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化,张扬个性的桥梁

2017-05-19贺文芝

教师·中 2017年4期
关键词:多元化文章作文

贺文芝

作为一名乡镇中学的教师,在作文的批阅中,我看到的大多是千人一面,似曾相识的文章。在大力提倡个性化的今天,学生的作文之路仍举步维艰,“作文难,作文烦”似乎成了他们的通病,作文如何“突出重围”,走出困惑,这是许多语文教师面临的问题,下面谈谈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关注多元化的生活,为学生导入创作的源泉

当务之急,我们应该打开枷锁,还学生一个自由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为作文创作引进源泉。

(1)关注身边生活。生活就像一个大舞台,每天都在上演着各种各样的戏剧,充满着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这些都是学生创作中丰富而鲜活的素材,我们要善于寻找和点击社会生活中的“兴奋中心”,把“生活中的浪花”及时写进周记。

(2) 关注时事。“文章合为时而著”,一篇文章只有富有时代气息,时代跳动的脉搏,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做到这一点,除了可以让学生自己看新闻了解,教师也可以有选择地读一些给学生听,并划定话题讨论。例如,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后,与天宫二号顺利对接,我就组织学生观看当时的新闻报道,让他们在观看后说说最感动的是哪一刻,并启发他们从个人与国家、荣誉与汗水、拼搏与价值等诸多视角审视这一世人瞩目的时事。有人说是火箭冉冉上升的那一刻;有人说是它们对接的时候。结果大家写出了具有一定水准的好文章,有的学生写道:“那翱翔太空的神舟十一号凝聚着中华民族腾飞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力量。”文章洋溢着激情,让人感动不已。我想这个时候,学生已经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感动”。

(3)关注阅读,提升文化品位,丰富精神世界。古人云:“凡立言之要在于手上有物。”这个“物”就是材料。材料的来源有三种:一种是自己亲眼所见的,另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或是书上看的,还有一种是从网络上获得的。作为一个中学生,特别是乡镇中学的学生,受阅历的限制和条件的限制,他们除了靠以上三种途径获得素材外,更多的只能从别人的材料中“淘金”。教师如果能指导学生广泛进行阅读,把阅读对象读深、读透,那么同样的材料给不同的学生使用,势必会产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效果,很多学生由于平时不关注生活,不爱阅读,上网也仅仅是为了打游戏,造成作文选材时捉襟见肘。因此,只有让学生关注多元化的社会生活,才能为作文导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培养多元化的思维品质,让学生敢于标新立异

在学校的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过分强调写作技巧,什么样的文章应用什么样的格式,通常用哪些技巧,循规蹈矩,使得作文成了方格子的填空,而无创造的快乐。诚然,学生初写某种体裁,我们要指点迷津,但不能老是画好一个格子让他们去填。如写议论文,我们习惯开头亮明观点,接着举例、对比、引用材料进行论证,最后是结论。这样的文章虽然从结构上来说无可挑剔,但很难体现学生的个性,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笔者班上一位学生《谈勤奋》的几个片段:

勤,古人为你而付出;

勤,当代人为你而思索;

勤,现代人为你而追求。

你如一缕春风,掠过枝头,绕过树梢,让人看不到、抓不着,带去的是花枝招展,留下的是一丝凉意;你如一阵狂风,带去的是一声呼啸,留下的是一片狼藉;你如一场春雨,带去的是空无一切,留下的是花的海洋;你如一阵暴雨,带去的是灼热之气,留下的是空晴如荡;你如一触闪电,给人的是一道激光,留下的是一片沉思。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面对着这样一句话,让我想到了他——童第周……

是呀!勤奋是一切成就的象征,无数位成功人士谁不是因勤奋而得来的结果。

我一边追逐着,一边坚信,勤奋如万有引力般永存世间。

后记:我们应用慧眼去发现勤奋,用智慧去挖掘勤奋……

这是一篇如诗般的议论文。枯燥的体裁,陈旧的话题,在她手里却挥洒自如,我想除了较好的语言基础外,还源于她敢于打破旧的格式,用诗的形式表现议论的内容,正如一位老师所说:“语言和构思受思维方式的制约,思维方式受思想的制约,作文有无个性取决于思想有无个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思想个性,每一个人都是特定的“这一个”,使整个班级思想呈现多元化状态。

三、运用多元化的写作方式,给学生一个放飞心灵的空间

“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同样,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难以带出优秀的学生,创新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不竭动力。这些年来,我一直坚持在写作之前要学生把自己一周来的所见所闻,包括现实生活中、网络新闻中、道听途说的一些有意思的素材进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有时干脆来一个生活剧现场表演,让学生谈谈这场生活剧反映了什么,如要写一篇文章,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审美提炼,找出其内在的最高价值,下面以一次作文为例:

1.看表演

放学路上,一位边走边看书的“眼镜姑娘”( A)踩着了一位“时髦女郎”(B)的鞋。

A:(小心翼翼)对不起,对不起。

B:(眉毛一挑)对不起?对不起值几个钱,这可是我今天才买的新鞋,不行,你得赔我。

A:多……多少钱?

B:(伸出4个手指)

A:四十?

B:(摇头)

A:(直擦冷汗)四……四百?

B:(拍拍肩膀)算你开窍。

A:可……可是我没有这么多钱。(上下掏兜,摸出几张皱巴巴的钱)我身上只有3元钱。

B:(气急败坏)3元,3元还不够我一天擦鞋的钱。

A:(畏畏缩缩)那你说怎么……怎么办?

B:怎么办?瞧你那寒酸样,算我今天倒霉。(抬起腿)你用衣服帮我把它擦干净得了。

眼镜姑娘含着眼泪,脱掉上衣……

当这个表演结束,整个教室“火”了。学生写作情绪被调动起来,大有一吐为快之势。

2.交流主题

在这个时候,我启发学生互相交流启发,同中求异,异中求高,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鼓励他们坚持自己的见解,杜绝“人云亦云”。通过交流,大家认为以下主题可以入选:

①华丽的衣着掩盖不了内心的龌龊。②有理还需有礼。③给别人一点宽容。④生活不相信眼泪。⑤贫困生,谁来维护你的尊严。

3.交流写作

主题明确了,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擅长的确定写作体裁,或记叙文,或议论文,或小说,进一步让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尽情施展自己的技巧,让他们在写作中尝到创作的乐趣。

四、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给学生一个得到认可的机会

学生具备了个性化写作的能力之后,怎样才能张扬发展他们的个性呢?这要靠教师有效地引导鼓励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教师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都有机会得到教师的认可。不能因某一方面的缺点,而把一篇文章打入“冷宫”,在作文评价中,应多鼓励,少批评;多包容,少挑刺。

只有教師的观念改变了,评价的标准改变了,学生才会没有顾虑,才有可能把作文当作一个可以倾诉的过程,才能自然、自由地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

当然,教师使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除了要改变思想,还需有深厚的学养,有一双披沙拣金的慧眼。这就需要教师自觉地、坚持不懈地给自己“充电”。

总之,作文要走出困惑,就必须以多元化为桥梁,创新思维,创新方式,弘扬并发展学生的个性。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东县草市中学)

猜你喜欢

多元化文章作文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