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研究

2017-05-19白建华

教师·中 2017年4期
关键词:初高中衔接物理教学

白建华

摘 要:作为一名物理教育工作者,经常能看到很多初中物理成绩相当不错的学生在进入高中后对物理学习显得较为吃力,甚至完全跟不上节奏。 为此,文章分析了初高中物理学习的不同,然后指出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主要思路。

关键词:物理教学;初高中;衔接

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困惑来自于多方面的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学生若能认识到其问题,再加上教师给予指导,问题都可以比较好地解决。

1.初高中物理的区别

(1)初高中教材内容、广度、深度不同。物理学通俗地讲是研究力、热、光、电、原子等现象和原理的学科。初中物理虽有涉及但都只是讲述一些与常见现象有关的物理知识,大多也只是定性表述,而原理、规律以及实验验证涉及较少。而高中物理则是比较全面准确地给出严格定义和规律等,其多是涉及定量计算,知识面拓宽了很多,难度和深度也都加大了。以“力”为例,初中只是给出了“力”的概念,力的图示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力,高中物理则增加了两个任意夹角的力的合力求法,详细讨论了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还讲解了共点力平衡问题。如此,足以看出高中内容充实了很多。

(2)初高中学生学习方法不同。初中物理由于知识内容少,涉及概念不多,规律简单,学生通过简单记忆就可以应付考试了。而高中物理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其注重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注重能力和素养的考查,所以学生在平时学习时,也要注重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思维逻辑能力的训练。

(3)初高中学生思维方式不同。初中物理涉及概念大都比较具体,概念定义描述比较形象,而高中则涉及得比较抽象。比如,初中只研究匀速直线运动,高中不仅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还有曲线运动和圆周运动,由一维空间到了二维空间。这就从客观上要求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熟练掌握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的思维方式——科学抽象法。

(4)学生学习目标不同。初中学生学习物理主要是应付较为简单的中考,而高中学生既要面对选拔性的考试——高考,又要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可见高中生学习物理对以后发展影响更大,也更为重要。

(5)初高中物理教学方法不同。初中阶段,教师注重教学的趣味性,课堂密度小,进度慢,教学重视学生记忆,常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和练习法等。高中不仅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更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和能力培养,这对学习物理的学生至关重要,故教师还须采用讨论法、自主学习法、实验法、探究法等。

2.教师做好初高中物理衔接工作的策略

(1)熟悉初中物理知识,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使初高中知识平稳过渡。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要明确初中对该知识的学习程度、学习范围或者是断层点。高中物理教学在上新课时,应先简单回顾初中所学的该知识点,以其作为切入点,便于学生较快进入新知识的教学。比如,在粤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的第六节“用图像描述直线运动”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与纵坐标的交点表示物体运动的初速度,直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第一,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回顾初中数学中图像的有关知识;第二,要给学生补习斜率的概念,因为初中没有学过斜率。如果提前不做好此类工作,教师在上课时发现问题并仓促应对,势必影响本堂课的教学效果。

(2)对高中学生的物理教学,应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让学生慢慢适应高中物理学习。物理与其他学科相比,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每一章节都有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应把物理基础知识的传授放在首位,使学生切实掌握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对难点应分步骤讲解,分不同时间段进行讲解,化抽象为形象等手段让学生慢慢掌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度过难点。也要对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控制好度,不宜一下子加大难度,使学生望而却步,一开始对学习物理产生惧怕心理。比如,在讲授摩擦力时,应把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分开讲授,慢慢让学生领会,切不可一言带过,给以后的学习埋下隐患。

(3)加强学生思想方法训练,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掌握适合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在平时上课及练习作业中,逐渐训练学生严格应用物理定义和物理规律解题的习惯,让学生习惯对所学知识用正确的关系式以及严谨的逻辑推理进行分析,而不是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是“凭感觉”得出结论的错误方法。这一点对整个高中学生物理学习至关重要。

(4)在教学中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掌握率,让学生在高中依然像初中一样能感受物理课堂的魅力与诱惑。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进行一些学生自主操作的实验,多进行演示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物理的趣味性,加深印象。对难度较大、较抽象的物理概念要应用物理教具或电子动画,用直观易懂的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比如,在讲授“自由落体运动”时,给学生演示真空管中羽毛和金属片的下落实验,还可以用刻度尺来测学生的“反应时间”。诸如此类还有很多,这些在课堂上都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5)改变学生初中阶段不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适合高中物理的学习习惯。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入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对整个高中三年学习物理都有重要影响。首先,培养学生先预习,带着问题上课,并在课堂上解决问题,接着练习巩固,再总结的学习习惯。带着问题上课,听课有了针对性,就可以提高听课效率。这样学生也可以比较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避免知识盲点,符合学习规律。 其次,培养良好的做题习惯,养成独立思考习惯。现在学生所做的题目都能很方便地找到答案,但我们要求学生不能边看答案边做题,应该在限定的时间内独立自主完成,然后再核对答案。对自己遇到的一些暂时不理解的物理问题,可以慢慢思考、慢慢消化,这样对物理思维的提高很有帮助。再次,在物理学习中强调科学记忆,反对死记硬背,强调理解应用举一反三,反对“题海战”。最后,培养良好的物理思维习惯。

(6)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求知欲望。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特点,通过演示实验、探究实验、自主实验增加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在教学中,穿插物理科学家求学历程、科学故事和生活趣事等,物理学家在探索自然界物质运动的规律时,他们所运用的巧妙的思想方法,他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他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等等,对学习物理的学生来说都大有裨益。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的美,体会物理从力与运动关系到牛顿三大定律、开普勒三大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然后到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等,感受物理学“大厦”的宏伟与美丽。这些都是很好的素材,利用好这些,对过渡期的高中生都很有帮助。

做好初高中物理衔接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有相應的指导策略,也需要有对学生长期跟踪指导的毅力,若能做好各方面工作,作为教师一定能大大提升自己培养的学生水平,也一定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李世忠.新课标走进高中·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

[2]王 亮.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1.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初高中衔接物理教学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关于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的一些建议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