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可行性分析

2017-05-18李家诚

财税月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可行性分析监管

摘 要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逐年升高,受到社会各界人士与监管部门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呼声和目光开始投向资产证券化的方向。通过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以期为减轻商业银行的经营负担,增强风险的防范能力。但由于我国银行业所处环境复杂,存量不良资产质量参差不齐,对于商业银行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可行性值得深入研究。因此,本文通过对资产证券化产生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建议等方面进行探究,来进一步推进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顺利施行。

关键词 不良资产证券化;监管;可行性分析

一、不良资产证券化定义

通常意义上,我们对资产证券化都是从侠义上的定义,指对于有稳定现金流但流动性较差的资产,通过特殊目的组织,将该资产的收益与风险相分离,这样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从而通过金融手段来进行销售。而不良资产证券化则是指将资产证券化概念沿用在不良资产上,在这一过程中,由不良资产所有者将缺乏流动性的不良资产打包组合,销售给特殊目的实体(SPV),再由特殊目的实体采用金融手段和工具对该不良资产进行重组、包装,形成金融证券产品后,再通过信用评级组织对其评级增信,再销售获取稳定的现金流,再次偿付该产品的投资者。

不良资产相较于一般资产的特有属性,决定了不良资产的证券化方式与传统的资产证券化方式不同。不良资产通常是指商业银行所持有的被划分为次级、可疑等类别的贷款资产。由于这类不良资产大多信用质量较差,未来的现金流回收金额与时间十分不确定,具有较高的风险。因此对于未来是否能够偿付和收回资金无法保证,因此相对于一般的资产证券化业务来说风险性更大。所以,对不良资产的处置是十分必要的,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也是顺应时代潮流。

二、不良资产证券化实施的必要性

(一)“不良资产”压力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凸显,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持续上升的不良资产率,暴露出各种金融风险,尤其是由于违约带来的信用风险,在此背景下,不良资产问题影响着当前金融行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到2015年末,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资产总额达到1.27亿元,相较于上季末增加了881医院;不良贷款率达到了1.67%,较上季度末上升了0.08个百分点,紧逼我国对银行业规定的不良贷款率2%的警戒线。此外,商业银行的关注类贷款余额也逐步增长,2015年末达到了2.89万亿元的规模。随着这些指标的持续走高,为银行业的发展带来的巨大的经济压力。

(二)政策法规的支持

伴随着我国相关资产证券化政策的颁布,推动了全国范围内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进一步发展。而对于商业银行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来说,应当在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的规定下,来逐步实现。由于学术界对于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理论研究和观点越来越成熟,也促进了政府监管部门对于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支持和引导。基于国内现有的监管政策和即将推出的各类制度标准,毋庸置疑,政府监管层对于该业务的支持将会推动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助力

20世纪末期,为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国家批准设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AMC),专门收购和处置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业务。而在不良资产的处置过程中,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创新性的处置手段,资产管理公司对该业务的发展给予有力的支持和推动。由于相关政策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优惠税收,和资产管理公司的强大背景与资源,都为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开展提供助力作用。

三、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改进建议

(一)注重相关监管政策

在借鉴当前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法规基础上,应当从风险与收益最大化角度,出台、更改和完善现有的相关监管条例,并针对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单独颁布政策法规来进行规范,以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和监管保障。与此同时,为了保证不良资产证券化交易的公开透明,还要求政府监管部门对业务流程和证券化资产进行规定,加强对证券化各个阶段的监督检查,避免出现发起人、业务实施人员等利益相关者串通一气,危害到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二)防范各类金融风险

基于不良资产实施证券化业务过程中,既可能出现不良资产和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固有风险,同时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各利益相关者欺瞒投资者,谋取私利的情况。因此,必须通过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和规定来规范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抵御各种已存在和潜在的风险。一是由商业银行建立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数据库、信用评级机制和信息管理系统。根据业务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采取风险防范措施。二是建立不良资产池,针对各行业的不良资产进行整合,减少行业集中度,并分散单一资产带来的风险额,通过分层组合,搭配着构建资产池。三是对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实施过程中的各类经济指标进行计算,包括规定资产充足率、投资收益率、超额抵押率等。建立预警机制,当指标偏离过高,可以采取紧急应对措施。

(三)提高投资者的认可度

由于我国仍处于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初级阶段,不良资产市场尚不成熟,也未能在金融市场上得到较高的认可。相关投资者对于商业银行的关注型贷款持有怀疑的态度,出于谨慎性原则,认为该类不良资产并不符合资产证券化的要求,因此对该类业务的积极性不高,很少会投资该类业务。因此,要想发展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就要改变投资者对不良资产的看法,通过加强与宣传,明确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真正流程和方式,并通过提高证券化成功率来帮助增强投资者的认可程度。应當对投资者明确,不良资产证券化所生成的产品与一般的优质资产相同,都能够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只是不良资产证券化需要经历一个比较复杂的转换过程。通过对不良资产采取谨慎性的调查方式和估值计算,打包重组后便可以转换为一般资产,在以此为基础开展证券化业务。

参考文献:

[1]邱峰.重启不良资产证券化,化解不良贷款持续“双升”[J].国际金融,2016(3):60-65.

[2]李丽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可行性分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47-51.

[3]王元璋,涂晓兵.试析我够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及建议[J].当代财经,2011(3):67-72.

作者简介:

李家诚,男,1997年7月10日生,汉族,江西省进贤县人,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2014级财务管理专业学生。

猜你喜欢

可行性分析监管
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
浅论我国会计监管体制的创新
实施科学监管 增强治理效能
拓展训练融入中学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高校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平台构建研究
监管交通
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转课堂模式的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