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视角下大学生支教问题探析

2017-05-19王薛元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支教现状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大学生支教的历史背景,分析了大学生支教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会工作行政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提高大学生志愿者支教工作的积极性和实际效果。

【关键词】 社会工作;大学生志愿者;支教;现状;问题;对策

支教作为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在大学生中已掀起一股热潮。在我国大学生支教政策的支持下,大学生支教队伍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大学生支教面临的问题也愈发明显,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

一、大学生支教的历史背景

教育是立国之本,我国一直很重视高等教育。1994年,我国开展了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这是我国大规模大学生志愿者支教的开始。1996—2005年,我国大学生支教在不断地快速发展。1999年“研究生支教团”的成立,标志着大学生支教开始以自己独立的身份出现在我国支教的舞台上,也体现出我国对大学生支教的不断重视。2005年,教育部下发的相关文件提出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支教实践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从党的十八大报告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五四讲话,中央反复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当代大学生要将“中国梦”作为共同的时代理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标准。[1]

高校支教實践作为将学生所学课堂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有效途径,促使大学生通过这种途径充分展示自身的聪明才智、运用自己在大学所学的各种专业知识与社交技能,实现自身了价值,丰富了人生阅历,同时了解到我国教育、经济仍存在相对不均衡性与偏远地区滞后性。只有经过这样的锻炼,大学生才能更加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与仍需努力的地方,进而完善自身。支教活动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体现我国关爱偏远地区经济发展科教兴国的方针,从这个层面上讲,大学生支教实践是高校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接有效的途径。

二、大学生支教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支教的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政策的支持,支教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多,且支教呈现组织化的趋势。南京90%的高校里有支教团队,他们通常以组织或者社团的形式存在。大学生支教团队内部分为各类部门,以南京某高校支教团为例,支教团内部分为秘书处、宣传部、外联部、财务部四个部门,以便有效管理支教团。大学生在支教时注重课堂形式和内容的新颖性,一改过去的古板教学方式。他们不仅在课堂上教授语数外等学科,还会加入自己学校的特色课程。南京某职业技术学院支教组织在广西开展支教活动时,将他们的学校特色“航天模型”展示给当地学生,并教学生们制作简单的航天模型。这样的教学提高了受支教的学生们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大学生支教时间主要集中在寒暑假时期,为期一个月左右。在时间点上,被支教学校已处于放假状态,不能强制学生上课,因此接收到教育的学生数量有限且不固定。大学生支教的周期过短,被支教者在知识和技能上的提升较小。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大学生支教的活动越来越多,而社会对大学生支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大学生自发组织的支教活动缺乏指导和支教经验,大学生志愿者人际沟通能力不足等问题,使支教志愿者在支教过程中陷入困境。

2、大学生支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志愿者人际沟通能力不足,影响师生交流。去参加支教的大学生志愿者中存在个别人不善于人际交流且自我意识较强。在支教团队中,成员之间缺少交流或者不知道该怎样交流。而支教大学生在支教时必须真正融入当地生活,主动沟通的态度和必要的沟通交流技巧十分关键。南京某大学支教团中曾有一名支教队员缺少与队友、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沟通,在支教实务中逐渐把自己孤立起来。这是由于缺少必要的沟通技巧和正确的心态造成的,限制了他个人的成长与支教实务的发展。

此外,大学生志愿者在于当地学生沟通时,会因较强的自我意识而与学生发生冲突,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学生身上。大学生志愿者在与学生讨论某个问题时,以“长者”的姿态与学生交流,当两者意见不统一时,大学生志愿者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坚持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第二,没有以同理心对待学生。所谓同理心,即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大学生志愿者过分表达个人立场的观点,而忽视了学生角度的立场,导致学生对大学生志愿者产生反感,认为这个老师过于自我而忽视他人的感受。

(2)大学生志愿者教学技能欠缺,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很多大学生志愿者缺乏专业教学方法和技能,使支教的教学效果难以保证,还会影响大学生支教的信心和情绪。大部分大学生志愿者上课时只是照着准备的教材念,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缺乏对教学知识的引导和控制,不能调动全班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虽然他们愿意接受陌生的教学工作的挑战,但在面对具体的教学工作任务时,常感觉到力不从心。没有经验又缺乏系统性培训的志愿者不能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导致教学内容没有连贯性,造成教学质量不佳的困扰。

虽然当代大学生支教课堂形式在多元化发展,但支教内容不只是课程学习,还包括心理健康状况。在西北贫困地区很多学生家庭情况不好,有些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他们性格内向,很少与同学交流。很多大学生志愿者会忽视学生的心理状况,导致学生不健康地成长。

(3)支教组织管理机制不健全,降低大学生支教积极性。大学生支教组织的管理机制不健全,无法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积极的激励。这样的情况下,会让部分大学生感觉“干好干差一个样”,打击了志愿者的支教积极性。支教组织各部门之间缺少交流,各做各的工作,出现大学生志愿者态度散漫,工作不负责任的情况。例如南京某大学支教团,两名大学生志愿者在支教前三天,临时说不去参加支教活动。这样的行为打乱了原支教计划,增加了其他支教志愿者的负担,更不利于整个支教团的运行和发展。

同时,支教组织新老成员之间缺乏支教经验的传递,各高校的支教组织之间沟通交流较少,没有形成合作共建的局面。[3]大部分支教组织缺少对支教工作的跟踪评估,无法及时解决支教中存在的问题,也无法对大学生支教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善,因而限制了社会资源的流入与支教工作的发展。

三、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支教问题的对策

社会工作是遵循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专业价值观,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和职业。以社会工作视角介入大学生支教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会工作行政三个层次提出解决对策。

1、个案工作——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人际沟通技巧,增强交流能力

能够去参加支教实务的大学生肯定是有一定的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只有个别大学生会出现人际交往能力较差、自我意识较强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个案工作在微观层次上为大学生解决这一问题。微观层次上的社会工作是以“个别化”原则为有需要的大学生志愿者提供直接的一对一的服务,通过运用专业的方法和技巧,调动社会资源,帮助大学生志愿者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融入群体,以同理心去与受支教学生交流。个案会谈离不开人际沟通技巧。与对方沟通交流时,保持与对方稳定、坦诚的视线接触,而不是眼睛盯在别处或者四处巡视,表示交流过程中的尊重与专注。专注与倾听是不可分割的,是同一种行为的不同侧面。在倾听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表达自己的同理心,积极回应对方所讲述的内容并引导他更深入地探讨问题及其原因。社会工作者可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志愿者的人际沟通技能,改善他们的心态。同样,支教大学生可运用个案会谈及培训中获得的技巧去解决支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支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与学生、居民以及同行的伙伴交流沟通时,大学生能做到专注会谈、主动倾听以及积极回应,那么就能很好地解决沟通困难的问题。同样地,这个过程体现出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核心价值理念。

2、小组工作——建立教学技能交流小组,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大学生志愿者缺乏专业教学技能和心理知识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可以招募支教大学生参加学习互助小组,整合社会资源,邀请师范类及心理学相关专业人员为小组成员提供学习教学方法和技巧的机会。如果小组内有师范专业的成员,可以开展关于教学方法的讨论会,让成员之間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同时,社会工作者定期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参加心理健康的讲座和交流会,向志愿者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他们积极开朗的态度,让志愿者运用到支教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用生命影响生命。

同时,支教大学生可以将小组工作过程中收到一些方法启发运用到支教课堂上。比如,大学生将小组工作方法和主题班会或者趣味活动课程相结合,通过课堂上开展破冰、团队建设等活动,促进受支教学生的心理及性格的良性发展。

3、社会工作行政——建立评估激励体制,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积极性

在宏观层次上,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行政方法介入支教实务,建立大学生支教评估激励体制,完善支教组织的规章制度。一方面,在支教组织平时的活动中,相关负责人对缺席或违反纪律的成员予以警告。在大学生志愿者支教前,负责支教组织的党团委老师,要检查大学生志愿者的备课和教案,没有充足准备的大学生志愿者不能去支教,并进行登记备案。另一方面,支教组织负责人定期开展与其他高校支教组织的交流活动,分享支教故事与经验,加强各高校支教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反馈,做到合作共建的局面。[4]

其次,利用社会工作评估方法,对受援地区进行需求评估,做到因地制宜。在支教实务结束后,进行过程评估和影响评估。支教大学生可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总结和反馈,改进下一次的支教活动方案,促进大学生支教的发展。

由于支教有短期的、志愿的性质,这就决定了不少支教者是将支教当作一种“个体锻炼”、“优势积累”和“就业缓冲”来看待。在这种不可改变的情况下,我们也应做出改变,使短期支教达到最初的目的。以社会工作视角介入大学生支教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改善并缓和社会对大学生短期支教的看法。我们也鼓励和支持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加入支教行列,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支教实务结合。

大学生支教未来必然是朝着标准化、多元化、创新化、完善化的方向发展。而大学生支教问题的解决和支教效果的提升,需要支教的组织者、大学生志愿者、受援学校、社会工作者以及社会等多方的共同努力。

【注 释】

[1] 索文斌,闻羽.把握正确方向,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5/0210/c148980-26540460.html.2016年9月10日访问.

[2][4] 王瑞.大学生支教的问题与对策[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9.46.60.

[3] 孙山.浅析大学生支教状况[J].百科论坛,2011.7(下)192.

【参考文献】

[1]孙山.浅析大学生支教状况[J].百科论坛,2011.7(下)192-193.

[2]徐莉 李细香.大学生支教实务中社会工作介入的潜在优势[J].法治与社会,2009(3)231-233.

[3]王瑞.大学生支教的问题与对策[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9.18-62.

【作者简介】

王薛元(1996-)女,汉族,江苏扬州人,南京工程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学生.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支教现状
警惕功利性支教
大学生短期支教的现状及困境归因分析
丹江口市教育局 对盐池河支教教师进行考核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