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活自己天经地义
——专访聂圣哲先生

2017-05-18本刊主笔徐实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7年5期
关键词:养活大学孩子

本刊主笔_徐实

养活自己天经地义
——专访聂圣哲先生

本刊主笔_徐实

晚饭喝了一点小酒,老聂兴致正高。雨后的波特兰小街静谧清凉,老远就能辨识老聂的大嗓门,提出采访要求,整个房间的氛围顿时热络起来。

如今,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的德国,高考的升学率从27%降到了21%,而我们的高考录取率却高达70%,我们的大学到底培养出了什么人才?

记者:我很好奇,是什么样的生活经历或者成长经历,促使你提出了“养活教育”理念?

聂圣哲:我提出“养活教育”当然不是偶然的。我今天正好接待了一位教育专家,他看问题看本质,他讲我们14亿人口的国家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吃饭问题、工作问题。现在,大家都在追求产业自动化,那么这么多人怎么办?这是从宏观从国家层面来讲;那么,从微观从家庭层面来讲,我们每个家庭成员都存在要养活自己的问题。不是我们不要追求诗和远方,如果你都快饿死了,你怎么去追求诗和远方。

养活自己也分两个部分:一是有本事挣钱养活自己;二是有生活技能养活自己。有米有菜,你会不会做?这是养活自己的第一步。

记者:养活自己的本能应该是人类天生就有的。

聂圣哲:对。但对孩子生活技能的培养被当今教育阉割了,中国的独生子女家庭望子成龙,认为只要你书读好了,就不需要去做这些事情,应该由佣人来做。

我们首先要把孩子作为平凡人来培养,他必须要有生活自理能力,要热爱劳动,要忠诚于自己的职业,这些其实就是养活教育的本质。至于接受“养活教育”之后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那是另外一回事,要看今后的发展。但是就当前的国情来讲,“养活教育”理念必须要根植人心。

“养活教育”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把教育和读书分开。读书只是教育的一小部分,而不是一大部分;第二个问题是把教育与人的价值观培养结合起来。

随着我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户养鸡的规模也逐渐扩大。随着养殖逐渐趋向于规模化,养殖户饲养的鸡数量和密度也在不断提升。鸡痘作为一种传染性疾病,随着养殖数量的上升和密度的增大,鸡痘的危害也受到了养殖户越来越高的重视。作为一种季节性病毒类传染病,每年的8-11月都是鸡痘的易发期。在养殖的过程中,尽管鸡痘传染性不是非常强,但是一但预防与控制不到位,还是会给养殖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现在的情况是,大学扩招以来,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考升学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这很荒谬。如今,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的德国,高考的升学率从27%降到了21%,而我们的高考录取率却高达70%,我们的大学到底培养出了什么人才?那些毕业生是很可怜的,因为到了20多岁以后再去学习生活自理、敬业精神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喜欢爱马仕,我们羡慕爱马仕工厂工人二三十万美金的年薪,但我们知不知道他们是从10岁就开始学艺的。

记者:对,学艺要趁早,否则手就硬掉了。

聂圣哲:所以,“养活教育”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把教育和读书分开。读书只是教育的一小部分,而不是一大部分;第二个问题是把教育与人的价值观培养结合起来。

改革开放以后恢复高考,百废待兴需要大量人才,那时的大学毕业生大都成为了社会精英,这就导致那些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家庭形成了一个理念:只有读了大学,才能出人头地。国人期盼自己的孩子能功成名就,正好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又作出了大学扩招的决定,这使得上大学变得很容易。

教育有自身的规律,是不能为了讨好百姓而制定政策的。比如说有个孩子始终认为“1/2+1/3=2/5”,你去讨好他,让他上大学数学系,那是害了他。我们村有一个很有才的人,是我的发小,我很佩服他,他在家乡发展得很不错,虽然他始终认为“1/2+1/2=2/4”。这不妨碍他成为做生意的好手,当然他现在账也算得很好,有计算器了嘛(大笑)。

从2016年开始,苏州工业园区外国语学校践行“养活教育”理念,无数家庭和孩子受益

所以,教育应该是多层次的、多选择的。许锡良在一篇文章中以安徽为例分析,安徽高考总分是750分,考200分也能上大学,这相当于100分试卷你只考20来分,选择题你永远选A,那也能考20多分。

我不反对应试教育,只不过我们现在的应试教育搞的花样太多、太麻烦了。应试教育如果像美国SAT考试一样也可以啊,很简单的试题库,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地理六门选五门。应试教育是没有错的,全世界应试教育都没有撤销过,日本曾经有5年撤销过应试教育,就乱了,后来又恢复了应试教育。

我们回到“养活教育”。西方教育非常注重从小发现孩子的特长,看孩子适合干什么就往那个方向培养,比如德国的学生从小学毕业就开始分流。苏黎世高等职业学校是school,不是college,也不是university,它是school,结果出了21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爱因斯坦就是这个学校出来的没有学士学位的本科生。

记者:“养活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

聂圣哲:首先必须勤劳,“养活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勤劳。“养活教育”就是让勤劳的人能够通过劳动而立足社会。在西方,孩子打工挣钱是非常光荣的,劳动光荣是健康社会应该有的思想。中国的父母把孩子当宠物养或者当人物养,这都是不对的,你的孩子不是宠物也不是人物,而是一个将来长大后要独立生活的普通人。

记者:现在有些人热衷于把孩子培养成贵族,却又不知道真正的贵族是什么样的。

聂圣哲:伊丽莎白女王在二战时当汽车兵,哈利王子在阿富汗当十年兵,他们是真正的贵族。精英阶层才能读的伊顿公学有一面墙,雕刻了全部从一战至今战死的毕业生的名字。就是说,当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英国精英阶层的孩子是冲在前面的。英国的贵族是有荣耀感的,为民族而牺牲的荣耀贵族必须要争先拿到手,必须先于一般百姓去牺牲。

记者:你从小的经历是否让你在无意识当中就有了养活教育的思想?

聂圣哲:这里面有许多精彩的故事,一下子谈不完。那时我家里很穷,一年到头很难有肉吃,炒菜没油就把锅烧得很热过一下,加几粒盐,就那么对付一顿。这就逼着我动脑筋,后来一个无人发现的秘密被我发现了,我们那边的鸭子都放到清水河里抓鱼吃,才能多下蛋,但农民不知道鸭子放得太早的话就会在河边下蛋,所以我每天早起去捡鸭蛋,每个星期都能捡到一两个。那时没人管我,我也能改善自己的生活。所以,当一个孩子能够独立生活的时候,你应该给他独立的空间,而且你要提前给他腾空间,而不是你永远插手他的事情。

图为木工学校学生食堂,墙壁上挂着历届从学校走出去的“匠士”们的毕业照

记者:你从小就知道生活要靠自己的。

聂圣哲:我必须要依靠自己,家里没有钱的。我读了四年大学不仅没向家里要一分钱,我还给我妈寄了两百多块钱。

我觉得我母亲有意无意在“养活教育”方面培养了我,这也许是我的“养活教育”理念最初的来源。那时,我母亲就告诉我,由于家庭成分问题可能不能考大学。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和妈妈坐在田埂上聊天,我妈跟我商量将来做什么,说你要混生活可以做木匠或做钟表匠。你可知道,我妈跟我聊这个的时候我才10岁,我突然觉得我长大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我母亲提前拓展了我的人生空间。母亲的一席话使我从小就知道要自立,要自强。

记者:你对现在的“啃老族”怎么看?

聂圣哲:现在中国的家庭大多是四个老人、一对年轻人、一个宝贝,“六个对一个”的家庭,六一儿童节就是这么来了(笑)。现在的“啃老族”就是坑爹族,之所以他们有爹可坑,是因为他有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次我到湖南去讲课,就遇上新的问题,因为坑爹的孩子生孩子了。

有个案例就非常有趣,对我来说无比珍贵。下午四点半,幼儿园没见父母来接孩子,园长很焦急,打电话联系不上父母,结果只能把这个孩子养了三天。之后才得知孩子父母旅游去了,忘记接孩子的事情了,家长本身就是坑爹族。但有趣的是,这么不负责任的父母有可能逼出很自立的孩子。

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案例。这个孩子的父母都是我的朋友,孩子大概七八岁的时候,他俩离婚,后又各自结婚,孩子一到暑假就放到我这里来寄养。这孩子到我这里来就跟着打扫卫生什么的,什么都会干,做饭、洗衣都会干,后来考了个某省的理科状元。在谢师宴上,大家要他讲几句,他很大方地说没有什么经验可以介绍的,唯一能告诉大家的就是他父母都很忙,没时间管他。所以,没人管成了一种解放,他就能到我家看聂叔叔是怎样做事情的,学会了做事严谨,该玩的时候玩,该做事的时候做事。

猜你喜欢

养活大学孩子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一种土特产,养活一个县 阿里擦亮地域品牌帮农民脱贫致富
乞讨能养活全家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