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方法的培养分析

2017-05-19何巍

教师·中 2017年4期
关键词:语文思维高中语文方法

何巍

摘 要:语文学习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有重要地位,故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重视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文章结合当前语文思维能力的教学情况,对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与介绍。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语文思维;方法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语文教学存在较多弊端,为了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加强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对其今后的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一、语文思维能力教学的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教师逐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对教学模式也进行了优化与创新,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学改革体系并不健全,理论与实际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对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定调整,但在教学中对新课程实施带来的变化显得有点不适应,存在被动改革的问题。在高中语文课程中,文选类题目比较多,教学的方式比较死板,教师教学的灵活性普遍比较差,所以学生的语文素质难以得到提升。很多教师积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加入了很多诗词或文学作品中精彩的段落进行赏析,但是由于缺乏整体理解,所以培养语文思维的效果并不明显,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仍需要不断改进。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文思维能力的方法

1.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习热情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热情,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以兴趣作为引导,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对课程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安排,导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调动学生学习与思考的积极性,从而主动地学习与接受知识。比如,在讲解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片段时,教师应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采用设疑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如作者刻意描写王熙凤的笑声有什么目的?为什么黛玉与宝玉初次见面就有一种相识的感觉?以此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为了找到答案,可能会在课下反复阅读《红楼梦》的相关篇幅,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有着较大帮助。

2.拓展学生语文思维的广度

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但学生首先应具有一定的文学知识储备量,高中生普遍文学知识储备比较差,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在教学文学作品时,需要学生具有理性的思维与感性的认知,前者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后者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语文思维不单单对学习语文课程有所帮助,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为学生在分析与思考时都会受到语文思维的潜在影响。高中语文教学需要拓展学生语文思维的广度,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多为学生提供一些素材。比如,在讲解《将进酒》时,不单是学习李白的这一首诗词,还可以联系到其他作品,如《蜀道难》,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运用了夸张与想象等手法,但是抒情方式又有一定的区别。用对比的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使其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扩大思考的空间,使他们在看待问题时更加全面,视野也更加广阔。在知识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学生的思维就会发生质变,这样有利于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

3.拓宽学生语文思维的深度

在语文思维的广度扩展后,还要拓宽语文思维的深度,这是对知识内涵的深度挖掘,是让学生通过文字的表象,了解事物的本质。比如,在讲解《雨霖铃》时,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让他们了解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课文中“多情自古伤离别”这一句子体现了作者的情感,那么作者为什么“伤离别”,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篇诗词等任务,这有利于知识的积累,还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另外,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应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提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促进他们语文思维的形成,并培养其发散性思维,提高他们的语文思维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与竞赛的方式,这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活跃課堂气氛,加强了每个学生的参与性。

4.提高学生的知识归纳能力

归纳与总结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复习,也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学习方法。在归纳与总结时,可以实现知识的升华,创造并接收新的知识。语文思维能力对学生学习其他课程也有着较大帮助,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知识归纳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余生活中也会接触一些零散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的风格有着很大差异,单看这些知识好像对学习帮助不大,但通过对知识的归纳与总结,会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学生在阅读完一部文学作品后,总结出这部作品的创作风格,这会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通过思考可以提高其学习能力。

5.提高学生的文学作品比较能力

在学习语文课文时,同一个作者在不同时期创作的文学作品可能有较大的差异,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采用对比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比较能力。不同的文学家在同一时期创作出的作品可能差别迥然,这与作者的性格有较大关系,在分析时有着很大的趣味性。在文学创作中,对古代文坛有着较大影响的学派有“桐城派”“元白诗派”等,“桐城派”是清代文坛最大的散文流派,文章内容多是宣传儒家思想,散文的特点是条理清晰、语言简明达意。“元白诗派”是指以元稹与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其注重写实,语言通俗易解。为了更好地掌握不同学派的特点,教师需要通过实际作品让学生有深切的感受。在对不同时期文学作品进行讲解时,教师应注重对作品内容、思想主张、文章特点以及影响等方面的介绍,还要分析当时的创作背景,这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每部文学作品蕴含的情感以及力量。教师在讲解时,也要为后期的比较做铺垫。在分析作品特色时,可以采用对比的方式,包括类似的作品以及不同的作品。学生在阅读后可以分小组讨论,分析作品的特点。课堂讨论的方式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印象,还能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加强文学作品的比较,也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这对语文思维以及文学修养的提升都有着促进作用。

语文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其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综合能力有较大影响。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与优化,教师应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加强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不仅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加大课堂容量,还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以及感性认知,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并挖掘出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深意,提高语文思维能力,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黄 荣.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6):47-50.

[2]华 荣.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版),2012(7):56-58.

(作者单位:鲁迅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

猜你喜欢

语文思维高中语文方法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