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精神

2017-05-18何茹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4期
关键词:托尔斯泰仁爱人道主义

摘 要:出身于贵族的列夫·托尔斯泰却满脑子的仁爱,并穷其一生追求真理和爱。本文主要阐述他的人道主义精神的溯源,以及人道主义的主旨本质。

关键词:托尔斯泰;仁爱;人道主义

作者简介:何茹(1969-),女,江苏连云港人,江苏财会职业学院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4--01

1828年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出生于图拉省的一个贵族家庭,这不是一般的贵族家庭.而是属于较上层的军事贵族。他的家族先后出过不少颇有声望的军人。他的父亲和叔父参加过1812年的卫国战争。他的家族的久远传统是崇武和爱国主义,而这个家族也保持着仁慈的传统,托尔斯泰的祖父对犯错的农奴都很仁慈和宽容,托尔斯泰的祖父母家和父母家都保持着友爱的气氛。这样的家庭传统显著地影响了作家的个性、性格的形成。但托尔斯泰不到两岁时母亲去世。九岁时又失去了父亲。与三个哥哥、一个姐姐一起.托尔斯泰由姑母塔吉亚娜·叶尔戈利斯卡娅照料成人。

1844年托尔斯泰考入喀山大学,先后在东方语言系和法律系就读。在此期间,他对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发生了强烈的兴趣,喜爱卢梭的作品,同时广泛阅读了很多文学作品。这样的经历造成了托尔斯泰思想的复杂性。本文着重阐述他的人道主义思想。

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人道主义思潮是历史的产物,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在14—16世纪(即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产生,它的最初形式是人文主义,他们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到了17、18世纪,人道主义成为一面旗帜,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反对封建制度和等级制度,并提出“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而19世纪人道主义思想家提出了博爱、同情弱者、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口号。这正好和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思想不谋而合。

青年时代的托尔斯泰精神生活就躁动不安,他时时刻刻都想寻求一种方法来解决富裕的地主和贫穷的农民之间的矛盾,所以他在自己的贵族庄园中探索着、实践着。当然他还充分地体现在他的创作作品里。

在托尔斯泰六十多年的艺术创作生涯中始终贯穿着这样一种基本主题:怎样给心地善良、思想深沉的聂赫留多夫(托尔斯泰作品中多次写到的,也可以说是作家本人的肖像)在乱象频生的俄国现实生活中找一个合适的位置,他通过聂赫留多夫的步履走遍俄罗斯的大大小小的城镇和乡村,他在呐喊、在揭露、在批判、在思考。

本文认为,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是以根植于宗法制农民的土壤和具有复杂的内容为特点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博爱、全人类的爱

青年时代的托尔斯泰就认识到人的存在是有一个永恒的普遍的善,人只要多做善事,就能走向完美,得到幸福。后来的他更是认为人生的意义,人类生活的意义就在于要以爱心待人,不仅爱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而且还要爱一切人,包括宽恕和爱自己的敌人。正因为这样,他同情下层劳动人民,他对于他们老是具有“一种奇特的、纯粹是生理的感情”,他在社会上所得的重重的幻灭的经验从没有动摇他的信念。托尔斯泰在他的作品《复活》中通过主人公聂赫留多夫和玛絲洛娃的形象体现了他仁爱宽恕的精神。

二、对于专制制度的批判,不以暴力抗恶

回顾历史,自从出现人类以来,金钱和暴力一直结合在一起,这就使得托尔斯泰反对各种奴隶制以及现代的资本主义,所以他不容置疑的否定奴役和压迫。他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了维护这种奴役制度的国家政权和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他的批判可以说是无情的,也是彻底的。托尔斯泰旗帜鲜明地反对暴力并想消灭暴力,建立没有暴力管理的社会机构。但是托尔斯泰同样也旗帜鲜明地反对以暴力对抗暴力,他的目的是彻底消灭暴力,而不是向暴力屈服。

托尔斯泰作为贵族战营里的一员,却坚决站在俄国的广大的农民一边。他的言论和行为是真诚 也是感人的。正是他的伟大的人格魅力,契诃夫十分敬爱他,称他是一种“伟大的道德力量”,是“一个伟大的人”。也正因为托尔斯泰有着基督徒一般的虔诚、虚心和道德的贞洁,并始终追求真理和爱,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把他当作自己的启示者和领路人。

猜你喜欢

托尔斯泰仁爱人道主义
七颗钻石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增强必胜、责任、仁爱、谨慎“四心”
跟踪导练(一)5
仁爱篇(上)为人撑伞
忘记自己的人
极度生存状态下的人道主义
论“仁爱”与“兼爱”之异同
《双城记》人道主义中的善与恶
爱心