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更需要深化“走转改”

2017-05-18王春阳张晓帆

记者摇篮 2017年5期
关键词:走转改新媒体时代

王春阳+张晓帆

【摘 要】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新闻传播面临机遇和挑战。结合大连晚报“走转改”的具体实践,拟就“走转改”对新媒体健康发展有何裨益进行粗浅的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走转改 新媒体时代 大连晚报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新闻传播也从传统媒体时代步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在给我们带来海量信息、及时传播、交相互动、多媒体呈现、满足个性化与社群化需求等新体验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弊端,信息碎片化、低俗虚假信息泛滥、抄袭侵权成风等问题屡见不鲜,严重削弱了新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如何占领舆论制高点,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成为新媒体时代摆在新闻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新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更需要深化“走转改”,守望好舆论阵地,让新闻报道既入眼又走心,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一、新媒体时代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时代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严格来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媒体。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

新媒体具有交互性与及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点,使新闻传播进入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时代。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使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来源和采访手段更加多元化,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弊端,一些记者过度依赖网络,不深入基层一线,不跑新闻现场,依据网上的信息、视频、图片就写稿,把别人传来的资料改一改就发稿,最多打个电话核实一下,成了“宅记者”“邮箱记者”“电话记者”,使稿件缺乏现场感,枯燥乏味,千篇一律,甚至严重失实。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大打折扣,对媒体的公信力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局面,新闻工作者要进一步深化“走转改”,拿出鲜活可读,又经得起推敲的好作品,守望好我们的舆论阵地。多年来,大连晚报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或许对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走基层”,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

2017年2月3日,鸡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很多读者都被大连晚报A8-A9版的报道所吸引,这一通版报道有两个主角:大连晚报资深摄影记者、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李传报,和大年夜里坚守公交一线的公交人。

这是即将退休的李传报第21个与公交人一起度过的大年除夕。21年来,爱岗敬业的李传报放弃了与家人吃团圆饭的机会,用镜头记录和见证了平凡的一线劳动者的节日夜晚,反映他们真实感人的故事,也记录了大连这座城市公交事业的沧桑巨变。

这组报道采用双重视角:一是从大连晚报记者王春燕的视角,看连续采访8小时、过家门而不入的老记者李传报;二是从李传报的视角,看大年夜坚守岗位、服务乘客的公交人。李传报在走基层,王春燕同样在走基层,双重视角双重“走转改”,既是对普通劳动者的歌颂,也是新闻人的精神展示,成为大连晚报2017年“新春走基层”报道中最精彩的篇章。

与公交车司机一起度过一两个除夕夜,相信一般的记者都能做到,但21个除夕夜都在公交车上度过,却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这就是坚持创下的奇迹。

深入基层,“我在现场”,是李传报一直坚持的原则。不光除夕夜,平时有事没事,他都经常往公交公司跑,20多年来,上到集团总经理,下到公交车司机,几乎没有不知道李传报的。公交战线的大事小情,也几乎没有他不知道的。

鉴于他扎实的采访作风,大连晚报为李传报量身定做了“报哥跑现场”专栏。深更半夜,他经常被报料热线从暖乎乎的被窝里薅出来,奔赴火灾车祸等事故现场。有人说:“你都这么大岁数了,让年轻人去跑吧。”还有人说:“你跟交警那么熟,打个电话问问不就完了吗!遭那个罪干啥?”对于这些善意的建议和提醒,他都是一笑而过,继续风风火火跑现场。

新闻界的老前辈曾经说过“脚底板下出新闻”“七分采,三分写”。传统媒体时代如此,新媒体时代更是如此。“走基层”不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而是走到群众中去,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诉求,讲述他们的故事,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才能抓到“大鱼”“活鱼”。不经过千辛万苦的调查与采访,很难对人物和事件有深刻的体察与感悟,又怎么能写出震撼人心的作品呢?所以说,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技术如何进步,认识和实践的规律是不会变的。宅在办公室里打打电话、编编材料,不会写出好作品,更不会成为好记者。

三、“转作风”,让虚假新闻无处遁形

2016年,在微信朋友圈里曾广为流传一段视频:大连北站发生抢劫案!视频里,可以看到一个“歹徒”挥舞凶器胡乱砍人,几名“便衣”机智周旋,最终将“歹徒”按住。视频的传播制造了恐怖气氛,很多人以为大连北站真的发生了恶性事件,对此议论纷纷,加入转发行列。大連晚报记者看到这条视频后,职业敏感性告诉他这里面存在疑点,便通过向公安部门求证、实地采访等方式,还原了事件的真相。原来,这是大连市公安部门的一次演习,却被网友当成真实案件给传播出去了。

谣言在朋友圈里传播,大连晚报的辟谣与求证,除了在报纸上进行报道外,也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微博等多种渠道进行传播,使真相大白于天下,遏制了谣言的传播。

眼下正处于一个“全民皆可播报”的时代,自媒体非常多。但绝大多数自媒体人不具备新闻传播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甚至不懂新闻业务流程,不少道听途说的所谓“新闻”不经核实就发布出去了,有意无意地成了造谣者。有些新媒体记者编辑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不按照采访流程进行查证核实,就进行转发或报道,结果成了传谣者。

自媒体良莠不齐,网络消息需要甄别。作为新媒体时代的记者编辑,面对纷繁芜杂的网络世界,应该切实改变工作作风,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用“走转改”的精神指导工作,除了一如既往地报道和传播党的大政方针,反映时代变迁,传达民声民意,还要到热点事件发生的现场,面对面地采访当事人,还原事件的真相,承担起甄别虚假新闻、以正视听的职责。

四、“改文风”,让大连故事入眼走心

2015年9月21日上午,大连市中心医院护士郭嫄嫄正在海边拍婚纱照。听到有人落水的呼救,她不顾盛装在身,飞奔到海边救人。整整20分钟的按压、人工呼吸,雖然人没救过来,准新娘的善举却令在场的市民和游客交口称赞。经过大连晚报的发掘和跟踪采访,“最美新娘”郭嫄嫄的事迹迅速传播开来,网上点赞超过10万。后来,她被大连市文明办评为“大连好人”,并被评为全国“最美”人物,将大连的好人形象推向了全国。

2016年春节过后,在大连市文明办的指导下,大连晚报“走基层·发现最美家乡人”正式开栏。从2016年2月到2017年年初,大连晚报先后“发现”了超过40位“最美家乡人”,多数为以前从未报道过的“新人”。2016年下半年,大连晚报又举办了第二届 “最美家乡人”公益评选活动。记者深入乡村街道,寻访和报道了14位家乡人的凡人善举,其中勇于担当的90后交警曲芳剑,继郭嫄嫄之后从全国60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再获“全国最美”称号。还有见义勇为的好医生朱丽莉、抚养弃婴16年的慈父张德宽、被网友称为“寒风中最美的一脱”的90后女护士李思雨等人,通过大连晚报的宣传报道,他们都被大连市文明办评为“大连好人”。

大连晚报“最美家乡人”系列报道坚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但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也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最美新娘”报道的10多万个赞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可以说,这一系列报道的成功与“改文风”不无关系。以前,我们在报道典型人物时,片面追求高大全,“长厚而似伪,多智而近妖”,读者难以入眼,更谈不上走心了。这一系列报道并不追求宏大叙事,而是从细微处入手,讲好“大连人自己的故事”,他们所作所为并不惊天动地,却有着温暖感人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吸引了读者,使这一系列报道既入眼又走心,与读者产生共鸣。

总而言之,不管传播手段如何变化,自媒体如何兴盛,人们的兴趣点如何转瞬即变,“走转改”的精神不能变,我们对待新闻的敬畏之心也不能变。新形势新问题新格局,时代越是充满变化,越需要我们带着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继续深化“走转改”,让新的传播手段赋予“走转改”以更强大的生命力,也让“走转改”成为新媒体时代的“定海神针”。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新媒体时代;[2]桂钰涵.新媒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以互联网为例[J].今传媒,2014(4).

猜你喜欢

走转改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故事细节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