彩贵州”的文化品牌已经享誉国内外,这对于我们民族文化产业品牌打造有什么启示?

徐 飞:做文化产业,不能只求眼前利益,而是要看长远影响。贵州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是打造“黔系列”品牌的不竭源泉。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深入地挖掘“黔系列”品牌的民族文化内涵,以高质量的民族文化产品为载体,创新宣传手段,丰富宣传内容,要绵绵用力、久久用功、全方位多层次宣传,努力提升“黔系列”品牌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加强民族文化产业扶持,指导推动各系列编制完善实施方案,落实支持政策措施,加大倾斜扶持力度,推动产品向精品化、产业向规模化、经营向市场化转变,促进民族文化产业向品牌化方向迈进,为“黔系列”品牌厚植基础、多出精品,不断满足市场对“黔系列”品牌产品的多样化、多品位、多层次需要,努力让“黔系列”品牌引领我省民族文化传承,推动民族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去年印发的《关于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的实施意见》中,对于“黔系列”品牌打造工作,要求要“以工匠精神打造‘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

徐 飞:品牌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打造“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大家齐心协力、统筹推进,更要以工匠精神着力打造品牌,每一个品牌都要精工细作。要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完善标准体系,确保“黔系列”民族文化产品的质量。

同时,创新发展模式,针对不同的“黔系列”产品产业发展特点,探索不同的发展模式,走有特色的发展道路,增强民族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培训和专业队伍建设力度,加快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实现“黔系列”品牌可持续发展。

除此之外,还要实施“走出去”战略,依托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茶产业博览会等载体,推进“黔系列”品牌产品的展示、流通、交易、交流等平台和营销网络建设,使“黔系列”品牌在全国甚至国际上立得住、叫得响。(责任编辑/袁燕)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贵州民族
MINORITY REPORT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贵州教育出版社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