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建共享幸福班级,点亮幸福人生

2017-05-19谢曾颖

教师·中 2017年4期
关键词:幸福指数幸福教育共建共享

谢曾颖

摘 要:德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而班级是学校德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它是由多名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一个大家庭。只有师生共建共享一个幸福的班集体,师生才能真正幸福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共建共享;幸福教育;幸福指数

近年来,关于学生失眠、厌学、网瘾、跳楼自杀、打架斗殴甚至抢劫、杀人等新闻报道屡见不鲜。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每当看到类似的报道,我都心如刀绞,感到压力重重。不禁沉思,现在的学生们的脑袋里究竟都装了些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多的恶性事件?难道他们在校园里过得不幸福吗?那么我们又应该怎样走进他们的心灵,真正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呢?为了解决这一连串的问题,我们少数班主任在德育处主任的带领下进行了“学校德育与学生幸福成长”的课题研究。

一、中学生的幸福在哪里

在很多大人的眼里,当代中学生可以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不用忍饥挨饿,他们是“非常幸福的一代”,那么中学生自己又是如何认识幸福的呢?有多少学生能真正感受到幸福?学生的幸福感又由哪些因素左右呢?

课题组的心理老师陈婷在高一、高二年段的500名学生中做过调查,分析显示,在影响学生幸福感因素当中,学生对所在学校的总体满意程度、师生关系好坏程度、同伴之间的人际交往程度、对学校和班集体所抱有的心态和归属感这四项幸福感指数相对较高;而在对学业的胜任感、自我认同感、课业负担和压力方面则幸福感指数较低。由此看来,学生幸福与否主要是受到学习压力大小的影响。

有一项调查证实,现代人的各种病症中,约有90%以上与压力有关。快节奏的生活、优胜劣汰的激烈的竞争环境,迫使我们为了生存,要不断地努力完善自我。我们就好比现代社会这个大机器上的一颗颗螺丝钉,我们的身心都极其疲惫。有些人的压力过大到了一定程度就会麻木、迟钝,严重者甚至精神崩溃。

二、如何共建共享幸福班级,点亮幸福人生

1.关注幸福指数,营造幸福氛围

幸福指数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即人们的幸福感的一种指数。每个人的价值观都有所不同,因此在班集体生活中,不同的学生对幸福感的理解和诠释也自然不同。而学生的幸福指数的高低又决定了一个班集体能否健康和谐地发展。学生在班级中的幸福指数提高了,同学间就更加团结了,师生关系也随之变得和谐,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就会大大减轻。因此,我认为每个班主任的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关注学生的幸福指数,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认同、接受这个班集体,愿意为班级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记得2015年圣诞节,我同意了学生们在教室里开party。很快,教室里便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气氛:窗户上,学生们画了一个又一个的圣诞老人;教室的四周挂满了彩带,正前方还摆了一棵大大的圣诞树;桌上摆满了各种零食,学生们甚至还从外面订了炸鸡和可乐,大家一起吃着,并玩着各种各样的游戏…… 看着一张张年轻的笑脸,我被这种温馨、愉悦、无拘无束、像家一样的氛围感染和打动了。

这次班会的组织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组织与动手能力,更让学生感受到了自由、安全的集体氛围,能够从班集体中获得师生、生生高水平的情感支持,从而在承担集体责任中发现自己的价值,获得人格上的存在感,使学生感受到来自集体的力量以及生命的乐趣和意义,从而找到真正的幸福。

随着班级建设的逐步推进,我们班有了自己的传统: “寻找幸福”—— 寻找和感受身边让人感到幸福的人和事、同学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每天由一名值日生写在班级日志上,然后利用周三的班会课分享让我们感动的事情……就这样学生在慢慢地改变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在默默地为班级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学生们和科任老师都能感觉到整个班级充满了爱。

2.关注特殊学生,体验幸福感受

每次接手一个新的班级,班主任都希望自己能够接到一个好班,没有让人头痛的特殊生的存在,当然我也不例外。然而这又是个基本不可能的情况,每个班级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学生。而这些所谓的特殊生更需要老师用爱和真心来呵护,才能真正获得幸福感。

A同学是我班上一個很特殊的学生,开学第一天注册时就迟到,我后来和他原先的班主任聊天才知道,原来他因为学习压力极大,神经高度紧张而经常晚上不能睡觉,所以经常迟到或者干脆请假不来上学。果不其然,开学第二天一早我就接到了他母亲的请假电话,他昨晚又是一夜未眠,此刻在家中睡觉。后来我在和他母亲多次的聊天中得知,A同学原先是个非常棒的小伙子,只不过是因为与父母教育观念的不同等原因,压力越来越大,进而出现经常失眠、拉肚子等问题。

在了解到事情真相后,我一次又一次地找他聊天,开导他。开学第一次找他聊天时,他只会点点头或者“嗯嗯”地回应着我。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孩子,我在课上、课下偷偷地观察他:课上他也和多数学生一样认真地学习,可是课下当同学们一起游戏时,只有他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位置上继续写作业,或者独自一人去洗手间,我在走廊上碰到他时,发现他神情总是那样寂寥…… 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我明白他为什么压力那么大、不爱讲话了。因为他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所以不自信,总觉得别人会瞧不起他,不愿意和他做朋友。

我认为我必须为他做点什么。课堂上每当他回答出问题时,我就表扬他,并且告知他妈妈他的进步;课后我安排副班长有时间多找他一起打打球,并且在研究性学习这一块也安排在他那一组。慢慢的,课堂上他回答问题的次数多了;课间也能看到他和同学们说笑了,而且出勤率也在慢慢地提高,由开学初的一个上午不来,到期中时的请假一两节课,再到期末时的只请早读课,甚至偶尔早读课他也能参加了。他每进步一点我都会拍拍他的肩膀鼓励表扬他一下,这个学期,他不仅没有迟到,而且能够提前5分钟到教室。

英国教育家密尔顿说过:“一个完整健全的教育,能教导人以公正、技巧和宽大的胸怀来处理各项事情。”古人也说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因此教师要有容人之心,做到容言、容人、容事。英国教育家艾默生说过:“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在处理问题时,要尊重事实,坦诚相待,知错能改。因此在教育孩子时,班主任对于原则性的问题一定要坚持,而对非原则性的事则放宽一些;做到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坚持利取最大、害取最小的原则。A同学之所以能够改变也正是因为同学们和老师们对他的宽容和帮助,让他有了存在感,能够在班集体中感到安全、快乐和充实,因为存在在这个班级而感到幸福。

3.及时总结成果,把握幸福人生

幸福是一把沙,当你想要用力将它握在手中时,手中所握的沙子就会很少很少;但是当你试图将它放松时,它就会从你的指缝中流走,所以,幸福是需要好好把握的。然而在生活和学习中,很多学生陷在对过去的回忆里不能自拔,为已经考砸的测试、已经“打翻的牛奶”而伤心痛苦,却不知道事情已然发生,再怎么追忆、怎么伤心也是无济于事的。

记得期中考试成绩出来后,B同学由班级的前五名退步到了十几名,身为班长的她觉得十分没有面子,郁郁寡欢了好长一段时间,甚至有些自暴自弃,觉得自己不适合担任班长之职。为此,我多次与她进行交谈并给予安慰和鼓励,和她一起分析考砸的原因,并且制订下半学期的学习计划。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她最终在期末考试中获得巨大的进步,取得班级第四的好成绩。为了激励她更好地努力,在第二学期开学第一天的表彰大会上,我让她代表学习成绩优异者在班上分享交流学习经验。在经验交流中,可以看到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班级管理中,我充分利用班会和各种集中场合,采用闲聊、光荣榜、多媒体等各种手段向學生反馈个人和班级的各项进步。班级的每一项成果、每一次成功都是学生和老师的汗水与智慧的共同结晶,通过及时总结成果,寻找成功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既能起到肯定与鼓舞的作用,又能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争取更大的进步,点亮自己的幸福人生。

记得2015年的红歌比赛,尽管中间出现了一些小插曲,有些学生因为生病临时不能上台表演,但是就在比赛前的几个小时,几名学生自告奋勇地顶替上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班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宣布成绩那一刻,全班学生的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4.记录心情日记,感悟幸福人生

在我们的班级里,有一件非常珍贵的“班宝”,即心情日记本。我用“心情日记”的生活方式让学生将一天中最快乐或者最郁闷、最想告诉老师、最想让老师帮助的事情写在记事本上,每篇我都会认真阅读,并选择一些给予悉心的点评,在分享他们的快乐、童真与美好的同时,引导他们自己学着去解除烦恼和困惑。与学生交流,深入他们的心灵,使他们真正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成长的幸福,让他们长大后能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

C同学这样写道:“ 我的父母离婚了,这对我的打击太大了。我的家从此破裂了,同学们会怎么看我啊,他们在私底下一定会笑话我的,我觉得生活一点意思也没有了。”看到这样的日记,我的心情复杂极了,父母离婚对孩子的伤害太大了,它可能影响孩子一生。因此我给她写道:“我完全能够理解你此时的心情,试想有哪一个做父母的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受到一点伤害呢?但现实生活往往事与愿违。可是我相信,你的父母虽然因感情不和离婚了,但他们任何一方都不会因为离婚而减少对你的爱,相反还会加倍爱你……”过了几天,C又写道:“今天,爸爸和我聊了很多,他告诉我他很爱我,并且会一直对我好下去的。老师谢谢你之前对我的鼓励,我现在心情好多了。我有你们,真的好开心。”通过心情日记,我们还进行了很多类似的对话。写心情日记的做法既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心声,有的放矢地处理问题,又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真正感受到生活的幸福。

总之,幸福教育就应该做到在日常的教学中把幸福观逐渐融入学生心中,用心关注学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用心经营班级,竭尽所能去创设良好的幸福氛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教育带来的幸福感,把幸福感变成学生的一种本能后,学生就会慢慢地形成发现、创造、享用幸福的能力,最终成为自身幸福的设计者。

参考文献:

[1](德)威廉·施密德.幸福[M].黄宵玲,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2]臧宏毅.论高中生的集体教育[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3]祝振春,王喜莲.浅谈班主任管理艺术[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5).

(作者单位:福建省罗源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幸福指数幸福教育共建共享
幸福教育理念下中职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幸福教育课程:儿童个性发展特需
加强班级教育有效管理,激发学生追求幸福指数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现状思考
关于构建党校图书馆中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